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前机车乘务员焦虑、抑郁情绪状况,为决策者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行车安全。方法随机抽取机车乘务员504人,包括值乘客车的机车乘务员260人,值乘货车的机车乘务员244人。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以及基本情况,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机车乘务员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比例较高,两组人员存在焦虑情绪的分别为46.4%和56.5%,存在抑郁情绪的分别为51.5%,64.9%,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并超出以往文献报道数据。结论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抑郁不良倾向严重危害机车乘务员的健康,也将是行车安全的重大隐患,值得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铁路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观察其心理素质动态变化,初步筛选关键的影响因子。方法抽取共450名铁路机车司机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焦虑、恐怖等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12年测评结果比较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结论铁路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岗位密切相关,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西安铁路局机车乘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西安机务段497例机车乘务员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西安铁路局机车乘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常模,大部分职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不同机车乘务员之间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建议定期对机车乘务员进行心理健康体检,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护理团队,定期为机车乘务员进行心理护理,以提高机车乘务员的身体、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机车乘务员的工作效率,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选取某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系统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铁路客运职工的心理影响情况,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社会人口学数据、工作情况、疫情认知和行为改变、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采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客运人员PHQ-9评分为6.34±6.730分,GAD-7评分为4.68±5.462分,IES-R评分为20.57±19.140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夜班频率、焦虑、抑郁为IES-R总分的影响因素。客运人员有轻度的焦虑、抑郁;年龄、夜班频率、焦虑、抑郁均会加大客运系统人员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激反应程度;相关部门应关注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我国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状况年代变化趋势,结合传统元分析与横断历史研究方法,选取2007-2014年基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所得36组数据,分析25 546名煤矿工人在该量表9个因子得分均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精神病性”外,煤矿工人SCL-90各因子得分均值与年代均呈负相关(-0.85~-0.02),其中“焦虑”、“敌对”与年代呈高度负相关,“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与年代显著负相关;2007-2014年期间,煤矿工人的心理问题逐渐减少,心理健康水平稳步上升;与成人男性常模相比,煤矿工人在“躯体化”、“恐怖”方面的心理问题较突出;比较井下矿工与地面矿工在SCL-90得分均值发现井下矿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地面矿工;分析2007-2014年间历年煤矿事故发生次数与煤矿工人SCL-90各因子得分发现,煤矿事故数越大,煤矿工人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研究结果为煤矿工人安全管理措施及心理健康提升方案的制定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驾驶疲劳致因的多元性和动态性,提出一种铁路机车司机疲劳风险多指标动态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多方面时变因素对司机驾驶疲劳的动态影响,构建更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相关时变因素指标的客观量化方法,以提高指标取值的准确性;为降低主观因素对多指标赋权的影响,借助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实现机车司机在不同作业时段下疲劳风险的动态量化评价。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所得的疲劳风险动态曲线与机车司机的实际作业情况及其疲劳自评量表得分相符。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机车乘务员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更好改善职工睡眠状况、为保证行车安全提供依据。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及睡眠呼吸障碍问卷等心理测量法,选取某铁路局集团公司864名机车乘务员开展相关调研。结果表明,机车乘务员睡眠问题较严重,有失眠和可疑失眠的机车乘务员合计占调查人员总数的96.5%;睡眠问题主要表现为睡不好和睡觉中打呼噜,分别占调查中有失眠问题机车乘务员总数的86.7%和65.3%;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大导致的睡眠问题是机车乘务员失眠的主要原因,体重指数超标与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的机车乘务员占有失眠问题人员总数比例较高。进而提出加大睡眠健康宣传、降低职工体重指数及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改善机车乘务员工作环境、提高职工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改善职工睡眠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做好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研究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症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6 157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家庭经济状况贫困和家庭经济状况受COVID-19疫情影响的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患有严重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学生的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对某铁路机务段420名一线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况研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初步建立心理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整群抽取420例样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与全国常模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心理健康风险预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铁路一线职工在躯体化、饮食睡眠情况、敌对、强迫症状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年龄、文化程度、现职工种、劳动班制、工龄等因素影响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提出应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探索一线职工心理健康预警指标,实现风险识别关口前移,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0.
钢铁企业男性职工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钢铁企业部分车间768名男性职工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高温,强噪声,高浓度化学物质,较高危险性的车间里,工人已出现了明显的心理卫生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以及敌对性上其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经年龄分组后,低年龄180-29岁组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方面,其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0-39岁组,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  相似文献   

11.
采用SCL- 90 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钢铁企业部分车间768 名男性职工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高温、强噪声、高浓度化学物质、较高危险性的车间里,工人已出现了明显的心理卫生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以及敌对性上其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而且经年龄分组后,低年龄18~29 岁组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方面,其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30 ~39 岁组,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而40 岁以上高龄组差异无显著性。进一步对一线工人组内的年龄、文化程度、夫妻感情、吸烟、饮酒以及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夫妻感情、吸烟、饮酒对心理状况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我国煤矿井下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迁,采用传统元分析与横断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文献检索,选取2007-2014年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所得的符合要求的25组数据,分析了13 031名煤矿井下工人在该量表9个因子上的得分随年代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煤矿井下工人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均呈负相关(-0.55 ~-0.05),且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方面的年代效益显著;比较2007年与2014年煤矿井下矿工SCL-90各因子的均值后发现,各因子均值在2007年较在2014年减小了0.37~0.55个标准差(即效果值d),表明2007年以来,煤矿井下工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少,心理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与成人男性常模相比,煤矿井下工人SCL-90各因子的效果值均大于“0”,尤其是“躯体化”(d=0.53)和“恐怖”(d=0.33)的效果量皆为中,且置信区间不含“0”,显然在“躯体化”和“恐怖”方面的差异还较显著,表明煤矿井下工人在这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我国煤矿工人心理健康评价参照标准,搜集2008—2015年发表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文献,分析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数据,重新计算煤矿工人SCL-90各因子的加权平均值与合成标准差,以此作为中国煤矿工人SCL-90数值标准;并将其与1986年常模、1999年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种的煤矿工人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因子在年龄、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986年常模、1999年常模与中国煤矿工人SCL-90测试数据的比较结果差异极大,且三者间存在性别、年龄及人员构成等样本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管制员的疲劳状况,找出缓解疲劳的方法,对陆空通话音频文件进行处理,截取管制员回复机组的语音反应时,并结合NASA-TLX量表的自评值,验证语音反应时与疲劳度之间的关系,分析管制员的疲劳状况。结果表明,管制员的语音反应时与疲劳程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当管制员的语音反应时较短时,其疲劳程度值也较小;管制员在不同时间段的警觉性不一样,9:30—11:30的警觉性较高,而13:30—15:30和23:30之后的警觉性较低。管制员在正常情况下,其反应时呈正态分布;当管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其反应时稳定性降低,甚至不再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公交驾驶员的驾驶愤怒诱因,基于原始驾驶愤怒量表和客运驾驶员驾驶愤怒量表,经过访谈设计公交驾驶员驾驶愤怒量表,并在广东省内回收210份有效数据;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修订量表;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初步分析调查数据。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由23个题项组成,包括利己行为、缓慢驾驶、交通阻碍、违规驾驶和无礼行为等5个因子,其中利己行为平均得分最高;近2年发生过交通事故与因违章被处罚过的驾驶员缓慢驾驶得分显著较高;除缓慢驾驶外的所有因子得分与公交驾龄显著正相关;利己行为和无礼行为得分两者与每天平均工作时长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汽油对加油站从业人员心理与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北京市中石化所属19家加油站的345名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结合心理测试量表,对人员的睡眠及情绪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9家加油站工作场所空气中汽油的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加油作业人员中有神经衰弱症状的占738%,管理人员中有神经衰弱症状的占366%。加油作业人员中,有652%的人存在状态焦虑,有640%存在特质焦虑。管理人员中,有350%存在状态焦虑,有350%存在特质焦虑。加油作业人员中,存在睡眠障碍或睡眠质量下降的占635%;管理人员中,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占312%。提示加油站作业环境可能会影响作业人员的心理状态和睡眠状况,应加强对加油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睡眠剥夺会带来安全隐患,该项研究旨在探讨人体在40 h急性睡眠剥夺条件下情绪和认知自稳态调节过程。24名健康青年男性自愿参加40 h急性睡眠剥夺,采用每4 h一次的情绪量表和认知任务测评,监测数据变化。结果显示:40 h睡眠剥夺状态下,个体"警觉性"、"精力"下降,"思睡感""易怒"增强,不同时间点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他情绪相对稳定;认知作业提示,正确率非线性改变,受生物节律影响,不同时间点差异显著性,而连续相加认知成绩有上升趋势。同时表明:在40 h急性的睡眠剥夺中存在自稳态调节,虽然警醒度明显下降,但除"易怒"外情绪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平稳;对要求高注意力快速反应的认知任务影响较大,而需要更多智力成份的认知能力,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8.
为预防事故发生,保障飞行安全,提出一种基于多生理信号和支持向量机(SVM)的飞行警戒疲劳检测方法,识别飞行员飞行警戒中的疲劳状态。首先,研究疲劳评价与检测方法,并基于自主开发的飞行警戒测试系统与多导生物反馈仪和眼动仪搭建试验平台;然后,采集飞行警戒作业中的心电、眼动、呼吸等多生理信号和主观疲劳自评值;再次,通过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提取敏感生理指标,并以此作为特征向量,通过机器学习训练,构建基于多生理信号和SVM的疲劳检测模型;最后,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模型准确率,对比分析各疲劳检测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在飞行警戒疲劳状态下,作业者的多项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心电、眼动和呼吸等多生理信号融合较单一信号的疲劳检测效果好,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基于高斯径向基核函数(RBF)构建的疲劳检测模型训练及预测准确率可达93%和87.50%。基于多生理信号和SVM方法可以实现对飞行警戒疲劳状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不同时期飞行员工作倦怠状况,以及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以新冠疫情为例,采用职业韧性量表、工作嵌入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分别于疫情防控期及防控政策放开后,先后2次对国内7家航空公司飞行员开展问卷调查,并使用Process宏程序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在疫情防控期,近34.5%的飞行员表现出轻度、中度工作倦怠,在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飞行员倦怠水平降低,倦怠检出率为27.5%,且基本为轻度倦怠;在前后2个时期中,职业韧性与工作倦怠及其3个维度均显著负相关,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嵌入在职业韧性与工作倦怠及其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等维度间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工作嵌入在飞行员职业韧性和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先后为31.58%、36.67%。提高飞行员职业韧性水平及工作嵌入度,可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飞行员工作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厂建于1949年,后几经迁厂扩建,分合改组,现已发展成为电线电缆综合性制造厂家。我厂从1988年6月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以来,在学中干,干中学,由被动的“让我干”,转到主动的“我要干”;由少数专业人员单枪匹马干,到全厂职工人人参加群体作战。越干越深刻地体会到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两年来,共投资120余万元,对事故隐患逐项进行整改,企业安全状况有了明显提高。今年3月进行了自评,并通过复评,4月2日通过机电部终评,得923.96分,成为电线电缆行业第一家安全级企业,电器和机械部分单项得分全国第一。 回顾开展安全性评价活动的全过程,作为厂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