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生物处理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具有常规废水处理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最新组合工艺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MBR膜污染形成机理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膜污染问题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推广使用的一大障碍.本文通过对MBR膜污染的形成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造成膜通透性能降低及工艺运行成本增加的主要污染因素是膜孔的堵塞和凝胶层的形成,在膜过滤过程中,采用优化选择膜组件及运行操作条件、改善污泥混合液的生化特性、确定临界污泥浓度、膜清洗等方法可减少膜孔的堵塞,抑制凝胶层的形成,有效的控制膜污染.  相似文献   

3.
新型废水处理技术-膜分离生物反应器(MBR)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膜分离生物反应器 (MB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工艺 ,阐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机理、工艺设计参数以及应用现状 ,并对膜生物反应器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MBR法废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BR(膜生物反应器)法是一种通过膜强化生化反应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产泥量小的特点,本文主要对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及其工艺特点进行描述,重点对MBR法在废水处理中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并对MBR法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膜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产生的新型水处理工艺,具备了生物反应器和膜分离设备的双重特点.文中阐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组成、分类及其特点,同时对影响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包括膜污染的机理、影响因素和膜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新型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膜生物反应器 (MBR)是膜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工艺。文章介绍了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对各种特种废水的处理效果 ,详细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由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组成,是传统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高效工艺。文章介绍了MBR的原理及工艺特点,分类总结了MBR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及研究情况,并对未来MBR技术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臭氧对膜法水处理中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洪涛  文湘华  黄霞 《环境科学》2009,30(1):302-312
膜过滤是一种高效水处理技术,包括污水处理中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和针对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生产再生水)、地表水(生产饮用水)的膜过滤工艺等,其中膜污染是制约膜工艺应用的一个主要问题.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在水处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十几年来,针对臭氧-膜过滤组合工艺的研究正变得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与分析.在MBR组合臭氧控制膜污染方面的研究中,目前结论相对较少.可以通过对MBR进水预臭氧化或者投加适量臭氧到MBR混合液这2种方式来减轻MBR膜污染.在针对微污染水的臭氧-膜过滤组合工艺中,根据臭氧的功能和结构形式主要分为3种,分别是污染膜臭氧清洗、分离式臭氧-膜工艺和一体式臭氧-膜工艺.绝大部分报道认为臭氧可以有效地控制膜污染的发展,但也有少数投加臭氧后膜污染加剧的情况.目前,臭氧化影响膜污染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物方面,根据原水水质和工艺结构参数等的不同,颗粒物、微生物和无机物质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相应的作用.另外,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还缺乏对于臭氧投加方式和分散方式的统一衡量和比较标准.作者建议应该加强对一体式臭氧-膜组合工艺的研究,并且要注意臭氧投加的工艺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IL)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其中微生物代谢产物(EPS、SMP)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物质。在论述了EPS对膜污染影响的基础上,着重从减少微生物代谢产物角度介绍了缓解膜污染的控制措施,为推广MBR工艺在污水处理与水资源回用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曝气、膜组件、反应器等方面的改进,用MBR与PAC(粉末活性炭)-MBR处理微污染水中得总磷(TP).实验结果表明:MBR稳定后出水TP含量低于0.02mg/L,去除率达到90%左右,有效的解决了此类微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干扰;而PAC-MBR组合工艺对TP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MBR工艺,稳定后对TP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1.
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除污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传统活性污泥工艺(CAS)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对生活污水的除污特性.结果表明,MBR系统对COD、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比CAS分别高14.4%、51.2%和37.3%.但MBR中膜的截留使系统相对比较封闭,制约了通过排放高磷污泥的生物法除磷,除磷效率仅为32.9%,低于CAS工艺(43.0%);将MBR与化学除磷工艺相结合,MBR系统除磷效率可达93.3%.  相似文献   

12.
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MBR工艺处理阿特拉津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刘春  黄霞  孙炜  王慧 《环境科学》2007,28(2):417-421
以生活污水为共基质,考察了基因工程菌在MBR和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对阿特拉津的生物强化处理效果,以及生物强化处理对污泥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在MBR中对阿特拉津具有很好的生物强化处理效果,阿特拉津平均出水浓度为0.84 mg/L,平均去除率为95%,最大去除负荷可以达到70 mg/(L·d).生物强化的MBR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平均去除率为71%,COD平均出水浓度65 mg/L,COD容积负荷增加对COD去除效果有一定影响;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氨氮平均出水浓度为1.1 mg/L,平均去除率为97%,最大氨氮去除负荷为143 mg/(L·d).与普通MBR污泥相比,生物强化MBR污泥的硝化活性和亚硝化活性略高,碳氧化活性略低,因此表现出氨氮处理效果很好,COD处理效果略差.阿特拉津的存在会对污泥性状产生影响,可能是造成污泥碳氧化活性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低温低浊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低温低浊水处理的难题,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 工艺对松花江冬季原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考察MBR工艺对浑浊度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膜过滤周期.试验结果表明,MBR工艺对浑浊度的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浑浊度低于1NTU.对高锰酸盐指数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0%~50%和30%~45%.膜过滤周期较长,可达60~70 h.投加PAC可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但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不显著.MBR工艺可有效处理低温低浊水,出水水质优于常规工艺出水水质.在原水有机物污染严重时,可投加PAC形成PAC-MBR组合工艺,增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高浓度前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试验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前处理废水(印染工艺中的退浆、煮炼、漂白、丝光废水)。试验选择外压式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微滤膜,膜孔径为0.4μm,壁厚为100μm,稳定状态产水量为10L/(h·m2)。试验研究了沉淀池、膜生物反应器(MBR)、膜组件对废水COD、SS、色度、氨氮等的去除效果;试验探讨了污泥负荷、温度、溶解氧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由于盐度高,原水直接进水,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不佳,试验采用1:1稀释进水。在系统稳定运行期间废水COD去除率≥70%,出水SS为0,出水无异味。文章还得出了试验的最佳操作参数为T=25℃;HRT=18h;DO=3mg/L;pH:7.5~8.5;MLSS=8g/L。  相似文献   

15.
MBR工艺处理磷霉素制药废水启动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土艺处理磷霉素制药废水,考察了MBR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及MBR工艺对磷霉素废水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结果表明,COD值为1 498.9 mg/L,总磷浓度为105.4 mg/L,有机磷浓度为98.0 mg/L的磷霉素废水,反应器在启动30d后MBR内的污泥驯...  相似文献   

16.
MBR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益严苛的废水排放标准,必须提高废水处理工艺脱氮除磷和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性能。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膜分离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系统处理效果好、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等优点。文章梳理了MBR在废水脱氮除磷及难降解有机物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介绍了MBR各种生物强化技术研究现状,为新型MBR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7.
张姣  肖康  梁帅  黄霞 《环境工程》2022,40(3):1-6+153
膜技术在中国水务行业已推广应用多年,在消除水污染、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调研和回顾了膜技术在中国市政污水处理与再生中的工程应用,并重点分析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技术-经济特性显示,在污染物去除和成本-效益分析方面,膜生物反应器较传统活性污泥法均具有一定优势。此外,总结了膜技术在水务行业推广受到的环境、政策、市场三方面的推动力,并对"双碳"目标下膜技术在高效材料、先进技术、智能运行和低碳系统等方面的后续研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将短程硝化功能菌和反硝化功能菌分别接种至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上流式厌氧生物滤池(AF)中,构建了生物强化的MBR-AF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并以活性污泥作空白对照,考察该工艺对高氨氮废水的短程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强化体系MBR的启动期短,仅需30d,而活性污泥体系MBR的启动期长达100d;强化体系MBR亚硝酸氮积累率始终维持在95%以上;在30℃下,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强化体系MBR-AF工艺总氮去除率不断升高,最高达90%以上,比活性污泥体系高20%;强化体系MBR膜污染程度轻,膜的使用寿命长.说明功能菌强化在高效亚硝酸氮积累和氨氮转化方面起关键作用,可作为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膜-生物反应器与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由于用膜组件代替传统的二沉池而具有普通活性污泥法无法比拟的优点,研究对膜-生物反应器及普通活性污泥法的COD和NH3 -N去除效率、降解动力学、微生物组成、活性污泥粒径分布等方面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MBR与SMBR脱氮除磷特性及膜污染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小马  赵焱  王开演  赵阳国 《环境科学》2015,36(3):1013-1020
为提高污水深度处理效能和工艺运行的稳定性,研究以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与传统膜生物反应器(MBR)为对象,对比研究其脱氮除磷特性、缺氧时间对工艺效率的影响及膜污染控制策略,同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两种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歇曝气能强化系统脱氮,使SMBR工艺去除总氮效果优于MBR,而在氨氮、总磷、COD、浊度去除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去除率分别为94%、78%、80%、97%.延长SMBR工艺缺氧时间对COD、氨氮去除无显著影响,降低了总氮、总磷的去除率,总氮去除率由61%下降到46%,总磷由74%下降到52%.采用间歇曝气和投加一定浓度的粉末活性炭(PAC)均有利于减缓膜污染.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两种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无显著差异,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和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为系统中的高丰度功能菌群,为工艺高效运行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