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污水处理单元(火用)平衡分析的灰箱模型,提出了进行处理单元过程(火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热力学意义上,污水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内部的(火用)耗散来消耗污水污染物能量的过程,推动该过程加速进行需要耗费外部的(火用).因此,节能的主要目的是节(火用),即应防止推动力过剩造成反应器单元的外部(火用)损失.这一方法体系将为合理科学评判处理过程能耗机制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谢怡  王斌  王红磊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165-167,171
阐述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介绍一种比传统热能分析方法更加全面的、将能量的"质"与"量"相结合的能量评价法--(火用)分析法,阐明了(火用)的概念及基本分析原理、分析方法,并举例采用"黑箱-灰箱"模型进行能量(火用)分析,提出将(火用)分析法应用于企业清洁生产的实践中,帮助企业找出真正的耗能点,以采取有效措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工业生态学角度研究矿区工业生态系统的工业代谢和工业生态链,建立矿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火用)分析和(火用)效率模型.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矿区发展需要五项关键支撑技术,为合理选择煤炭的产业链延伸途径打下理论基础,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按照平衡分析模型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结合效率指标考察了其能量质的变化和损耗.通过这种分析,可以从根本上明确损耗发生的位置和途径.文章认为,应致力于降低不必要的、过大的推动力或改变运行方式以减少外部损失.该研究的结论可用于指导污水处理厂进行系统的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5.
针对石化企业用火作业背后隐藏的高风险,分析了目前石化企业用火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减一提"硬核管控用火,细化用火职责,建立过程管控责任清单,现场用火过程动态监督检查,多种方式提升安全技能等具体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用热能(火用)平衡理论于芳烃分离装置清洁生产审核中,建立了芳烃分离装置热能(火用)平衡。热能(火用)平衡测算结果表明:此芳烃分离装置的热能利用效率(实际)为61.65%、热(火用)利用效率(实际)为59.77%、热力学第一定律效率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效率分别为23.93%和7.76%。依据清洁生产审核思路,对此芳烃分离装置的热能(火用)利用效率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对策,可为提出清洁生产方案提供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原油管道用火作业的特点,对原油管道用火作业的安全技术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为今后原油管道用火作业技术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分别从可燃气(液)体排放、设备、化验分析、电气设施、消防器材等方面对用火作业过程中的火险隐患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火作业过程中预防火灾发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从pH值、吸附时间、污泥投加量、温度、铬(VI)浓度等方面研究了剩余污泥吸附剂对含铬(VI)废水的生物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废水的pH值是影响剩余污泥吸附铬(VI)的重要因素,适宜pH值为1.0~2.0;吸附是一个快速过程,适宜吸附时间为30 min;在pH值为1.0,污泥投加量为8g/L,30℃吸附30min,对50mg/L铬(VI)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9.65%;在20~60℃污泥吸附不受温度影响;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描述了污泥对铬(VI)的吸附结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傲能谱仪(SEM/EDS)分析,吸附前后污泥的形貌变化不明显,元素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从工业生态学角度研究矿区工业生态系统的工业代谢和工业生态链,建立矿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火用]分析和[火用]效率模型。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矿区发展需要五项关键支撑技术,为合理选择煤炭的产业链延伸途径打下理论基础,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炼油化工生产中,设备的安装维修、技改更换,往往离不开用火作业,而且经常是一边生产,一边用火,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近几年中石化提出长周期稳定运行的要求,停产大修时间间隔加大,设备的一般缺陷和隐患往往通过不停产检修来完成,用火风险进一步加大。鉴于用火作业的巨大风险,中国石化于2007年8月21日下发了修订后的《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天然气集气站用火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害,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并利用JHA进行危害识别,找出了重大和重要危害,进一步明确了风险消减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油田开发过程中原油储罐用火作业存在的风险,针对性地提出了削减和消除风险的技术、管理措施,通过对施工储罐的置换、清洗、隔离等技术措施和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控制等管理措施,实现原油罐施工用火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结构有机磷在(氢)氧化铝表面的吸附与解吸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4种不同分子结构的有机磷[甘油磷酸(GP)、葡萄糖六磷酸(G6P)、三磷酸腺苷(ATP)和肌-肌醇六磷酸(植酸,IHP)]在无定形Al(OH)3、勃姆石和α-Al2O3等3种(氢)氧化铝表面的吸附解吸特征,并探讨了相关机制.结果表明,单位质量(氢)氧化铝对有机磷最大吸附量顺序为:无定形Al(OH)3>勃姆石>α-Al2O3,这与矿物的结晶度和表面异质性有关.除IHP在无定形Al(OH)3上的吸附外,有机磷在(氢)氧化铝表面的吸附密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减小:GP>G6P>ATP>IHP.而无定形Al(OH)3对最大分子尺寸的IHP吸附量却远大于其他有机磷,这是由于IHP表面络合物转化成了表面沉淀,大大促进了吸附.吸附动力学表明,有机磷吸附起始经历快速吸附阶段,极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吸附量,随后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慢吸附过程,无定形Al(OH)3对有机磷的起始快速吸附密度最大,不同有机磷在铝氧化物表面的起始快速吸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呈反比.KCl和柠檬酸对有机磷的解吸能力取决于磷化合物和勃姆石的表面亲和力.KCl初始解吸率大小顺序是:G6P(10.53%)>GP(6.91%)>ATP(3.06%)>IHP(0.8%).柠檬酸对有机磷的最大解吸率是KCl的4~5倍.KCl对磷的解吸过程经历了几个小时的快速解吸后达到最大解吸率,随后是慢速的扩散再吸附,解吸率反而逐渐下降.对IHP,除扩散再吸附外,表面沉淀也促进了再吸附.因此,有机磷与(氢)氧化铝界面发生较强的专性吸附反应,其分子结构和尺寸以及矿物的结晶度和晶体结构等是影响有机磷的界面反应和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管道储运设施现场用火过程中的可燃气体浓度、着火源、危险物等要素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用火安全措施,从而有效提高石油管道储运设施现场用火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按照Yong平衡分析模型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结合Yong效率指标考察了其能量质的变化和损耗.通过这种分析,可以从根本上明确Yong损耗发生的位置和途径.文章认为,应致力于降低不必要的、过大的推动力或改变运行方式以减少外部Yong损失.该研究的结论可用于指导污水处理厂进行系统的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RF内星轮塑性变形的工艺分析,提出了RF内星轮制造的(闭式)精密温锻工艺,阐明了新技术取代旧工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全耦合活性污泥模型(FCASM3)Ⅱ:模型校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采用AAO污水处理工艺的德清县狮山污水处理厂作为全耦合活性污泥模型(FCASM3)校验的现场试验基地,分别进行了常规水质指标测定和进水水质特征分析等试验研究,依据现场试验结果,完成了对活性污泥系统生物去除营养物质细观机理模型FCASM3的校验工作,动态校验结果表明,FCASM3模型可以对AAO连续流工艺系统实现较准确的细观模拟,营养物质生物去除过程的动态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姚倩  彭党聪  赵俏迪  王博 《环境科学》2017,38(12):5201-5207
采用连续进水的进水方式对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系统中的Nitrospira富集培养并对其相关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反应器亚硝酸盐浓度不高于2 mg·L~(-1)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富集出以Nitrospira为优势种属的活性污泥,其最大比亚硝酸盐氧化速率(以N/VSS计)为48.72 mg·(g·h)~(-1).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Nitrospira占活性污泥总微生物量的75%左右,而Nitrobacter仅占总微生物的0.1%.此外通过对Nitrospira在20℃时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itrospira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温度修正系数τN为1.046,其基质半饱和常数KS和氧半饱和常数KO分别为(0.32±0.03)mg·L~(-1)和(1.52±0.09)mg·L~(-1).Nitrospira动力学参数的研究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运行及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粉煤灰(浮选)脱碳项目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设计参数、检测分析参数、运行改造完善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