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在安宁河流域实施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实践,就高产高效栽培的功能目标和技术调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物高产高效种植集生物、环境、经济、技术于一体,其中,技术居主导地位,对整个组合进行调控,使之按高产稳产优质低耗高效的目标发展。社会的需求量、农民的积极性、生态良性性、环境吻合性和能量高效转化性是评价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功能目标的原则。系统的调控机制有三个层次,即自然调控、直接调控、间接调控。农业科技通过生态环境调控、输入输出调控、物种结构调控、综合关系调控等途径实现调控机制。科学技术的选择原则是:生物生理生态适应性、自然环境吻合性、社会经济允许性、配套有序整体性和推广普及性。  相似文献   

2.
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由于有机农业禁止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素)等物质,作物的产量受到质疑,是有机农业生产和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对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认为,有机农业模式形成后,作物产量并不低于常规农业。在长期的有机种植中,有机农业的产量要优于常规农业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0,(11):4-4
11类项目不享合同能源财政补贴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日前出台《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规定财政奖励资金支持的项目内容主要为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改造、建筑节能改造等节能改造项目。但有11类项目不在此列,如新建、异地迁建项目,以扩大产能为主的改造项目或等量淘汰类项目及太阳能、风能利用类项目等。  相似文献   

4.
孙泺  李然  李克锋  刘盛贇 《四川环境》2011,30(6):99-103
农业灌溉工程建设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越来越多农业灌溉项目的兴建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农业灌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本文根据世行贷款项目——中国四川武都农业灌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和工作经验,分析总结了世界银行及我国在农业灌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面的特点和要求,其中世界银行在有些方面,如评价等级、公众参与等与国内环评要求基本一致,而有些方面,如回顾性评价、替代方案分析、累积性影响分析、环境管理计划、移民安置行动计划、病虫害管理计划等在国内环境影响评价中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或与世界银行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值得我国环评工作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虽然是“天府之国”,但人口与农业自然资源,特别是与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频繁;而人们对农业生态建设、治理水土流失的三大措施(工程、生物、耕作)往往只重视工程措施,轻视耕作措施。目前,四川采用顺坡耕作较普遍,顺坡耕作虽然有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但它加剧了水土流失,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远大于其协同作用。因此,建议四川应示范、推广横坡耕作法。横坡耕作可抗御自然灾害:①干旱是四川省出现频繁,危害面大的农业气象灾害。四川降水总量一般能满足水旱作物的需要,但降水时间分配却不能完全与作物需要阶段吻合,春、夏伏旱,特别是夏伏旱正是水稻、玉  相似文献   

6.
经贵州省政府批准,贵州省招商引资“一站式”服务日前开通.该服务主要围绕省级重点招商,人口引资项目、地州市审批权限以上的投资项目等,“一站式”服务办公室按照“统一管理、跟踪服务、限时结办、统一交付”的原则开展工作,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规范、热忱的“一条龙”服务.  相似文献   

7.
表土剥离对土地整治项目收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冉  赵艳玲  李建华  信凯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1025-1027,F0004
为了揭示表土剥离对土地整治项目收益的不同影响,作者采用采样分析、调查问卷、地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表土剥离是土地整治工程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土壤质量空间分布和作物投入一产出值比较分析,土地整治可有敬减少农业生产成本,而表土剥离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表层,通过追肥和田间管理,在2—3年时间可基本恢复耕地肥力。  相似文献   

8.
有机农业     
所谓有机农业,是指在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15个省、区、市耕地面积占全国的55%,灌溉面积占全国灌溉总面积的48%,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20%。区域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提高农业用水有效性。本文从水文学角度,研究了华北、西北和东北3个地区水土资源特征;分析了作物熟制和适水种植的节水效益、农田供水量与产量的函数关系、农田棵间蒸发量和控制措施,以及提高高产农田用水有效性等水文试验研究结果;介绍了河北省南皮节水农业试验区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滑县和延津县为观察对象,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营过程的理论框架,对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运营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境进行讨论,揭示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运营的内在工作机理。结果表明:(1)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壮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组织等多要素共同支撑下的系统演化过程,而其可持续运营则依赖于关键要素的持续供给和要素结构的不断优化。(2)由于口头契约的有限约束、“熟人交易”的选择偏好和利益联结机制的相对缺失,小农户等土地流转主体存在主动违约的道德风险,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运营所需的“可持续土地供给”呈现显著不确定性。(3)农村土地抵押权的“受限性”,以及农业经营资产抵押价值的低廉化和农业经营活动的高风险,引致了外部资本的主动参与意愿相对不足,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较为严峻的信贷供给约束。同时异地人才流入、本土人才回流和传统农户转型的外部激励不足,则引致了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和“法人化”运营所需“关键人才”的供给困境。  相似文献   

11.
美国和欧盟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全球已有16个国家的600万农民以种植转基因作物为生,其中美国仍是头号转基因作物大国,其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6%。美国在转基因生物研究、开发、种植、销售和推广方面,都是领先全球的。并且,美国在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上,已经把发展转基因生物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相反,由于接连遭遇食品安全危机,欧盟对于转基因生物的市场化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几乎没有成员国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所以在欧盟市场内销售的转基因食品主要都来自进口,特别是从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进口。正是因为美国与欧盟在对转基因生物发展的问题上所处的地位不同,以及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所持的态度差异,美国和欧盟各自形成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制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2.
围绕中德技术合作"中国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的环境战略"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鼓励农民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环境友好方式生产安全优质设施蔬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与环境而开展的生态补偿的实践进行论述,结合项目的实践从补偿原则、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形式、补偿环节、补偿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绿箱政策,有利于推动环境友好技术的应用。环境友好农业生产的生态补偿应以项目(政府)补贴为主导,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骨干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补偿对象,以技物结合为主要补偿形式,以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珠芽魔芋弥勒种——从低产到优质高产作物的希望之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芽魔芋是东南亚地区的特色野生魔芋种,适宜在高温高湿环境生长。以珠芽魔芋人工诱导开花进行规模化无性育种,可将魔芋繁殖系数从1位数提高到约330倍。采用催苗技术让种子及叶面球茎提早出苗,可显著延长魔芋生长周期,使魔芋种植周期由3年缩短为1年,实现当年种植收获商品芋,从而避免魔芋种植过程中种植材料反复休眠的固有特性,可使魔芋从低产作物提升为优质高产作物,显著降低种植风险,使魔芋总量大幅增长,市场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世界现代农业已由平面农业向立体农业发展,走集约农业之路。立体农业是指从不同空间来配置衣业,在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同时,更多的利用空间的光、热、水、气资源,以获得农业生产更大的综合效益。作物复合群的种植、果菜的棚架栽培、水田的稻  相似文献   

15.
异地开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异地开发在农业方面的4点作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3种基本模式。结合我国国情,指出异地开发是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模式,它具有投入小、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建议政府组织开展有关实施异地开发的政策和措施等问题的研究,把异地开发工作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无公害农产品是安全、优质、无污染 ,面向大众消费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而产生的。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工业“三废”的无序排放和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 ,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重 ,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 ,最终损害人体健康。同时因局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引起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破坏 ,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环境。造成粮食、蔬菜、畜产品质量下降 ,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各种环境疾病 (如癌症、食物中毒等 )不断增多 ,食品卫生与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从 1984年开始 ,由农业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用求异法通过高桥磷肥厂氟污染治理前的1979年和治理后的1981、1984年附近农林作物、大气和土壤等调查,对近30km~2内的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氟化氢(HF)浓度、植物叶片伤害指数、叶片氟累积量已分别由治理前1979年的0.164mg/m~3、27.21%和114.84mg/kg下降到治理后1984年的0.013mg/m~3、8.43%和47.06mg/kg;主要作物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已由治理前4年平均546.8斤/亩,上升到治理后4年平均686斤/亩。经统计检验,治理前后无论大气HF浓度、植物叶片伤害指数、叶片内氟累积量和水稻单产的变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白蜡、蚕桑、慈竹等经济林木得到逐渐恢复和发展;桃、梨、苹果等水果已大量挂果,其余植物均正常生长,恶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和恢复。氟污染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引起作物产量、质量的变化,近年来研究较多。而氟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个地区氟污染治理前后其农业生态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通过一个工厂氟污染治理前后附近地区大气、土壤、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质量的初步调查,对其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初步的剖析,试图说明工矿企业只要加强“三废”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认真执行“三同时”的前提下辅以生物措施,就能使工矿对环境、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或不污染环境,环境质量朝着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被污染的农业生态环境就会得到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绿洲吨粮田模式的设计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吨粮田模式的实现涉及作物、气候、技术措施等诸多因素,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总体设计,方能发挥系统的整合效应。吨粮田模式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具备较佳的生态效益。它是发展粮食生产和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目标的重要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研究我国长远发展战略问题的指示,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于1983年下半年将开展《2000年的中国》研究的计划正式报国务院审批。赵总理对于这一研究项目十分重视,并作了批示:“《2000年的中国》是一大工程。如能搞出一个有质量的论著,有重要意义。应下力量抓好。”《2000年的中国》研究是国家“六五”计划期间的重点科研项目,包括人口与就业、经济、人民消费、科学技术、教育、资源、能源、环境、农业、交通运输、国际环境和总体定量等十二个子项目。为了确保  相似文献   

20.
黔江县黑溪乡马鹿村,地处贾角山右侧。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气候变化异常,日照时间短。因此,耕作极不方便,作物产量很低。过去,这里的人民过着“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的贫困生活。1978年以来,他们根据本地自然地理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