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解读机制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有效的危机管理是建立在公共安全预警决策分析机制的充分准备基础之上的,结合我国公共安全预警决策分析机制的要求,必须开展公共安全系统模型研究和风险预测研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应急与对策分析系统;发挥Avaya应急呼叫中心集成解决方案作用;重视依靠专家力量把握平战结合的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2.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PT)能很好地描述个体在不确定条件下的行为决策模式和风险偏好。分析表明,利用前景理论研究突发水污染事件中的个体行为决策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因此,建立了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决策框架。以典型的镇江市水源苯酚污染事故为例,运用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决策框架,描述了突发水污染事件中的个体行为特征,研究了突发水污染事件中的个体主要决策偏差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对突发水污染事件中的个体决策偏差下的行为及行为表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个体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3.
预警分析,是对诱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种现象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而由此做出警示的管理活动。预警分析包括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四项内容。  相似文献   

4.
《安全》2023,(2):7-9
<正>1研究背景与意义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车站、广场、商场、体育场馆及学校等人群密集度较高的场所数量急剧增加,容量规模不断扩大。各类人群聚集活动频繁出现,这些聚集活动通常具有人群高度密集、人员构成多样、流动性强等特点。高密度聚集且流动的人群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发生拥挤踩踏等突发公共事件,给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特别强调“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为先导,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多功能、一体化应急保障技术,形成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的公共安全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站楼旅客群体性事件的智能化预警问题,在民用机场航站楼内的现有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旅客群体性事件预警监控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针对航站楼内的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空间聚类算法,从图像中提取人群聚集特征;针对目标监控区域的历史视频和突发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正常和非正常两种情况下的人群分布特征,并建立相应的预警规则库;根据预警规则,在人群聚集特征识别的基础上,对非正常目标密集人群进行识别。该系统可根据航站楼旅客群集性事件的时空特性,针对不同事件、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用不同的规则进行预警,提高了预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恐怖袭击事件威胁着城市公共安全 ,给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和痛苦 ,已引起各国政府、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笔者分析了城市公共安全的特点 ,研制了恐怖内心思想的智能阅读车 (IRV) ,通过对进入公共场所的人群进行快速 (数秒内 )检测人体生理参数 (3项指标 ) ,阅读人群的心理、生理、行为特征 ,快速地识别出恐怖分子 ,解决了安全预警滞后的问题 ,建立公共安全的常规通道 (或非常规通道 )。研究与开发的目的是从传统的被动防范转变到主动预控 ,为解决国内外防恐和反恐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这几年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技术不断涌现,4K、H.265、大数据、云技术及智能分析等技术逐步在金融安防应用,进一步加快金融安防高清化、智能化的发展步伐。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深入推进,其事前预警、自动化信息处理和生物识别等多项重要应用促进了银行安防系统的安全与高效管理,进而弥补现有安防系统智能化视频报警与监控技术应用存在的短板与不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首都市民防灾应急手册》,不久前向北京市民发放。这本印刷精美的手册共分紧急呼救,家用电、气、水事故,火灾事故,中毒事故,交通事故,传染性疾病,气象与地质灾害,非法侵害事件,公共场所突发险情,动物疫情,特殊伤害,急救常识十二章;另有预警信号、家庭应急物品、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图和一览表三个附录。  相似文献   

9.
公共安全研究所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新组建的一个重要科研部门。本所聚集了一批从事地铁、核电站等重大公共基础工程及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防、预警、应急救援、指挥决策、调查处置等方面的高级研究人才。公共安全研究所围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大工程、人员聚集场所、交通运输等突发事故预测、预防、预警技术和重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技术、城市社区安全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公共安全研究所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新组建的一个重要科研部门。本所聚集了一批从事地铁、核电站等重大公共基础工程及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防、预警、应急救援、指挥决策、调查处置等方面的高级研究人才。公共安全研究所围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大工程、人员聚集场所、交通运输等突发事故预测、预防、预警技术和重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技术、城市社区安全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在分析当今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回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辅助系统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指出现有应急辅助系统的进展和不足,并阐明建立应急预案支持系统的重要性。通过对应急预案在文本预案、图文预案以及推演预案3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分别评述3种预案支持系统的特点和缺陷,着重对推演预案支持系统在可视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领域的研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具有预案管理、预案自动生成、预案模拟演示、预案执行跟踪以及预案评估5大模块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支持系统,以期通过3S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系统,并从功能、技术及系统3个层面,积极探索应急预案支持系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数据采集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视频监控领域,它能对视频中的目标进行自动监测、识别、储存和分析,从而为用户提供监控和预警的关键信息.尤其是在某些特殊场所的应用,如在恶劣天气下24小时全天候探测、边防与周界入侵自动报警和重要公共活动场所的监控管理等,对构建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全面监控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将为我国社会公共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2,他引:5  
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公共安全的现状、问题与经验,提出了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探讨了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响应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针对职业中毒突发事件的特点,如突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现场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甚至伴随公共事件的发生,提出应急响应关键技术。应急管理中强调应急准备的重要性,职业危害事故识别和分类分级,关注职业中毒危机处理与社会公共安全影响,与职业中毒有关的应急资源配备与管理,以及在应急响应中的实时监测、报告与预警的能力。特别提出在应急培训与演练方面,强调对于重要岗位和可能成为第一目击者的作业人员处理急性中毒等情况时的能力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5.
公共安全研究所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新组建的一个重要科研部门。本所聚集了一批从事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指挥决策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研究人才。主要围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大工程、人员聚集场所、交通运输等突发事故预测、预防、预警技术和重大事故灾难应急救授技术、城市社区安全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然而,基础设施项目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突发公共安全风险问题,严重影响项目的执行和实施。本文通过分析高速公路项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经过和风险应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构建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联合机制的高速公路项目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强化体系,为相关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职业安全》2006,(2):I0002-I0007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无人机易于操作、造价较低、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并迎来了发展热潮.随着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将成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个人安全的首要问题.针对低空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进行应急管理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以应急管理的流程为切入点,列举了该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所存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林业劳动安全》2006,19(1):3-6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 《安全与健康》2006,(4):附1-附4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