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的无公害海洋防污涂料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概述了海洋防污涂料的发展现状及影响污损生物附着的主要因素,着重论述了低表面自由能材料,吸水性材料的和生化材料等无公害新型防污涂料的防污机制及其试用效果。并指出,开发和应用无锡自抛光涂料和新型低毒防污涂料,这是解决海洋中有机锡污染的近期目标。而刚刚兴起的无公害防污染料尚处在初期研制阶段,其推广应用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并且强调应当加强对静,动船舶在苛刻的海洋环境中抗海洋污染生物附着的防污  相似文献   

2.
改进生化填料处理涂料工业废水北京红狮涂料公司潘易芳(一)原设计生物接触氧化池采用的是近200m2的软性纤维填料,塑料穿孔管曝气装置,试运行初期,处理效果尚好,出水、COD在150mg/L以下,COD去除率达70%~80%,基本上达到北京市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和我同房地产市场的重新升温,曾经沉静了一段时间的涂料市场再起波澜。据统计,1998年我国涂料总产量为195万吨,销售额达160亿元,与前几年相比,涂料市场呈现出更多的理性和更强的市场选择性,产品优胜劣汰的速度明显加快。 1999年,涂料市场的一大特征就是绿色涂料的异军突起。在’99全国建材商品展销会和’99全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展览会等一系列大型展销会上,绿色涂料皆呈现出购销两旺的发展势头。业内人土称,这是人们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与相关产业政策调整的结果。 绿色涂料,就是对…  相似文献   

4.
《环境导报》2003,(22):12-13
污水处理应用技术规程获得通过 我国《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应用技术规程》已获得通过,并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多年的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集成度高、占地省、处理效果好、管理方便等优点,在污水处理和回用方面已成为代替传统生化技术的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用废旧苯乙烯作涂料的基础理论分析;选择了优良的改性剂,对废旧聚苯乙烯进行改性,研制出性能优越的新型建材防腐防锈、装饰涂料。  相似文献   

6.
无毒防污涂料表面底栖硅藻附着评价的实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培养了底栖硅藻目标附着生物,利用显微镜、图像处理技术等实验研究了底栖硅藻在低表面能无毒防污涂层上的附着面积分数,并测定了附着底栖硅藻的叶绿素a值。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海洋生物附着评价实验方法科学有效,并且附着底栖硅藻的叶绿素a值与其在无毒防污涂层上的附着面积分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7.
军用防腐涂料涂装的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对国内外武器装备腐蚀控制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防腐涂料涂装技术在装备腐蚀控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美军腐蚀控制策略和在研军用防护涂层项目的分析.提出了军用防腐涂料涂装技术的发展方向。根据我国目前军用防护涂层的发展状况,提出我国发展军用防腐涂料涂装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浓度含苯废水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光固化涂料的生产中产生的含苯废水采取初沉──混凝、絮凝──气浮──吸咐过滤,可有效地去除本。苯的去除率可达99.9%,BOD去除率可达99,3%。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小,操作方便,药剂用量较小,运行费用较低,能回收85%以上的苯,出水苯含量可达3mg/1以下。  相似文献   

9.
概述涂料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 COD浓度,一般在1000~2000mg/l。如不经处理而排放,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同时,各种颜色对自然水体的外观也有影响。对于涂料废水的处理,国内、外采取了各  相似文献   

10.
某滨海核电厂位于珠江出海口,采用涂装防污涂料的方案防止海生物在取水构筑物中的附着。本文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预测模式以及保守污染物扩散参数分析预测了工程运行后排水口以及工程周边海域Cu2+浓度,结果表明2台压水堆核电机组运行工况下Cu2+浓度为9.3 μg/L,经海水稀释后Cu2+浓度大于8.2 μg/L(对应于0.5相对浓度等值线)全潮平均包络面积为3.98 km2。工程运行后Cu2+析出不影响本海区水质达标。最后文章从海工工程方案选择、涂料选择以及运行期跟踪监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便完善核电厂取水工程防污涂料环境影响评价,减少工程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6):119-124
为探究生物炭对氮磷物质吸附作用机制,该文通过研究生物炭对氮磷纯溶液pH和可溶性物质(TDS)的影响规律,分析生物炭对氮磷吸附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的氮溶液pH和TDS高于未添加生物炭,生物炭对氮磷溶液pH和TDS的影响受溶液浓度和炭添加量共同影响。杨木炭对正磷酸盐去除率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生物炭对铵态氮去除率随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较高的溶液浓度和生物炭量不利于生物炭对硝态氮的吸附。生物炭对氮磷吸附受溶液特性、炭特性、溶液浓度和炭添加量等多种因素影响,竹炭可用于对可溶性氮的吸附去除,杨木炭可用于对可溶性氮和正磷酸盐的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生物柴油的品质,文章将桐油生物柴油和地沟油生物柴油按体积比1:1混合,评价其对生物柴油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抗氧化剂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BHT(二叔丁基对甲酚)和BHA(丁基羟基茴香醚)对混合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及其它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混合生物柴油加速氧化后过氧化值和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桐油生物柴油和地沟生物柴油混合可以调和两者之间的性能,降低桐油生物柴油的粘度,提高地沟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TBHQ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BHT和BHA,TBHQ能够延长混合生物柴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且对生物柴油其他性能影响较小,当桐油生物柴油与地沟油生物柴油以1:1混合,TBHQ添加量为1%时其各项指标基本符合生物柴油国家标准;生物柴油加速氧化后粘度和过氧化值增加,TBHQ的加入减轻了氧化前后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废PS泡沫塑料制备乳液涂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春生  张瑾 《环境保护》1998,(10):39-40
用丙烯酸酯和活性单体对聚苯乙烯进行支改性后,制备成性能良好的水乳型建筑涂料。介绍了涂料的配方,生产工艺和涂料的性能,为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和监测表明,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抗虫和抗病类转基因植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也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15.
张绪超  陈懿  胡蝶  赵力  王琳  吴敏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6):2644-2651
为了评价生物炭的使用对生态系统,尤其是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毒性影响,使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来评估生物炭的环境风险.观察了生物炭原样、生物炭颗粒物和生物炭浸提液对线虫神经行为学评价指标(身体摆动频率、相对运动长度、排泄间隔时间、碰触反应率和化学感知行为指数)的影响;并结合生物炭的理化性质、非金属元素组成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的强度,评估生物炭对线虫的生物毒性.结果显示,EPFRs信号强的生物炭和颗粒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有一定的毒物兴奋效应,EPFRs信号微弱的浸提液无显著性影响.因此,生物炭中的EPFRs对秀丽隐杆线虫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凯雄  李琳  刘俊新 《环境工程》2016,34(3):107-111
工业生产、污水及垃圾处理等过程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和恶臭物质逸散到空气中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大流量、低浓度VOCs和恶臭物质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及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的优点。阐述了生物滤池、生物洗涤塔和生物滴滤池等常规生物处理技术,以及真菌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生物转鼓过滤器、生物物化组合反应器等新型生物处理技术的特性、适用范围、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对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生物检验法已成为生物环境问题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方法。水生生物检验的意义主要有:(1)通过工业废水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测定,从而确定废水所需要处理的程度,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达到安全排放;(2)比较各种废水对某些生物的相对毒性,及水生生物对各毒物的反应,从而制定水生生物对水质要求的标准;(3)根据现场水生生物对毒性反应,进行水体污染的监测和水质评价。本文就最常用的鱼类毒性试验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因其独特的吸附特性和制备来源广泛等优点,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生物炭的大量施用可能会带来许多潜在风险。文章对生物炭修复土壤污染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讨论在现场修复的应用中,一些潜在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可能会削弱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固定化效应。同时总结了大量施用生物炭的缺陷,包括生物炭老化,生物炭原料附带有毒物质,以及生物炭对土壤动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负面影响。此外,还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生物炭标准化、长期定位试验、修复机理研究及生产设计),为生物炭生产和合理施用提供科学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物反应器中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处理阿特拉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膜-生物反应器(MBR)和复合生物反应器中,考察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处理阿特拉津去除效果,并对基因工程菌浓度和降解基因atzA基因丰度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COD和氨氮的生物去除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后,COD及氨氮的去除效率得到恢复.MBR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优于复合生物反应器.基...  相似文献   

20.
生物阴极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成本并增强运行的稳定性,其中,环境温度是限制其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温度对生物阴极和非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证实了生物阴极对提升MFCs产电性能的重要作用.结果发现,生物阴极MFCs在35℃条件下的最大电压为0.70 V,是非生物阴极的1.3倍.原位三电极循环伏安特性测试显示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的最佳温度有所不同,并且温度对生物阳极的影响大于对生物阴极的影响.本研究表明了生物阴极对MFCs电化学性能提升的重要性,并且优化了电自养氧还原生物阴极的最佳运行温度,为推动其实际应用提供了温度设置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