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本地化的秸秆露天焚烧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采用空气质量模式WRF-CMAQ,定量评估秸秆禁烧管控对东北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2020年东北地区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总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每年的秸秆焚烧集中期为春耕前(3月和4月)和秋收后(10月和11月).2017年秸秆焚烧集中期内,秸秆露天焚烧对东北三省的CO和PM2.5浓度的贡献率分别为24.01%和39.98%,农作秸秆露天焚烧是造成东北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相同气象条件下,2019年秸秆焚烧集中期,秸秆焚烧对东北三省大气中CO和PM2.5浓度的贡献率较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了9.58%和13.95%,表明2019年的秸秆禁烧政策有效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同时,若东北三省均实施吉林省2019年的秸秆禁烧管控政策,则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将会进一步改善.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何敏  王幸锐  韩丽  冯小琼  毛雪 《环境科学》2015,36(4):1208-1216
根据收集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四川省2012年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分析了污染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四川省秸秆露天焚烧共排放SO2、NOx、NH3、CH4、NMVOC、CO、PM2.5、EC以及OC分别为1 210、12 185、2 827、20 659、40 463、292 671、39 277、1 984以及10 215 t;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是四大主要的焚烧作物秸秆,对污染物的总贡献率约为88%~94%;秸秆露天焚烧受农作收获的影响,全年的排放主要集中在7~8月,而5月是上半年的一个排放小高峰;秸秆焚烧排放的高值地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川北地区以及川南地区,川西地区排放分布相对较少;本清单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排放因子及秸秆焚烧量.  相似文献   

3.
正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一直是肇庆市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为进一步做好秸秆、垃圾等可燃物露天焚烧的禁燃工作,3月7日下午,肇庆市召开2018年全市禁止露天焚烧工作会议,部署2018年全市范围内全面严禁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等可燃物工作,全力打好禁止露天焚烧攻坚战。高度重视,压实各地责任"肇庆大气环境质量还有待改善,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会议的召开显示了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4.
基于调查的中国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0年初农村能源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获得全国分省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在此基础上确定秸秆露天焚烧的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中国秸秆露天焚烧的污染物排放清单. 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秸秆露天焚烧平均比例为20.8%. 2009年全国28个省区(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天津市、上海市、港澳台地区,下同)秸秆露天焚烧的PM2.5、BC、OC、SO2、NOx、CO、NMVOC、NH3、CH4和CO2排放量分别138.1×104、6.4×104、41.1×104、8.7×104、41.8×104、594.6×104、94.4×104、8.0×104、44.2×104和14 355.4×104 t. 稻谷、玉米和小麦是露天焚烧的三大作物秸秆,其对污染物排放的贡献合计约为87%. 秸秆露天焚烧排放量最高的前3位分别为湖南省、河南省和安徽省, 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分别43.1%、20.8%和39.7%. 污染排放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中地区. 95%置信区间下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显示,PM2.5、BC、OC、SO2、NOx、CO和NMVOC排放的不确定性范围分别为-60%~83%、-78%~147%、-73%~135%、-48%~75%、-49%~78%、-91%~155%和-67%~94%. 2015年初对六省(湖南省、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农村能源消费调查的结果显示,2014年江苏省、湖南省和广东省的秸秆露天焚烧比例较2009年均有下降,而辽宁省、黑龙江省和河南省则相对上升. 研究显示,秸秆禁烧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秸秆禁烧政策的推行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秸秆露天燃烧排放是中国碳排放的重要贡献源之一,现有研究中对近年来中国秸秆露天燃烧排放演变特征识别及驱动力分析还不足.本研究采用基于Himawari-8、VIIRS、MODIS监测火点融合的方法估算了2016—2020年中国秸秆露天燃烧CO2排放量,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识别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中国秸秆露天燃烧CO2排放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18年排放大幅下降,对中国秸秆露天焚烧减排影响最大的区域为东北地区.针对不同省份的CO2月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发现,黑龙江、吉林等省份表现为双峰型排放结构,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而福建、广东等省份没有无明显的峰值与季节特征.农作物产量、播种面积与秸秆露天焚烧CO2排放之间存在强关联性.在自然、经济因素对各省份秸秆露天焚烧行为的影响方面,上海、北京等发达省份(直辖市)受经济因素影响高,而贵州、内蒙古等省份(自治区)则易受自然条件牵制.  相似文献   

6.
以黄石市2019年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数据、对应时段该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文章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和气团后向轨迹模式等方法,探讨秸秆焚烧对黄石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空气污染成因。研究发现,稻收期的火点数显著高于麦收期。各城区空气质量指数、秸秆焚烧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如PM_(10)、PM_(2.5)和CO)浓度、O_3浓度、特征指标(如PM_(2.5)/PM_(10)和PM_(10)/SO_2值)等均在秸秆露天焚烧后的2~7 d内迅速增加,并导致空气污染。秸秆焚烧后,各城区空气中PM_(2.5)与PM_(10)相关系数较焚烧前增加;CO质量浓度总体上与PM_(10)和PM_(2.5)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能见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明黄石市空气污染与本地秸秆露天焚烧有关。基于后向轨迹模式的空气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秸秆露天焚烧、不利气象条件和污染物跨区域输送是导致黄石市2019年空气污染加重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为黄石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有针对性地协同治理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秸秆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由秸秆露天焚烧而带来的大气污染使机场关闭、高速公路交通受阻现象时有发生,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秸秆问题已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成为老百姓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秸秆生物气化技术方面取得进展,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这项由北京化工大学科研团队攻关的技术既可解决大量秸秆露天焚烧导致的大气污染和交通安全问题,又可生产清洁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9.
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和综合利用,对于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黑龙江省秸秆产生量变化及分布情况,并梳理总结了当前在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以火点数、综合利用率等指标为考核重点,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以秸秆禁烧作为环保督察重要内容强化网格化监管,推动实行农村绿色发展补贴,构建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体系,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宣传教育等,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为例,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2016年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了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秸秆露天焚烧各污染物排放量为:CO2 1314.09万t、CO 41.92万t、CH4 3.77万t、NMVOCs 8.35万t、NH3 0.65万t、BC 0.44万t、OC 3.13万t、SO2 0.50万t、NOX 3.28万t、PM10 8.81万t、PM2.5 10.14万t.在95%的置信区间确定了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范围为NOX的±86%的低值到CO的±187%的高值.通过可靠性分析推断,本文的排放清单是合理的.玉米和水稻秸秆露天焚烧对同种大气污染物的贡献高于其他作物秸秆.大气污染物排放高值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和东部,污染物排放的时段在全年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秸秆露天焚烧率的下降能有效促进大气污染物的减排,且农垦地区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秸秆露天焚烧.  相似文献   

11.
秸秆露天焚烧危害很大,深入分析部分地区屡禁不止的原因,政府应当在宣传引导、严格执法和主导秸秆产业化过程中疏堵并举、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陕西环境》2003,10(3)
为维护我省大气环境,防治秸秆焚烧污染,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及公共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局《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环发〖1999〗98号,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专项整治工作,特通告如下:一、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料及其它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均为有机物资源,一切从事生产、经销农作物的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田间、地畔、路边、河渠、林带边随意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环境。二、在下列重点禁烧区域,严禁露天焚烧秸秆:(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延安、榆林、汉中等…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露天焚烧及家庭燃用的多环芳烃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地区生物质燃烧排放是大气多环芳烃(PAHs)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利用建立的烟尘罩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对我国典型的生物质燃烧方式—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秸秆的家庭炉灶燃烧,并对水稻、玉米、花生秸秆以及荔枝树、大叶榕、小叶榕等落叶的露天焚烧进行实验室模拟,实测了秸秆野外焚烧、落叶野外焚烧、秸秆炉灶燃烧等3种典型生物质燃烧类型排放的气相及颗粒相PAHs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本研究生物质露天焚烧PAHs排放因子高于大部分已有实验结果,秸秆炉灶燃烧PAHs排放因子亦高于大部分排放清单采用值.3类燃料燃烧排放PAHs的谱分布相近,均以中低环PAHs为主,中高环(4~6环)PAHs比例为22.2%~28.8%.采用某单一数值作为某类源PAHs特征比的取值,并将其运用于大气PAHs的来源解析可能会造成偏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快速地了解山东省秸秆焚烧现象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提高秸秆焚烧预警能力和监督核查能力,该文借助卫星遥感大面积同步监测的技术特点,利用2015-2020年9-11月长时间序列VIIRS传感器火点产品VNP14IMG为主要数据源,辅以MODIS传感器地表覆盖产品MCD12Q1,提取了山东省区域秸秆焚烧火点,并分析了全省秸秆焚烧的空间分布状况和时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尺度上,滨州市、临沂市、聊城市、潍坊市、东营市、菏泽市等地区火点最为集中,6年累计火点数量占山东省的62.5%,威海市、日照市火点数量最少;时间上,2015-2020年,山东省秸秆焚烧火点数量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2016-2017年平均年降幅达50.0%,2018-2020年降幅较小,滨州市、聊城市、德州市、菏泽市、东营市等地区火点数量减少最为显著,降幅均在80%以上,大部分地区秸秆焚烧现象主要集中在9-10月。近年来,山东省秸秆焚烧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正农作物秸秆的处置利用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问题,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起到变废为宝的作用,但在秸秆还田的过程中,采用露天焚烧的方式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做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以及秸秆禁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湖北省十堰市地处鄂西北山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三角洲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地区2008年粮食产量的统计年鉴,结合作物谷草比、排放因子等估算了上述地区2008年秸秆焚烧排放污染物清单,重点完善了各县级市污染物排放.结果表明2008年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地区SO2、NOx、CO、CO2、PM2.5、BC、OC、NH3、CH4、NMVOC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4.28、86.01、1 744.56、36 893.03、517.54、11.74、114.63、19.93、89.37和208.57 kt.江苏中部和北部、安徽北部地区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较多,而江苏南部和浙江地区污染物排放量较少.将建立的秸秆露天焚烧排放污染物清单应用于WRF-CMAQ空气质量模式,结果表明,考虑秸秆焚烧排放源后,对PM10、CO等大气污染物的模拟能力大幅提高,模拟浓度比使用原始排放源分别提高42%和28%,模拟浓度与实测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0.25和0.17,模拟值较使用原始排放源更加贴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8年长三角地区江苏、安徽、浙江3省各地级市及上海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4种农作物的年产量,结合谷草比、秸秆焚烧比例及排放因子建立了长三角地区秸秆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秸秆焚烧产生的PM10、PM2.5、SO2、NOx、CO、EC、OC分别为36.8×104、14.4×104、1.5×104、9.2×104、20.8×104、2.6×104、12.2×104t.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苏中北部和安徽北部.在区域大气环境模拟系统RegAEMS中考虑秸秆焚烧源的影响,针对2008年10月底江苏一次重霾污染天气事件进行模拟,发现考虑秸秆焚烧源后模拟结果有较大的改善.秸秆焚烧可以导致区域PM10、CO浓度上升30%以上,黑碳和有机物的消光贡献明显增强.区域输送研究表明,苏中地区、外省秸秆焚烧排放源对此次重霾污染的贡献分别达到32.4%、33.3%.  相似文献   

18.
废橡胶轮胎露天焚烧时排出物诱变性及化学分析报道了利用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诱变性验定法和化学分析法,对废橡胶轮胎露天焚烧时的排出物进行评价。焚烧时将废轮胎切成碎片和细屑两种形式。废胎碎片露天焚烧与废胎细屑相比,在有S9品系时产生了诱变效力...  相似文献   

19.
废橡胶轮胎露天焚烧时排出物诱变性及化学分析报道了利用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诱变性验定法和化学分析法,对废橡胶轮胎露天焚烧时的排出物进行评价。焚烧时将废轮胎切成碎片和细屑两种形式。废胎碎片露天焚烧与废胎细屑相比,在有S9品系时产生了诱变效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农作物的光合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长期以来,秸秆作为中国农村地区的肥料、燃料、饲料等,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秸秆利用方式和利用途径发生巨大变化,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现象不断凸显,露天焚烧和随意丢弃现象屡禁不止,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2016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