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北京地区松叶中有机卤素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技术测定了北京市不同“功能区”松叶中可萃取有机卤素污染物(EOX)的含量,结果表明,化工工业区松叶中可萃取有机氯(EOCl)含量高达40mg/g(干重),钢铁工业区的松叶含量最低(12mg/g).松叶中EOCl、可萃取有机溴(EOBr)、碘(EOI)含量顺序为EOCl>>EOBr>EOI, EOCl在总EOX中占到了97%以上.在EOCl中,有机氯农药仅占0.2%~1.9%,松叶中绝大多数EOCl为未知的.4个城市“功能区”中EOCl含量顺序为化工工业区>交通枢纽地带>居民区>钢铁工业区.城区大气中有机氯污染物主要来自化学工业和交通污染.城区松叶中EOCl的含量远高于偏远山区的样品,但两地样品中EOBr、EOI的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是煤炭燃烧后的副产物,富集于粉煤灰中的微量元素在风化、淋溶等外力作用下极易释放到环境中。pH是影响微量元素淋滤行为的重要因素,利用室内砂箱仿真模拟试验研究不同pH淋滤条件下粉煤灰中微量元素的迁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H条件淋滤后的粉煤灰中Cr、Zn、Ni和Pb的含量都降低。淋滤后水体中Cr的浓度随着pH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在pH为10时达到峰值;Zn、Ni和Pb的浓度随着pH的升高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淋滤后土壤中Cr元素含量随pH值的升高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Zn、Ni和Pb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在pH值为2—6.8时减小,随着pH值的继续升高,在pH为10左右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粉煤灰在短期淋滤条件下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3.
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磷,污泥在储泥池中停留一定时间将会释放大量的磷到上清液中,因此采用磷酸铵镁法对储泥池污泥上清液中磷元素进行回收,可有效回收磷,提高资源利用。研究中探究了磷回收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镁磷摩尔比为1.2、终点p H为8.3~9.0时,磷元素的回收率维持在80%以上,可作为实际生产的控制条件,而继续增大镁磷摩尔比和提高终点p H,对磷的回收率提高较小。同时分析反应生成沉淀物发现,磷酸铵镁含量接近50%左右,且以Mg NH4PO4·H2O单晶体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水和废水中多种金属元素ICP-AES通用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水和废水中多种元素ICP-AES的通用分析方法,探讨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干扰的判断和校正及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此 方法准确可靠,测定值基本能很好与质控样的标准值相符合,加入回收率多在90%110%范围内,精密度多低于5%,检出限为0.1-100μg/L,线性分析范围达4-56个数量级。该方法简便快速易于掌握,可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5.
模拟酸雨对沙柱中废弃线路板组成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实验,研究模拟酸雨对废弃线路板组成元素的影响,并分析了浸出液的组分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废弃线路板中组成元素(Cu、Pb、Zn、Ca、Mg和Cl) 浸出浓度随酸雨pH值的降低而增大;其中Cu、Pb和Zn的浸出浓度随淋溶液体积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l、Ca和Mg的浸出浓度在淋溶初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淋溶液体积的增大而减小;Cu和Pb的浸出浓度在平稳状态仍然远大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使用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浸出液中Cu、Pb和Zn 3种元素的组分存在形态表明,Pb和Zn主要以Pb2+和Zn2+为优势态,Cu在pH4.0时,主要存在形态为CuSO4(aq).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使用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Ag-AgCI电极为参比电极的阳极溶出伏安法直接测定海水中重金属Cu、Pb、Cd的方法。和汞膜电极法相比,该法具有分离效果好、检出下限低、基本无毒性等优点。在pH值为6.5—6.7的样品中,3个元素的加标回收率都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酸雨淋溶作用下滑坡滑带土水-岩(土)化学作用过程对黄土坡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长江三峡库区黄土坡临江1~#滑坡主滑带土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pH值酸性溶液土柱淋溶试验,分析黄土坡临江1~#滑坡主滑带土中主要元素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溶出特征和释放规律,并探讨该滑坡滑带土在淋溶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反应。试验结果表明:pH值影响着对该滑坡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的钙质胶结物的溶解和黏土矿物的生成,且在淋溶试验选取的溶液pH值范围(3~7)内,随着pH值的减小,钙质胶结物溶解量增加、离子交换作用增强,使得土体成分流失、孔隙增大,不利于滑坡体稳定。为从微观角度了解酸雨频发地区滑坡的演化机制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水和废水中多种元素ICP-AES的通用分析方法,探讨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干扰的判断和校正及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准确可靠,测定值基本能很好地与质控样的标准值相符合,加人回收率多在90%-110%范围内,精密度多低于5%,检出限为0.l—100μg/L,线性分析范围达4—6个数量级。该方法简便快速易于掌握,可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9.
定pH值下垃圾焚烧飞灰酸中和容量与元素浸出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王伟  万晓 《环境科学》2008,29(2):529-534
采用定pH值滴定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垃圾焚烧飞灰的酸中和容量和元素的浸出行为.实验中将浸取液的pH值分别控制在4、5、6、7,持续滴定150 h,在不同时刻测定溶液中主要元素和重金属等多种组分的浓度.研究表明,在每个pH值条件下,在滴定最初阶段,累积的消耗酸量迅速增加,随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酸的消耗速度逐渐下降,在20 h左右,飞灰的中和反应趋于稳定.随着滴定的pH值由7下降到4,飞灰表现出的中和能力也相应加强.由于形成机理和在飞灰中的存在形式不同,滴定过程中,各种组分表现出不同的浸出行为,K、Na、Ca和Cl的浸出不受中和反应的控制,Si和SO24-的浓度在滴定初期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Cd和Zn的浸出速度与酸的消耗速度基本相同,Cu、Pb和Cr的浸出慢于酸的消耗.利用定pH值滴定实验能更好地研究飞灰浸出的过程和重金属的潜在浸出性,为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准确预测和评价重金属的浸出行为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用一台自动NCS元素分析仪可快速测定土壤、沉积物、固体废弃物低浓度总碳、总氮。用元素分析仪与凯式(Kjedal)消解法得到总氮的回收率是相同的。在这项研究中,由于用元素分析仪优于消解法,因此用它测定总碳、总有机碳的回收率和精确度。在用NCS分析仪测定总有机碳(TOC)之前,所采用酸的予处理将导致总氮的回收率降低。用这台分析仪测定物质中的S,由于回收率低、精密度差,通常不采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玉环  林青  徐绍辉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10):1795-1802
为探究重金属与抗生素共存时不同条件下土壤有机组分对抗生素吸附解吸的影响,通过批量静态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污染物浓度、初始pH、离子强度及阳离子类型下腐殖酸对磺胺嘧啶(sulfadiazine)和重金属Cu共存时吸附解吸行为及其交互作用,并做了显著性差异分析;采用Freundlich、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线性等温吸附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对吸附前后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w(Cu2+)对腐殖酸吸附磺胺嘧啶的状况不同,当w(Cu2+)为1、10、100 mg/kg时,Cu2+的存在起促进吸附的作用;当w(Cu2+)为300 mg/kg时,Cu2+的存在起抑制吸附的作用;随着初始pH的增大,吸附量变化不明显,但略有减小;高离子强度促进吸附,低离子强度抑制吸附;高价态阳离子的存在抑制腐殖酸对磺胺嘧啶的吸附.②显著性差异分析显示,P均小于0.05,说明w(Cu2+)、pH、离子强度及阳离子类型对吸附量均有显著影响.③运用Freundlich、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线性等温吸附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吸附特征进行拟合,其拟合效果均较好,R2均大于0.952,其中线性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HI(滞后系数)在0.995~1.120之间,接近于1,表明腐殖酸对磺胺嘧啶的吸附解吸过程中不存在滞后现象.△G(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在18.921~20.412 kJ/mol之间,均小于40 kJ/mol,属于物理吸附.④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腐殖酸对磺胺嘧啶的吸附机制主要是形成氢键或发生络合反应.研究显示,不同条件下腐殖酸对磺胺嘧啶吸附解吸的影响不同,w(Cu2+)、初始pH、离子强度及阳离子类型的改变,均会导致腐殖酸对磺胺嘧啶的吸附情况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化学修饰合成得到上沿羧基化的杯[6]芳烃羟肟衍生物,即5,11,17,23,29,35-六羧基-37,38,39,40,41,42-六羟肟酸甲氧基杯[6]芳烃(HHMHC),采用IR对其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并探讨了溶液初始pH值、初始重金属离子(Cu2+、Ni2+)浓度、萃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HHMHC萃取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时HHMHC萃取Ni2+和Cu2+的最佳pH值分别为5.0、6.0,萃取平衡时间均为30min.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0.999)均可较好的拟合其萃取过程,通过计算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得到Gibbs自由能(ΔG0)和焓变(ΔH0)均小于0,表明萃取反应是一个自发的放热反应.通过红外光谱图分析和考察溶液pH值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探讨HHMHC萃取Cu2+、Ni2+的机理,结果表明此萃取过程除了存在阳离子交换机理外,还存在与冠醚萃取相同的离子配位萃取,参与配位作用的主要是羟肟基团(–CONHOH).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土高原山西临汾煤焦铁铸工厂周边农田土壤小尺度60个表层土样的分析测定,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研究土壤磁化率和金属Cu、Zn、Fe、Mn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pH值、低频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百分含量、有机质、有效Cu、有效Zn和有效Mn含量符合正态分布,而高频磁化率和有效Fe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除pH值为弱变异外,其余土壤性质为中等变异水平;土壤各属性的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能用球状和高斯模型来拟合;土壤pH值和频率磁化率百分含量空间自相关部分起主要作用,由结构因素所引起的变异性占主导地位,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而土壤低频磁化率、有效Cu、有效Zn、有效Fe、有效Mn含量空间变异性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堵的方法研究了Ca2 、Mg2 、K2 、Na2 和pH对大麦铜急性毒性的影响程度,并建立了一种用于预测铜对大麦急性毒性的生物配体模型(BLM).结果表明,高活度Mg2 (1.21 mmol·L-1和1.65 mmol·L-1)显著增加了大麦根伸长的半抑制浓度EC50(Cu2 )(以自由Cu2 活度表示),而Ca2 、K2 、Na2 对EC50(Cu2 )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培养液中铜的形态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pH值通过改变羟基铜(CuOH )的含量而影响铜的毒性.根据生物配体模型理论,估计了Cu2 、Mg2 、CuOH 和生物配体的络合平衡常数,分别为LogKCuBL=6.57,logKCuOHBL=7.03,logKHgBL=3.00.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当50%的大麦根伸长被抑制时需络合66%的生物配体位点,利用上述参数建立的生物配体模型预测的EC50在实测值的2倍范围之内,远远低于仅考虑自由Cu2 毒性的12倍预测范围.结果说明,考虑了Mg2 竞争和CuOH 毒性建立的生物配体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铜对大麦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15.
Nanosized Ba1- xBixFe1-xCuxO3(12–50 nm) with x values of 0, 0.01, 0.05, and 0.1 system was prepared using the Pechini method. Structural, morphological, surface and optical characterization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prepared samples. Cubic phase was the predominant phase for the undoped BaFeO3 and Bi and Cu co-doped BaFeO3 samples. Minor phases of monoclinic Ba2Fe2O5, orthorhombic BaFe  相似文献   

16.
从废蚀刻液中回收资源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电路板蚀刻液回收硫酸铜及制作再生蚀刻液进行了工艺探索 ,得出中和法可从蚀刻液中脱除约 90 %的铜 ,沉淀氢氧化铜的最佳pH值为 5 6~ 6 0。采用水合肼还原法与硫化钠沉淀法可进一步脱除蚀刻液中的铜。研究结果表明 ,水合肼还原法回收海绵铜 ,在pH值为 6 0 ,反应温度 4 0℃ ,水合肼的投加浓度为 3%时 ,铜的回收率达到了 98%以上。而硫化钠沉淀法可取得 99%以上脱除废液中的铜效果 ,且具有适应范围广 ,操作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除铜后的废液可回用于制新蚀刻液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我国土壤中Cu对白符跳的毒性阈值并建立其预测模型,以外源添加的方式研究了我国9种典型土壤(江西红壤、安徽黄棕壤、重庆紫色土、云南黄红壤、湖南水稻土、山东潮土、黑龙江黑土、新疆灰漠土、陕西垆土)中Cu对模式生物——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存活率与繁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符跳存活率对Cu毒害的敏感性远低于繁殖率.9种土壤中基于w(TCu)实测值推导的土壤Cu对白符跳繁殖率的EC50(半数效应浓度)变化范围为65~668 mg/kg,表明不同土壤中Cu的毒性阈值差异显著,但基于w(CuCa)(CuCa为CaCl2溶液提取的Cu)推导的不同土壤中EC50的差异有所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基于w(TCu)实测值推导的EC50值与土壤pH、w(CaCO3)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和0.670.进一步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pH和w(OM)的土壤Cu对白符跳繁殖的EC50预测模型——lg(EC50)=0.213+0.288pH+0.016 w(OM),基于该模型预测与推导的EC50值之间相关性较好.研究显示,氯化钙提取态Cu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不同土壤中Cu对白符跳繁殖的EC50值的差异,pH和w(OM)可较好地预测不同土壤中Cu对白符跳繁殖的EC50值.   相似文献   

18.
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硫化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为5.5的醋酸-醋酸钠-氯化钾底液中,用Cu~(2+)离子沉淀硫化物,过量的Cu~(2+)离子用标准8-羟基喹啉溶液回滴,以8-羟基喹啉在单微铂电极示波极谱图上的敏锐切口指示滴定终点。废水的色度、浊度等对测定不产生干扰,无须进行预蒸馏处理,操作简便、快速。方法的相对偏差小于1.0%,变异系数小于0.6%,水样的加标回收 率为97—103%。  相似文献   

19.
Through a batch experiment, the mobility and speciation of heavy metals(Cd, Cu, Zn) in two acidic forest soils from Hun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ease and potential active speciation of Cd, Cu, and Zn in the tested contaminated red soil(CRS) and yellow red soil(CY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pH decreasing and ion concentrations increasing of simulated acid rain, and these effects were mainly decided by the pH value of simulated acid rain. Cd had the highest potential nsk on the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Cu and Zn. Cd existed mainly in exchangeable form in residual CRS and CYRS, Cu in organically bound and Mn-oxide occluded forms, and Zn in mineral forms due to the high background values.  相似文献   

20.
含Cu-EDTA废水吸附法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活性炭吸附法对Cu-EDTA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对含Cu40mg/L的络合剂废水,利用络合铜在酸性条件下的不稳定和活性炭表面电荷作用,在pH=5—6,采用活性炭进行搅拌吸附0.5h,铜的吸附率可达98%,出水残铜稳定在1mg/L以下。同时采用0.5mol/L H_2SO_4洗脱回收铜,且做到活性炭再生使用,铜的回收率为98%。为Cu-EDTA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