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州垃圾分类VS日本垃圾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风和畅 《环境》2011,(6):32-35
近日,广州出台了国内首部垃圾分类条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并从4月开始施行。一石激起千层浪,生活垃圾要怎么分才算环保,如何引导市民进行分类,广州如何力争分类率达标……一时成为民间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医疗垃圾与医疗垃圾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医疗垃圾的特性及处理方法,联系国外对医疗垃圾的管理及处理方法的发展,对我国医疗垃圾的管理及处理现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存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思考为课题展开分析,通过对中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库存的情况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强化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矿化垃圾吸附处理垃圾浓缩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 《环境科技》2009,22(1):20-23
以沈阳市大辛垃圾场的浓缩液为处理对象.对比了赵家沟和榄军屯的矿化垃圾为吸附载体处理浓缩液的吸附效果。考察了不同填埋年限的矿化垃圾,不同高度的矿化垃圾对浓缩液主要污染物COD,SS,NH3-N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水力负荷与COD去除率的关系,不同回灌次数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处理浓缩液不仅去除效果好,而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科学》2015,(6):72-75
从长春市一个封场垃圾填埋场中系统采集了不同填埋年龄(8~12年和25~30年)和不同位置(上层和下层)的垃圾样品,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填埋垃圾总体呈弱碱性,含水率随填埋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上层垃圾含水率低于下层垃圾;从垃圾组成、有机质和生物可降解物(BDM)来看,8~12年的填埋垃圾仍处于不稳定状态,而25~30年的垃圾基本达到稳定化,但上层和下层垃圾的降解程度无明显区别。这表明传统填埋场中垃圾稳定化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开发能够加速垃圾稳定性填埋场的生物反应器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填埋垃圾的特性分析则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垃圾分类     
《环境》2019,(8)
继上海出台法规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后,北京、成都等地也陆续进入"强制时代",但垃圾分类标准与上海并不完全一致。近期,垃圾分类相关话题在网上持续引起热议。网民对垃圾分类普遍表示支持,但在具体执行中引发的讨论,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垃圾发电     
近几年来,垃圾日益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引起各国的关注和重视。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类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垃圾就会越来越多。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城市,每天大约要排出一千多吨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大城市的每个居民一年丢掉的垃圾不少于一立方米,到2000年,将增加到二立方米。这些垃圾要占用成百上  相似文献   

8.
垃圾发电     
贺家智 《环境》1996,(2):26-27
  相似文献   

9.
2020年5月1日起,北京市正式实施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了解北京市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与分类前生活垃圾性质变化,对居民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厨余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了采样分析,并与北京市分类前混合收运的生活垃圾性质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北京实施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桶内厨余组分占比逐渐增加,实施1年后,厨余组分占比可达99%;含水率和容重较分类前明显增加,可燃分和热值明显降低,故不适宜采用焚烧处理;pH和C/N呈下降趋势,电导率呈小幅度增长趋势,有机质、总氮(以N计)、总磷(以P2O5计)和总钾(以K2O计)含量上升,垃圾资源化利用潜力增大。Cd、Pb、Cr、Hg、As、Cu和Zn 7种危害较大的重(类)金属元素中,除As外其余的金属元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Na、Ca、Mg、Fe、Mn等金属元素,除Na外均呈下降趋势。故垃圾源头分类可以有效控制厨余垃圾中金属含量,使其种子发芽指数升高,减小对植物的生物毒害作用,降低环境风险。该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设施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垃圾零填埋     
<正>随着人类的发展,作为人类专属产物的垃圾也伴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地挑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污浊着我们的家园。时至今日,人类早已警觉到了垃圾处理的必要和迫切。垃圾的分类投放、回收再利用、运用垃圾发电等等,人类正在想着法子将垃圾变废为宝,但是,至今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垃圾  相似文献   

11.
生活垃圾中废塑料分选回收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废塑料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含量正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因此对塑料进行分选和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塑料分选技术是摆在我们中间的一项难题,目前生活垃圾废塑料的分选技术五花八门.由于在全国各地废塑料在垃圾中的还水量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能实现废塑料的分选还不成熟。因此,研究一套适合废塑料的分选技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厨余垃圾采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复杂的混合生活垃圾相比,厨余垃圾成分较单一,需要针对性的采样方法.本研究基于生活垃圾分类背景,在《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CJ/T 313—2009)的基础上,就采样位点和采样节点数对分类存放的厨余垃圾采样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仅采集垃圾桶中间位点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不同情景应有不同的采样策略.当厨余垃圾流节点数少于2时需采集所有节点,当厨余垃圾流节点数为3~7时需采集2个节点,而当厨余垃圾节点数为8~18时需采集3个节点,均少于CJ/T 313—2009中要求的采样节点数.厨余垃圾的总量增大,则其最少采样节点数相应上升,但最少采样点受到厨余垃圾流节点数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食物垃圾和废纸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食物垃圾和废纸为原料,通过批式中温(35℃)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实验,考察了原料比例(以VS计为:100:0、83:17和62:38)和酸化阶段pH(未调节和调节pH=7.2)对消化稳定性及消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利用食物垃圾以及未调节酸化阶段pH的厌氧消化相比,调节酸化阶段pH=7.2的食物垃圾与废纸联合厌氧消化能够避免挥发性脂肪酸抑制、保证消化稳定性并提高消化性能.在调节酸化阶段pH为7.2,且食物垃圾和废纸的原料比例为83:17和62:38的2组厌氧消化实验中,产甲烷稳定时液相pH稳定在7.4~8.0,液相产物中总VFA浓度稳定在500~900 mg·L-1,其中丙酸浓度为100~550 mg·L-1,未检测出乙醇;累积产甲烷量(以VS计算)分别为347和247 mL·g-1,生物气中的甲烷含量稳定在70%~80%.最高可达81.6%;以1gVS相当于1.1g COD进行计算,COD去除率分别为93.2%和80.5%,用于产甲烷的COD分别占总进料COD的90.0%和64.0%.食物垃圾和废纸的最佳中温厌氧消化产甲烷条件为:原料比例83:17,酸化阶段调节pH=7.2.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组成差异对生活垃圾厌氧产甲烷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批式实验,通过分析液相性质和产气过程,比较了生活垃圾中2 类主要的生物质组分(食物类废物和纤维类废物)及其不同含量在厌氧降解时甲烷生成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食物类废物累积产甲烷量远高于纤维类废物,其有机物的快速水解酸化,为快速产甲烷化提供了必要的底物.纤维类废物产甲烷速率相对较低,水解是其厌氧产甲烷化过程的控制步骤.生活垃圾的产甲烷量可以根据食物类废物和纤维类废物的比例推算而得,食物类废物含量越高,其累积产甲烷量越大.采用厌氧消化工艺有利于含食物类废物量高的垃圾的能量回收,而因食物类废物快速水解导致的液相挥发性有机酸积累是该工艺必须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处置项目存在投资及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本文针对规模小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提出餐厨垃圾与当地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协同处理的技术方案。该协同处理方案能够实现餐厨垃圾处理与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的人员共享、设施共享、能源互通,且占地小、物流顺畅,大幅度降低了餐厨垃圾处理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是一种可行的适合于小规模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以剩余污泥和烟草废弃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针铁矿对有机物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针铁矿投加能提高消化产气率至359.4mL/g,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针铁矿有助于混合气体中甲烷含量的升高并减少CO2的体积分数.针铁矿利于剩余污泥和烟草废弃物共消化过程有机物溶出,纤维素减量,从而为产甲烷古菌提供充足的消化底物.针铁矿利于酸化代谢过程,在针铁矿投加组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最大产量仅为56.2mg/g,显著低于空白组,此外针铁矿促进丙酸的合成.针铁矿促进乙酸降解,在消化第1d,针铁矿投加实验组中乙酸降解率高达65.5%,较高于空白组中的56.6%.酶活性分析表明针铁矿促进水解,酸化及产甲烷过程关键酶.Methanothrix和Methanobacterium是产甲烷阶段重要微生物,454高通量测序表明针铁矿提高Methanothrix和Methan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至59.6%和23.5%,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分类收集蔬菜垃圾与植物废弃物混合堆肥工艺实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主要为蔬菜垃圾)和破碎树枝为原料,采用条垛式堆肥工艺,在中试规模条件下考察了原料初始含水率、通风频率、翻堆频率、接种比例4种因素对混合堆肥效果的影响.同时,在试验的9种工况下,对温度、氧浓度、有机碳降解率、有机碳氮比(C/N)、腐殖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堆肥42d时各堆体均已达到稳定化要求.经过比较肥分保持、腐殖化程度和能量投入等指标,获得的最优堆肥控制条件为:初始含水率65%,通风频率15min/60min(开/关),翻堆频率为每3d1次,产物接种比例5%.最优控制方案下的主发酵通风率仅为0.03L.min-1.kg-1(以VS计),可实现堆肥过程的低能耗,适合于我国村镇区域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8.
Waste management is viewed as part of a generation, collection and disposal system. A systems approach that reveals its relationship to other parts of the system is examined in the light of producing more sustainable practice.The move to a more sustainable society requires greater sophistication to manage waste. A traditional reductionist approach is unsustainable as it lacks flexibility and long term thinking.A sustainable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incorporates feedback loops, is focused on processes, embodies adaptability and diverts wastes from disposal.Transitioning to a sustainable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s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everage points which effect change.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显像管的结构、材料组成、再牛利用途径以及为再利用而开发的各种废显像管的分离技术,重点介绍了采用金属丝(带)加热冷却切割分离废显像管屏锥玻璃的工艺及试制的废显像管切割机。  相似文献   

20.
鲁斌  龚凯  蒋红与  李倩  陈荣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5):2290-2298
通过连续实验和活性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在不同有机负荷(OLR)条件下处理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的效率、稳定性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AnMBR在各工况下(OLR:3.22~12.92gCOD/(L·d))能够稳定运行.其中在OLR为6.48gCOD/(L·d)时运行性能最优,其甲烷产量为(4335±2)mL/d,甲烷产率为(361.2±0.2)mLCH4/gCODremoval,COD的去除率维持在(98.6±0.9)%,pH值稳定在7.71±0.03.当OLR超过12.92gCOD/(L·d),反应器内挥发性脂肪酸(VFA)达到了6108mgCOD/L.膜污染以滤饼层污染为主;利用高通量测序(HTS)探究了系统中微生物的演变情况,Levilinea菌是优势细菌属,在OLR为6.48gCOD/(L·d)时其相对丰度最高(20.1%),Methanosarcina菌是优势古菌属,随着OLR增加相对丰度均维持在67%以上;比产甲烷活性实验表明随着OLR的增加,产甲烷菌对乙酸的降解能力不断提高.研究结果将为AnMBR处理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共发酵系统的最优工况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