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断裂研究是区域和场地稳定性评价以及工程抗震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有断裂通过的工程场地,从断裂、场地土层和工程三者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场地断裂活动效应及地震稳定性研究,对保证工程的安全建设和可靠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以宿迁三线船闸的建设为例,对场地断裂活动效应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当地震来临时,快速及时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因此,在地震频发、城市人口不断集中的今天,各城市应事先建设好避震疏散场所。通过对影响避震疏散场所选择的中山市城区地质构造背景与场地条件、以区为单位需安置人口数量、医疗救护点、易燃易爆危险源、避震疏散通道分布等要素的分析,并在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参照关于建设避震疏散场所的规范和标准,对中山市城区避震疏散场所进行了规划。所规划的避震疏散场所安全可靠、布局合理,能够满足中山市城区的应急疏散需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淮安城区内钻探和浅层人工地震勘探资料 ,确定了淮阴 -响水断裂的大致位置。在此基础上 ,又做了城区断层气和地磁勘探 ,进一步确定了淮阴 -响水断裂经过市区的位置。满足了城市规划的需要 ,也为探索城区断裂勘探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述金湖县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的基础上,依据多年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着重对城区影响震害的地质因素和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场地土抗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断裂缝在工程场地十分常见,研究其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很有必要.基于应用局部人工边界条件模拟辐射阻尼影响的二维显式有限元方法,分别对垂直入射和斜入射地震波情形下具有不同深度的竖向断裂缝场地地震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地表水平的均匀半空间场地地震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断裂缝对其附近场地地震动的影响显著,但随着离开裂缝的距离变大,其影响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有的单位密集城区现状使得城市防灾避灾能力大大减弱。结合重庆沙坪坝单位密集城区防灾绿地系统规划,从分析单位密集城区现状、确定防灾分区、利用单位内部条件进行防灾绿地布局到城市救援疏散通道的梳理,探讨了单位密集城区防灾绿地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7.
喻烟  张昕  盛俭 《灾害学》2024,(2):80-84+171
与线性工程相交的断裂的抗断设计参数需要提供断裂展布与断裂活动方式、破碎带宽度、未来发生破坏性地震事件的可能性和单次事件的平均位移。该文以存在大量活动断裂的实际工程肯尼亚内马铁路Ngong隧道及DK40大桥场地为例,利用相关原则、构造类比原则、安全原则对跨越隧道及大桥场地的活动断裂单次事件潜在断错位移进行了预测,同时也探讨、分析了断裂展布与断裂活动方式、破碎带宽度、未来发生破坏性地震事件的可能性。该实例能够对环太平洋带强震地区跨越活动断裂的线性工程抗断设计参数获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2020,(3)
针对采用当前方法对单位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存在选址模型精准度低、规划合理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韧性城市的厦门市单位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在韧性城市理念的基础上结合p-中值模型和最大覆盖模型构建多目标选址模型,从环境因素、经济性、可达性、效率性、安全性和公平性出发,选取规划灾害避难所的评价指标。同时结合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和直觉模糊AHP方法,通过非隶属度降低偏差,采用最优方案与各个避难所之间存在的关联度进行排序,选择最优的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案,实现厦门市单位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的规划。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建设中高层住宅建在深软土场地上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因深软土场地上的高层住宅易遭震害,地震安全性问题应予充分重视。建议将高层住宅建设工程列入需作“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之列,高层住宅的防震减灾宜从城市建设规划着手,针对高层住宅易遭震害的动力学特性等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断层对震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通海地震、大关-永善地震、海城地震和澜沧-耿马地震的震害调查结果,并对各地震断层场地震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地形、发震断层及断裂破碎带等是影响断层场地震害的主要因素;非发震断层对震害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公元1668年鲁南8.5级巨震是我国东部地区乞今发生的一次最高震级的历史地震。该巨震在历史上曾一度对鲁南一苏北造成过毁灭性破坏。因此,它对整个鲁苏地区的烈度区划和地震危险区划研究工作带来重要影响。最近由于围绕着鲁南一苏北高烈度地震危险区的重新审定工作的开展,对鲁南巨震的认  相似文献   

12.
郯庐断裂带鲁苏沂沭段由几条平行的深大断裂构成.地震波传播通过郯庐断裂带会产生多次的反射与折射,适当的条件下会产生断层隔震效应.本文报告了江苏地区在汶川地震中的人员反应,根据弹性波传播理论分析了江苏境内的汶川地震记录.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嘉山以北为郯庐断裂带鲁苏沂沭段,几条平行的深大断裂有隔震效应,汶川与嘉山南侧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总结地震地面破坏实地考察和统计的基础上,发现地震地面破坏的类型与发震断层的性状关系密切。以走滑为主的发震断层,可产生大规模的地震地表破裂;以倾滑为主的高角度发震断层有时可产生一定规模的地震地表破裂;以倾滑为主的低角度发震断层或连通不好的发震断层,地震地表破裂不发育,而次生的地面破坏普遍发育。倾滑型发震断层产生的地面破坏在多方面具有类似的特征,但逆断层性质的发震断层产生的地面破坏分布在断层下盘,而正断层性质的发震断层产生的地面破坏分布在断层的上盘。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表明,地震地面破坏分布受断层能量释放区域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苏北三县(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为基础,对县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基础工作论述了作者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江苏地下水动态观测网记录到远震前的井水位变化图象特征及其与地震强度、时间、方位和井孔所处断裂带活动强度等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指出利用井网记录的水位异常信息,有可能对位于江苏省东南方向的台湾及其附近地区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并对映震井孔的条件,远震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金陵石化公司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特点编制企业抗震防灾规划的方法,主要内容和特点。重点讨论了如何实行平震结合,提高厂际生命线工程综合抗震能力,总体规划与具体规划的层次划分等问题,并扼要介绍了规划近年来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强地震构造标志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研究,它对认识地震成因、进行地震预报和开展工程地震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次野外调查和大量资料分析,我们认为下扬子及部分邻区中强地震构造标志主要有以下5点,即新构造差异带、断陷陡深带、活动断裂带、构造分水岭和地貌断阶带。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地震地质、物探、卫片等新的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在菏泽地震区地下隐伏着一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带。地震区内的解元集—小留集断裂与北面向的成武—定陶断裂构成共轭破裂导致菏泽5.9级地震发生,北东向断裂是其主要的发震构造。由菏泽5.9级地震前沿发震断层的ML≥3.0级地震震中迁移、震源深度的变化及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表明,发震断层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逐步克服障碍,使断层贯通,与此同时在发震构造断层面上,断层上盘向上逆冲,使应力最后集中在两条断层的交汇部位致5.9级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速度对抗震设防标准的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和其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的,那么中国也应如此。 本文建议了两种方法,用以估计适合我国国情的抗震设防标准:①理论归纳,②类比推理。前者虽然在逻辑上比较严密,但由于涉及到各界专家和管理阶层的协作,非笔者力所能及。 本文以第二种方法展开讨论。其要义是:设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是1%~4%,而是中国的8%~12%,这些国家的专家会如何修改他们的抗震设防标准?按此思路,我国的抗震设防标准应向下调整。以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为例,可用P_(20)(a)=10%,取代现行国际惯例的P_(50)(a)=10%。 这样做的后果大体是:设防地震烈度在学术误差范围内降低半度,而抗震投资则以指数方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