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林地流转具有激活林业市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林业经营效率的作用,而产权是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基于福建省5地市10县域的实地调查获取的668户农户问卷,通过建立DEA-Tobit模型,在不同产权类型视角下研究林地流转对林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并对产权因素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流转对农户林业经营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林地流转可促进林业经营效率提高,不同流转方向和产权特征下的影响具有差异。(2)农户林业经营效率整体偏低。按照流转和产权特征分类,流转户效率高于未流转户,联合产权特征农户效率高于独立产权。(3)产权异质性对土地流转和林业经营效率产生影响。独立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通过土地流转对产权产生间接影响,联合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福建省南平、龙岩、三明等地的问卷调查,运用DEA-Tobit模型对农户林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林地块数、林地离公路的距离、林地坡度、经营类型、经营主体类型、种苗质量、施肥次数、整地方式、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资金来源渠道的畅通性、伐区调查设计制度、林业税费等14个因素对林业经营效率影响显著.因此,提升林农的林业经营水平与变革林改配套措施是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3.
林地产权政策是决定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条件。对临安示范林地区研究基点河桥乡的林地产权政策、林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及农户对林地产权的意愿进行了介绍,找出了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合当地水平的林地产权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4.
农户对林地的生计依赖性同时受到农户家庭因素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由此构建了农户对林地生计的依赖性测算模型,并考察了农户对林地生计的依赖性与农户对林地流转意愿的关联性。利用福建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得到农户对林地生计的依赖度,并基于此对农户对林地生计的依赖性与他们对林地流转意愿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探讨。结果表明:农户对林地生计的依赖度在不同区间内的分布较不均衡,且农户对林地生计的依赖性较弱的农户数量所占的比重较高。同时,农户的林地流转意愿与他们对林地生计的依赖性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关系。这一研究结果证实了文中的两个基本假设:农户对林地的生计依赖性越强,农户的林地流入意愿越强,流出意愿越弱;农户对林地生计的依赖性越弱,农户对林地流出意愿越强,流入意愿越弱。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四川省安岳县823户农户的入户调查,对户主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流转特征等因素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总体上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较高;户主年龄、土地自主经营能力、人均耕地面积、土地闲置情况、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或村委会参与情况、土地流转已参与情况等因素对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户主年龄越大、土地自主经营能力弱、人均耕地面积越多、有长期闲置土地的农户或尚未参与过土地流转、有政府或村委会参与引导的情况下,土地流转意愿更强。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对福建省三明市96户林农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林改前后影响林农林业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改前影响林农林业收入的主要因素有林地离公路距离、林地投入、经营类型和施肥次数,林改后影响林农林业收入的主要因素为户主受教育程度、林地面积、林地投入和投工数.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三峡库区农户的兼业特征及其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是否有专业技能、承包地是否流转、家庭总收入和家庭非农收入对三峡库区农户的兼业程度有显著的正影响;户主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和承包地距离公路的远近对三峡库区农户的兼业程度有显著的负影响。据此,提出加强对农户成员教育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培育合理科学的土地流转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河南省焦作市263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详细分析了耕地细碎化和耕地规模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①耕地细碎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增加农户的耕地总面积或者扩大地块面积则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②粮食产量受地形条件和土质的影响较大,受耕地细碎化的影响相对较小;③焦作地区农户的耕地规模普遍较小,平原区和河滩区的粮食产量受耕地细碎化的影响不显著,丘陵区耕地细碎化对粮食产量呈负面影响,因此建议降低耕地细碎化。  相似文献   

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地经营规模的大小关系着其收入的高低,并影响着森林经营效率.结合在甘肃省天水市进行的问卷调查,从农户意愿出发,采用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户均林地面积、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农户的职业是影响农户期望的林地经营面积的重要因素.研究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配套政策,促进农户林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化,以实现农户的增收和林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农户决策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运用2012年我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改变了农地经营规模,从而提高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农地流转后存在一个农户适度经营规模区间使农业生产效率达到最优水平。实证结果显示:农地转入仅对土地产出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农地转出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均具有积极影响;完成农地转入后,农户经营规模为8.00—13.33hm~2的土地产出率达到最优;完成农地转出后,农户经营0.67—1.33hm~2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均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山东省诸城市林家村镇西龙湾村91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总体上较强烈,且农户的意愿主要受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流转期限、流转价格、对土地的认知、政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为了提高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促进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需要增强农户的政策意识,明确定位政府角色,构建农地流转市场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福建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对林权抵押贷款的认知水平、家庭收入水平、林业经营状况、信贷产品特征和相关配套措施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需求有显著影响,提出通过加强宣传、促进林地规模化经营、创新信贷产品和推广森林保险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10县664农户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最小二乘估计(OLS)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对城镇化和农户林改满意度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不同教育年限农户和不同社会身份特征的农户家庭影响存在差异性;林改满意度对农户家庭林业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家庭影响不显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造林和抚育投入两阶段影响方向不同,对两阶段整体投入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为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提出积极推进落实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优化劳动力配置效率和建立深化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升城镇化与林权制度改革综合效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家庭林业经营方式是我国农村最为普遍的经营形式,在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其基本构成和变动情况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福建省780份样本林户的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家庭林业经营方式的基本情况,并以家庭资源禀赋、林地资源禀赋、林改相关政策为自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找出影响林农家庭经营方式改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单户经营在林改前后都是最主要的经营形式,联户经营较少;林改前自留山为最主要的家庭经营类型,林改后则转变为承包经营。(2)林户家庭年收入、林地总面积、立地质量、村集体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林改分林方式五个因素对林农家庭林业经营方式是否改变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权分置"改革展开了讨论、研究,然而对"三权分置"的界定仍众说纷纭、缺乏共识,其背后潜在的问题与风险亦值得关注。林地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保护林地,保障林农的利益。但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存在权属不清、流转不规范、主体单一等问题。通过"三权分置"制度的改革,对经营主体进行规制,明晰相关的权利属性,规范程序、完善司法救济,可最终实现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河南省511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不同兼业程度玉米种植户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兼业等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平均技术效率为0.773,不同兼业水平技术效率:纯农户Ⅰ兼户Ⅱ兼户非农户;受教育程度、农业技能培训、农地涵养水源等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兼业、外包程度等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因此,一方面应鼓励纯农户和Ⅰ兼户成为专业玉米种植大户,Ⅱ兼户和非农户尽快离农;另一方面应加大农户玉米种植技能培训,加强玉米种植地块水利设施建设,加快玉米科技研发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岚县不同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杨树、杏树、核桃3种不同树种的土壤水含量在垂直剖面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在0~600 cm深度的土壤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3种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呈现迅速减少然后缓慢增加再减少的波动趋势,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具有核桃林地杏树林地杨树林地;杨树林地土壤水分缺失度较大,核桃林地水分缺失度相对最小;干层发育严重程度表现为杨树林地杏树林地核桃林地。从3种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和破坏方面来看,核桃树更适宜作为该区商品林地的种植树种。  相似文献   

18.
以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作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典型模式,运用296份问卷数据,系统分析了构成要素和农户特征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农户满意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农户的满意度受补偿机制构成要素和农户特征的双重影响;②将农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的耕地保护基金构成要素依次为补贴资金账务公开度、补贴资金监督管理力度、补贴依据、补贴资金使用要求、补贴资金分配比例、补贴方式和补贴标准;③农户的年龄、党员身份、家庭实际耕种面积、流转出耕地面积、农户对政策的了解度和政策价值性的认知均显著且正向影响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的农户满意度,而家庭需抚养人数和承包地面积具有反向的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山东省391份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的农户城镇化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年龄、土地征用情况、土地转入意愿、村里宣传农业振兴情况、宅基地申请与审批程序认知、宅基地交易对象认知对农户城镇化意愿有显著负向作用;文化程度、当前职业、宅基地权属认知、宅基地流转认知对意愿有显著正向作用。②农户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正确认知程度低,导致其对农户城镇化意愿的影响有限。③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存续可提高农户的城镇化意愿,其中宅基地的影响作用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20.
森林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事关人类生存发展和文明的延续,同时森林结构是衡量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福建省634户农户的实地调研,以用材林为例,通过建立Tobit模型研究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森林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林业经营行为中的造林行为和抚育行为对森林结构具有显著影响;(2)农户林业经营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各经营行为对森林结构的影响;(3)不同产权类型特征下,农户经营行为对森林结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4)产权对森林结构无直接影响,但可通过树苗投入和雇工人数对森林结构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