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通过融合传统技术与先进传感、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构建"智能网联特种设备",对特种设备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意义重大,以移动式承压设备为例,对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的发展思路作了剖析,对其产业发展对科技及标准化方面的需求作了分析,明确了现阶段科技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提出了标准规范制修订初步设想,为下一步推进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搭建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应急联动系统的背景下,重点开发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应急平台.该平台是应急联动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可实现危化品车辆管理、在线监测、事故分析、应急救援、统计分析、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应急联动系统融入“平战结合”理念,危险发生时,首先,平台从现场侦测装置自动采集数据;其次,启动事故分析和应急救援模块,必要时自动开启喷淋装置;第三,基于模型预测结果生成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案;最后,发送到手持终端.该系统可以提升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自"七五"以来,通过承压设备安全科技工作,在极限及结构安定性分析、含缺陷结构安全性评价、剩余寿命预测、基于风险的检验、声发射和电磁无损检测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构建了基于风险的承压设备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但随着设备高参数化、超期服役设备不断增加和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现有安全保障体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专项"高参数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立项。该项目将实现高参数承压设备安全科技工作从"风险评估"到"风险防控"的重点转变,推动承压设备安全科技工作迎来新业态。  相似文献   

4.
基于风险分析理论,针对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运行过程的风险状态,建立了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过程的实时风险定性分级模型与定量分级模型;并应用AHP方法设计建立了设备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最终结合风险可接受准则,依据设备运行的现实风险评价分级结果,可将承压类特种设备划分为风险高中低不同类型的设备,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检验及监管措施,实现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科学分级分类,从而为提高安全监管效能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特种设备安全》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2005年7月在纪念杂志创刊20年时,对杂志的发展历程、取得成绩、努力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回顾。五年过去了,杂志在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服务特种设备监管职能部门、服务基层,提供技术交流平台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更名为《中国特种设备安全》。1998年,国务院机构职能调整时,安全监管部门除了继续对承压类特种设备实施监管外,又增加了机电类特种设备实施监管。2003年国务院将《锅炉压力容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当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固定式考点存在的缺陷,阐明了移动式考核平台开发与应用的必要性,并对移动式考核平台开发的总体架构、系统组成、功能配置、运行流程提出了完整的构想,对该平台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现有研究多从微观角度关注特种设备本身、特种设备生产及使用单位的风险,而缺少从政府监管视角出发探索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理论,评估我国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在提出并界定"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扎根理论(GT)的分析方法识别出宏观安全风险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NP-CM的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宏观安全风险等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所构建的GT-ANP-CM模型适合于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预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该方法的提出可为监管机构测算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承压设备专业委员会、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以中腐承压字[2014]01号文下发了“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安全运行及检测评价技术学术术交流会议通知”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承压设备专业委员会、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以中腐承压字[2014]01号文下发了“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安全运行及检测评价技术学术术交流会议通知”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特种设备数量高速增长与质量管理服务供给不足等日益复杂的形势,研究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种设备智能检测监测架构与支撑要素,提出面向设备安全管控的检测监测技术应用模式、面向生命周期环节的集成应用模式、基于动静态数据的云服务应用模式等多种云服务模式,集成技术、平台、数据等多种手段探索特种设备行业检测监测应用与服务创新,满足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监管等多方需求,推动特种设备质量提升、技术优化和风险防范能力升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风险控制理论和事故致因理论,结合特种设备监察实际工作,以锅炉为例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控制的特种设备监察模式。通过运用这种监察模式,可以对区域内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并可以根据其风险构成分成四个类别,进而可以根据其风险大小及风险类别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晓虎 《劳动保护》2014,(12):94-95
<正>近年来,我国网络和电子工业及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很多产业化高新科技应用基本与世界保持同步,尤其是特种设备行业的电梯、起重机械等机电类设备制造业,已经拥有世界一流制造和控制技术。物联网是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监管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特种设备物联网"(简称"特联网")建设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的新制高点,一个运行稳定、安全、有效的"特联网"必将大幅降低特种设备事故风险,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灾害,使特种  相似文献   

13.
以风险分析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高危领域社会风险的研究方法,基于我国特种设备历年的事故统计数据,构建了各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F-N曲线。结果表明,特种设备死亡事故主要为单次死亡3人以下的一般事故,其中承压类设备较机电类设备拥有更低的事故频率和更严重的事故后果,各类设备社会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客运索道、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锅炉、场(厂)内专用车辆、电梯、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和气瓶。最后,根据我国"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战略规划目标的要求并结合ALARP(As Low As Reasonable Principle)原则,初步提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各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可接受准则(F-N曲线规律),将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水平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壁厚是承压类特种设备结构的主要参数.针对几例因受压元件壁厚未测定所留下的安全隐患,本文对承压类特种设备壁厚测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并分别就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在相应法规标准中对壁厚测定的要求和对监检机构的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构建智慧出行服务新型产业生态的核心要素,已成为新时代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推动自动驾驶迈向无人驾驶最高阶段,一些汽车产业强国和世界知名企业都纷纷加快了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测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的出台,将有利于推动我国自动驾驶汽车轻装"上路"。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日前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对测  相似文献   

16.
经过60余年的发展建设,我国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道路,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保障需求还不相适应。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等新理念新技术的涌现,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创新带来了新契机,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理论、体制和机制研究创造了新条件。本文主要介绍了"承压设备基于大数据的宏观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技术研究"课题的背景、概况、目标、方案、路线、创新、内容、成果和效益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典型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模式的研究,分析各国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并结合我国当前特种设备监管和检验改革中争议的焦点问题,围绕"放、管、治"提出构建三位一体质量安全提升新格局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推广和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探索构建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平台,是解决我国特种设备数量快速增长与特种设备监管服务能力之间深层次矛盾的关键突破口。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大数据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19.
危险化学品承压类运输罐车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常见的承压类罐车有铁路罐车、低温绝热罐车、液化气体汽车罐车、长管拖车、罐式集装箱等。一、危化品承压类罐车的安全监管内容承压类罐车的安全监管环节,主要包括罐车的设计、制造、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及维修、改造等方面。设计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8月14日公布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设计许可规则》)规定,对申请从事各类承压罐车设计的单位,应当满足《设计许可规则》中对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要求,并向国家质检总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吸收"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评价技术成熟理论,提出了客运索道定量风险评估流程;通过引入设备特征系数、管理系数和失效系数对客运索道定量失效概率进行修正,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个定量失效后果转化为经济指标进行计算;给出了风险等级评定的准则,提出了客运索道定量风险评估具体方法和指标;通过给出应用案例,认为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适合我国索道情况,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