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影响铁路疫情防控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突发急性传染病事件的事前应急准备、事发的风险监测、事中的应急处置和事后的恢复重建4个角度出发,结合铁路自身特点,并紧扣突发急性传染病事件相关的“常态化”和“应急”的公共卫生意义,构建铁路突发急性传染病事件的综合应对方案整体框架,为提高铁路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铁路站车传染病发生可能性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估,为制定传染病疫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尔斐(Delphi)评价法,通过相关领域专家调查问卷形式,对铁路站车传染病发生风险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流行性感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感染性腹泻、霍乱、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细菌性痢疾、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为重点关注传染病。结论明确了铁路应重点关注的传染病,应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防控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  相似文献   

3.
《安全》2020,(6)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带来巨大挑战。为健全疫情防控举措,提高我国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水平,从监测预警、应急物资管理、工作模式、应急管理体制4个方面总结我国在疫情防控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加强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应急物资智慧管理平台、完善疫情防控的全面应急管理模式、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等建议,吸取此次疫情的经验教训,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集体性职业中毒3种,危害因素复杂多样,个体防护装备是应急处理首选的预防性措施,在构建"以人为本,和谐铁路"的时代背景下,对个人防护装备的种类和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要危害因素,提出了个人防护分级和防护装备分类原则,并对防护装备的性能选择、使用维护以及培训演练提出基本要求,以确保防护装备切实起到防护作用,充分保障应急队员的健康和安全,保证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此刻,国家已建设的视频监控、人脸抓拍机、车辆卡口设备等成为此次疫情下现代化城市防控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将探讨在面对此类应急突发事件时,如何利用现有的视频资源,基于视频AI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应用,通过横向拓展视频的应用面,充分挖掘疫情防控的应用场景,为公安、卫健、疫情指挥部等政府部门实现科学防控、智能防控、精准防控、应急处置、防控预案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基于北京市1998—2018年发生的43起重大级别及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信息,从类型、时间和地点及人群分布3个维度分析其特征,并结合风险评估的一般流程和步骤,根据传染病、食物中毒、工业中毒、饮用水污染4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采用文献调查方法建立4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体系,利用该体系对43起事件开展评估,结合评估结果提出措施。结果表明:北京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2002—2003年间发生较为频繁;顺义区、海淀区、朝阳区发生事件较多;学校及工作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发生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极高和高风险级别事件集中于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类别。最后从构建全过程风险预警体系等3个方面提出的应对措施,为北京市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推进疫情防控应急管理规划理论和相关制度的改进完善,采用国外先进作战任务规划方法探讨面向重大疫情的应急管理规划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面向疫情的应急防控管理规划基本任务、主要类型、规划业务要求、任务规划成果;提出疫情防控应急管理规划流程,并设计预先规划、应急规划和临机调控规划3种典型规划,构建覆盖国家、省、市县和乡镇/街道4个层级的疫情防控应急管理规划体系。结果表明:基于作战任务规划的应急管理规划流程和体系科学性更强、适用性更高,对应急管理规划、应急预案与防疫预案的制定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建设与培训项目由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牵头组织建设,项目致力于将社区的基层应急志愿者培训成为帮助社区做好灾害响应的重要应急力量32019年下半年,柳州市应急管理局以此项目为契机,积极在各城区、开发区所辖社区推进应急响应队伍建设,共举办10期培训班,涵盖了5个城区、2个开发区应急分管领导(负责人),154个社区、20个企业和单位共536人次。培训内容覆盖四大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传染病疫情、群众性不明原因疫情防控等)。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系统地防控重大传染病,打破局部安全的僵局,建立宏安全视域下重大传染病防控模型。通过阐述局部安全到全面安全的转化,提出从全球视野认识重大传染病传播的宏安全新视角。结合安全事件的特征深入分析重大传染病的致因路径,得到传播过程中的4个关键节点和3个时间状态,明确宏安全视域下重大传染病安全事件演变发展及特征。从事故致因的预防角度确定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内外部2个影响因素,提出应急管理和响应机制2种防控策略,由此构建宏安全视域下重大传染病防控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新冠肺炎防控过程中有较好的实用性,对探讨疫情防控的安全视角及逻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铁路旅客列车和车站是人员密度高、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是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重点。根据企业特点,多年来铁路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但随着2004年铁路将所有医疗机构实行属地化管理之后,原有的医疗保健网也随之消失,铁路疾控机构失去对传染病报告和监测的控制,由医疗机构上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来源被阻断,这种信息报告的变化对铁路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本文旨在对目前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并针对新的防疫工作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化行业为环境和安全高风险行业,突发事故往往造成重大经济和环境损失。目前我国石化企业的突发水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仍很薄弱,应急能力亟待提高。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石化行业水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对水环境风险三级防控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重点论述了事故应急池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属性要求,以期能够有助于石化行业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自疫情发生以来,崇左市大新县应急管理局在兼顾全县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协调、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等重要工作的同时,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筑牢复产复工“防疫墙”疫情发生后,该局第一时间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疫情防控党员应急先锋队对出租屋重点人群开展排查登记,配合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美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定义是“一个疾病或一个卫生状况的发生或即将发生,这种疾病或卫生状况由生物恐怖主义、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发生突然,容易威胁或者可能威胁到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或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安全的卫生事件。近年来,新型传染病种类层出不穷,流行性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升高,护理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爆发于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为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期间护理安全工作环节中存在护理风险,如安置病患、配合抢救等。因此,加强传染病护理安全工作,特别是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的护理安全风险应急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应急救援队伍的安全健康,成为当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铁路疾控机构的基本属性就是以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和职工健康为中心,不断提高卫生保障水平,有效控制职业危害和传染病的发生,逐步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健康检查能力、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卫生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全面达到辖区内无传染病暴发流行、无急性职业中毒、无病媒生物滋扰旅客事件发生的工作目标。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铁路疾控机构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巨大威胁.为评估不同国家与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能力,基于韧性概念建立新冠疫情防控韧性评估模型.结合韧性的"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3个重要特性,建立新冠疫情防控韧性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该体系构建基于直觉模糊集逼近理想解法的综合评估模型.并根据"围堵、压制、缓疫"3种疫情防控策略,以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与意大利6个国家为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美国疫情防控韧性水平持续下降,日本疫情防控韧性水平则出现二次下降的现象,其他国家疫情防控韧性水平均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态势,但截止到研究时段的最终时刻,各国疫情防控韧性依然没有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水平;六国疫情防控韧性水平损失最小的为中国,其后依次为韩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美国.研究表明围堵策略能够有效控制疫情,压制策略也能够很好地减少病毒传播,而缓疫策略无法控制住疫情.评估结果与各国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能够为新冠疫情防控策略的选取及韧性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SARS疫情应急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具有分区预警减灾功能的SARS疫情应急管理系统的结构、模型与开发问题,这个系统被确定具有分区疫情预警、区域减灾对策评估功能.文章首先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结构体系,进一步讨论了系统的决策分析模型,最后讨论了基于GIS技术建立SARS疫情应急管理系统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安全》2020,(6)
随着中资企业"走出去"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其遭遇境外突发事件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本文以境外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为例,结合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理论,应用"情景分析—任务梳理—能力评估"的技术方法,构建了境外突发重大传染病事情情景,并据此研究了应对方案,为中资企业如何应用该理论开展应急能力建设进行示范。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在重特大突发灾害发生后,及时、有序、充足地保障生活必需品应急物资的供应。通过调研典型突发事件在应急物资准备、响应、恢复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生活必需品应急保障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框架组成,并阐述了体系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生活必需品应急保障标准体系分为通用、准备、响应和评估四个组成部分,由术语和定义、应急标志、物资储备等16个核心要素构成,按照层次性原则将要素分布在四个层级上,并对16个核心要素的主要内容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安全》2023,(2):7-9
<正>1研究背景与意义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车站、广场、商场、体育场馆及学校等人群密集度较高的场所数量急剧增加,容量规模不断扩大。各类人群聚集活动频繁出现,这些聚集活动通常具有人群高度密集、人员构成多样、流动性强等特点。高密度聚集且流动的人群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发生拥挤踩踏等突发公共事件,给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特别强调“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为先导,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多功能、一体化应急保障技术,形成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的公共安全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