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论城市生态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在秦皇岛市所作的生态区划研究工作,对城市生态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其应用进行论述,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登记、土地开发度评价、生态适宜度分析和土地开发优先顺序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市张江功能区域为研究对象,借助于ArcGIS和Fragstats的统计分析功能,研究2000~2006年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表现为区域工业用地增长过快,水域等自然下垫面明显减少,绿色廊道建设不足,区域景观格局空间分布有待优化。运用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划分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等级及标准,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维度,构建了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河流廊道为主体的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值为0.82,三种用地类型得分处于0.79~0.84之间,均为中度适宜等级;工业和居住用地自然生态建设不足,生物资源保护、环境质量和绿地建设是主要自然限制因子;河流廊道生态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河岸建筑密度、河岸带舒适性、河流廊道连续性和植被结构完整性是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计对三峡库区紫色丘陵地区的土壤生态环境状况,提出了优化评价的总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探讨了单项指数评价方法的数学模型与基准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了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紫色土生态优化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库区及库周生态与环境建设及经济综合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以三峡工程为例,建立了大型水电工程对环境与生态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受影响程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标准,提出多级线性加权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并给出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
生态规划在浙江杭州武强溪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阐述了生态规划的涵义及其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从区域背景分析和现状资料介绍入手,对武强溪流域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度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区域作出了生态规划,提出设立生态保护区、进行土地的规模利用、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布局和建立人工湿地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最后,分析了在环境综合整治中生态规划优于环境规划之处,并指出了生态规划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方法还不够完善,生态适宜度评价尚有缺陷。  相似文献   

6.
以淮安市洪泽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的方法,建立工业园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置有机结合,实现了对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为工业园区的合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浅论城市生态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在秦皇岛市所作的生态区划研究工作,对城市生态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其应用进行论述,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登记、土地开发度评价、生态适宜度分析和土地开发优先顺序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对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进行分析,并将自然与社会这两大生态系统相结合,从基本理论上探究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方式。简单介绍什么是生态适宜度指标体系,以及生态适宜度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溪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指数法”对本溪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及预测。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本溪市城市生态环境现状适宜度国差,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脆弱。预测结果表明,到“十五”末期,本溪市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呈明显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曹山农业示范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将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方法应用于农业示范区环境影响评价,以曹山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区域,建立农业用地、观光农业建设用地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采用GIS技术,进行综合的定量分析,为农业示范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柯维敏 《环境》2006,(9):92-93
本文对生态适宜度评价一般工作方法和各方法的特点做了初步研究,并以广州某工业区为例介绍了因子加权评分法的实际应用,其中重点就因子选取、分级和权重判别等具体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绘制综合评价图来指导区域的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2.
生态适宜性评价是一种量化土地、海域用途适宜度的工具,在减缓用地、用海冲突,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已经从单一自然体系发展到自然-社会-经济-生态复合体系,评价内容从单目标的分散评价扩充至多属性、多目标的综合评价,应用领域从陆地拓展至海洋。本文在总结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海洋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动性的特点,针对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目标,用海活动的兼容性和冲突性,以及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水平生态过程等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完善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理论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魏有权  杨丽琴 《环境工程》2011,29(3):124-127
以某大型工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三级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子组合对土地利用进行评价,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评价结果和图形叠置,实现了工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为工业开发区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在中心城区的用地布局和功能组团设置中引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的方法,建立中心城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置有机结合,实现对中心城区布局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为中心城区的城市总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川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8):180-182,71
从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出发,结合规划环评的特点,以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方法,在将多个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引入工业因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基础上,建立了既能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级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境空气、声环境等9项自然生态指标和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等9项人文生态指标,实现了对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的定量评价,为工业园区的合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镇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有助于引导城镇用地合理扩展。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及生态适宜性的模糊性,提出基于局部惩罚型变权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选择7项生态适宜性影响因素,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江苏省太仓市城镇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显示,变权模型可灵活而合理地处理各评价单元各因素的权重值;研究区内适宜、基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于城镇扩展的土地分别占土地面积的25.89%、8.35%、37.43%和28.33%,其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及其空间分布与实际相符,通过生态敏感性综合分值的比较可为城镇用地扩展区位选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基于变权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凸显了"瓶颈"因素的否决作用,更能精确、合理地反映城镇用地扩展的生态适宜性状况。  相似文献   

17.
阜新市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实为生态地质环境的适宜性评价。本文以地貌类型、森林覆盖率、人口密度等16个指标为主要影响因子,确定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单因素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阜新市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阜新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经验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果较吻合,证明该套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技术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是切实可行的.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依据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适宜度模型,对滨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综合指数为Ⅰ级,近五年波动提升趋势明显;但各指标发展不平衡,适宜度指数差异明显.针对生态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措施,提出相应意见及建议,从而为滨州及同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9.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属性识剐理论模型是近年提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已成功地用于质量评价中。现将该模型;1用到生态工业固综合评价中,运用所建模型对生态工业因进行了二级综合评价与实例分析,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对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评价的结果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合理,更能反映真实情况,而且计算简单,可用于不同类型生态工业园的综合评价,为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新方法。同时可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模糊数学方法在矿山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质量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级的模糊概念,用经典数学进行环境质量评价,评判环境质量的等级只能用一个绝对判据来划分,无法处理模糊因素边界不清晰、中间过渡不分明的问题。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在单环境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的探讨,结合某区域环境实例,对其总体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用经典数学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环境质量模糊评价方法较经典数学评价方法更客观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