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含重金属铜离子与氰离子(CN)的络合物广泛存在于电镀、冶金等工业废水中,是一种较难处理的污染物。富含活性氯和Al13聚合体的水处理药剂(PACC)兼具氧化和絮凝效能,在处理含重金属氰络合物([Cu(CN)3]2-)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PACC与[Cu(CN)3]2-的反应计量学、动力学,考察了pH、反应时间和投药量等影响因素,确定PACC的最佳工作参数。结果表明,PACC可同时实现对CN的氧化和对Cu2+的絮凝,有效去除水中[Cu(CN)3]2-。使用PACC对[Cu(CN)3]2-的无害化处置过程分为2个阶段:CN-首先被氧化成氰酸根(OCN-);然后OCN-被进一步氧化并生成碳酸氢根和氮气,同时所释放的游离态铜离子被絮凝去除。这2个阶段反应的最佳pH分别为11和8,去除1 mol[Cu(CN)3]2-的最佳投药量为9.35 mol Cl2的PACC;在此条件下反应43 min后,其出水中CN-和Cu2+的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絮凝-电解氧化联合技术处理氰化废水,主要研究了聚硅酸铝铁(PSAF)添加量、絮凝时间、pH、电压、电解时间、极板间距对总氰(CNT)、游离氰(CN-)、Cu、Zn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其反应机制做了分析。研究表明,当PSAF添加量为2 g·L-1,絮凝时间为30 min,pH为9条件下,CNT、CN-、Zn、Cu离子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2.97%、100%、84.40%、34.88%。Zn(CN)42-、Cu(CN)32-、CN-的吸附量分别为567.88、89.76、439.74mg·L-1。以钛板为阴极,石墨板为阳极,采用一阴两阳体系对絮凝后液进行电解氧化实验,在电压为3 V、电解时间为2 h、极板间距为10 mm条件下,CNT、 CN-、 Zn、 Cu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1.70%、 100%、 99.15%、94.49%。絮凝过程中Zn(CN)42-<...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制的电化学装置在线制备液体高铁酸钠,然后将制得的高铁酸钠投加到电镀废水中进行处理,考察不同pH值和不同高铁酸钠投加量对废水中总氰化物、Cu~(2+)、Ni~(2+)去除率的影响;对比研究了高铁酸钠氧化法和次氯酸钠氧化法在处理低浓度含氰电镀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pH为9~10,高铁酸钠的最佳投加量为0.O.24±0.048 mmol·L~(-1)时,总氰化物、Cu~(2+)和Ni~(2+)的同时去除率均在90%以上;在处理低浓度含氰电镀废水时,高铁酸钠对总氰化物、Cu~(2+)和Ni~(2+)的同时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次氯酸钠。这是因为高铁酸钠能够有效地氧化多种络合态的氰化物,包括Cu(CN)_4~(3-)、Cu(CN)_4~,Ni(CN)_4~(2-)等使废水中的重金属转变为离子态;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在高铁酸盐还原产物-Fe(OH)_3助凝和絮凝作用下,反应生成沉淀达到同时去除氰化物和重金属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连续碘量法研究了二氧化氯(ClO2)氧化二价铁离子的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学反应计量关系为:5Fe2++ClO2+4H+→5Fe3++Cl-+2H2O,建立了ClO2氧化二价铁离子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Fe2+≈1.6678×106EXP(-5179.7/T)[ClO2][Fe2+](pH=6.0);在pH=6.0和T=293 K的条件下,该反应对于ClO2和二价铁离子均为一级,总反应级数为二级,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值为0.03556×103L/(mol.s),该反应活化能Ea为43.1 kJ/mol;表明ClO2除铁的氧化反应在一般水处理条件下即能进行。  相似文献   

5.
改性γ-聚谷氨酸络合重金属离子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控制条件(温度、Pb2+浓度、pH)对交联改性γ-聚合谷氨酸(γ-PGA)吸附重金属离子所形成的絮凝颗粒性质的影响,对于治理水中重金属污染的相关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实验表明,C-L-γ-PGA絮凝吸附Pb2+的最佳温度段在30℃附近。随着交联度的增加,不同的Pb2+浓度影响絮凝颗粒的大小,当处于较低浓度时,静电引力成为影响絮凝颗粒粒径最主要的因素,当Pb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重金属的吸附量成为絮凝颗粒的粒径的决定因素。溶液pH达到7附近时,能够形成粒径最大的絮凝颗粒,并出现了最大的Pb2+去除率。C-L-γ-PGA对其他重金属离子也有类似的吸附絮凝作用,且絮凝吸附强弱顺序为Cu2+>Cr3+>Pb2+>Hg2+。吸附絮凝颗粒的粒径反映了重金属被吸附之后分离的难易程度,因此研究不同条件对絮凝颗粒粒径的影响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去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氯处理矿山含氰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玉兰 《污染防治技术》2002,15(4):10-11,24
实验采用二氧化氯(ClO2)作为矿山含氰废水处理剂,含氰废水在pH值8.5~11.5范围之间,ρ(ClO2/CN-)≥3的条件下,搅拌反应30 min后,氰化物去除率达99%以上,pH值<9,ρ(CN)<0.5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实验表明,利用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性处理矿山含氰废水,具有投药量少、使用便捷、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并且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次氯酸盐处理法.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氯处理矿山含氰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采用二氧化氯 ( Cl O2 )作为矿山含氰废水处理剂 ,含氰废水在 p H 8.5~ 11.5之间 ,Cl O2 /CN- ≥ 3 (质量比 )的条件下 ,搅拌反应 3 0 min后 ,氰化物去除率达 99%以上 ,p H<9,CN- <0 .5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实验表明 ,利用 Cl O2 的强氧化性处理矿山含氰废水 ,具有投药量少、使用便捷、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且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次氯酸盐处理法。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氯销毁氰化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弱碱性条件下,二氧化氯消毒剂将氰化物氧化成无毒的氰酸盐(OCN)、二氧化碳和氮气。研究了影响二氧化氯销毁氰化物的几种因素:pH在8—11的范围内,不影响二氧化氯对氰化物的销毁率;在所试验的反应温度(0-40℃)内,温度对反应速率表现出有限的影响;二氧化氯与氰离子的最佳质量比为2:1;当氰离子最高使用浓度小于0.5g/L时,废水中氰离子浓度达一级以上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考察投药量、水力负荷、停留时间等因素,对诱导结晶反应器去除Cu~(2+)、Zn~(2+)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运行参数为:水力负荷40 m~3·(m~2·h)~(-1),结晶药剂投药量2∶1,停留时间90 min。在最佳运行参数下,结晶反应器处理含铜20 mg·L~(-1),含锌10 mg·L~(-1)、pH为5.5~6.0的混合重金属废水。反应器连续运行40 d,出水中铜离子和锌离子平均浓度分别为1.31 mg·L~(-1)和4.57 mg·L~(-1),铜离子和锌离子平均去除率分别是93.4%和51.3%。诱晶载体粒径由0.568 mm长至0.617 mm,平均生长速度为0.001 23 mm·d-1。研究表明,该诱导结晶工艺可以用作同时去除废水中的Cu~(2+)、Zn2+。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拓展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的应用范围,以壳聚糖、L-半胱氨酸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一种具有重金属捕集功能的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2-氨基-3-巯基丙酰壳聚糖(MCC),研究了水体中常见的阴阳离子、有机配位剂及浊度对MCC除镉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絮体形貌与絮体分形维数及絮凝除镉效果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a+、Cl-、N03、F-、SO4 2-的存在对MCC除Cd2+均有促进作用,Ca2+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EDTA对除镉有促进作用,随着EDTA浓度的增大,逐渐转为抑制作用;低浓度的腐殖酸对MCC去除Cd2+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浊度可促进MCC对Cd2+的去除;絮体间空隙越多,絮体分形维数越小,除镉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以粉煤灰和铁泥为原料、加入一定量NaCl作助溶剂室温下制备粉煤灰混凝剂,考察酸灰比与酸浓度对Fe3+、Al“溶出率及混凝剂对黄河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3+、A13+的最佳溶出条件为酸灰比3mL/g、HCl浓度4mol/L,此时Fe“溶出率为28.1%,浓度为11.81g/L;A13+溶出率为5.2%,浓度为1.86g/L。粉煤灰混凝剂对黄河水的处理效果在投加量2.38mL/L、沉降时间30min、pH6.2~7.5时最佳,对浊度、ss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7%、83.6%和62.3%,优于传统市售混凝剂PAC和Fc,Fe3+、AI3+同时存在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发挥从而提高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内蒙古农村地区高腐殖酸地下水的处理问题,分别对(pH调节)-PAC强化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活性炭吸附/混凝、Fenton氧化等技术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三维荧光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分析处理前后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变化特征。有机分析结果显示,水中的有机物为腐殖酸类物质,分子量分别为1600和3500,腐殖酸类物质为水中色度的主要贡献者。原水PAC强化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PAC混凝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佳,处理前后水样DO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pH调节.PAC强化混凝、微米活性炭吸附和Fenton氧化均能有效去除有机物。将原水pH调节至6.5,经300mg/LPAC混凝后出水DOC降至5.99mg/L。活性炭投加量为0.6g/L时,DOC降至7.6mg/L,然后采用60mg/LPAC混凝出去高度分散而不易沉降的小颗粒活性炭。此外,当反应初始pH值为3,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5%(v/v),亚铁和双氧水摩尔比为0.05时,出水DOC降至5.6mg/L,氧化后有小分子有机物生成。  相似文献   

13.
以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X-100)为洗脱剂,某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pesticides,OCPs)污染场地土壤为对象,七氯、氯丹和灭蚁灵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微米Cu/Fe双金属对污染土壤洗脱液中OCPs的降解效果。考察了洗脱液中OCPs初始浓度、洗脱液pH值、微米零价铁加入量和cu负载量对Cu/Fe去除OCPs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米Cu/Fe可以有效的去除土壤洗脱液中目标污染物。当微米零价铁加入量为1.0g(25g/L),cu负载量为1.0%,洗脱液pH值为6.89时,Cu/Fe对2号土壤洗脱液中七氯、γ-氯丹、α-氯丹和灭蚁灵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100.0%、99.3%、80.8%和71.1%。洗脱液中OCPs初始浓度越低,微米零价铁加入量越大,Cu/Fe对OCPs去除率越高;偏酸性条件有利于Cu/Fe对γ-氯丹和灭蚁灵的去除,而α-氯丹在中性条件下去除效果最好;1号土壤和2号土壤洗脱液的最佳铜负载量分别为2.O%和1.0%。  相似文献   

14.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粉煤灰合成沸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了稀土铈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利用SEM—EDS、XRD、FTIR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以高压汞灯为灯源,对多环芳烃菲、荧蒽的降解进行了研究。实验考查了稀土铈掺杂质量分数、催化剂用量、溶液pH、目标物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研究了其光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当稀土铈含量为0.5%,催化剂用量为3g/L,pH偏碱性时,催化效果最佳。光催化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规律,菲、荧蒽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126min^-1,0.0099min^-1。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不同pH、温度:Mg2+投量和沉降时间下,镁盐、炉渣、镁盐+炉渣3种处理对模拟和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在pH为11~11.5、沉降30rain、30℃及Mg2+投加量为500~600mg/L的最优脱色条件下,3种处理对艳红FXC模拟废水的最大脱色率分别为98.41%、98.43%和99.37%,对实际印染废水的最大脱色率分别为90.18%、89.63%和93.33%,其中,镁盐+炉渣脱色效果最好,这可能与炉渣吸附和起到协同增强Mg(OH)2沉淀效果的作用有关。对水样的液相色谱初步检测分析表明,实际废水脱色处理前后染色基团峰高和种类发生了变化。该研究对盐田富镁卤水和炉渣等废物的资源化开发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步混凝 化学沉淀”法处理苯乙腈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高浓度含氰废水 ,对混凝剂种类、用量、pH、搅拌速率等因素对总氰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找到了此方法处理含亚铁氰化物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废水 ,出水无色透明 ,总氰降到 1mg/L以下。该方法工艺简单 ,运行费用低 ,处理效果好 ,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废麻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粉状活性炭,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Cu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起始pH值、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起始Cu2+质量浓度等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和活性炭投加量对吸附效果有较大影响,活性炭对Cu2+的吸附率在60 min内超过50%,初始浓度在10~50 mg/L时,活性炭对Cu2+的吸附量与起始浓度近似成正比。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Frenudlich模型。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了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分析表明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可能是吸附Cu2+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8.
将Fe3+负载在活性炭上制得载铁催化剂Fe/AC,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催化降解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对水中DMP降解率的影响,同时对DMP矿化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载铁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降解效果的影响顺序是反应温度〉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溶液pH值;在反应温度为80℃、催化剂投加量为4 g/L、H2O2投加量为20 mL/L和溶液pH值为3的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质量浓度为10 mg/L的DMP降解率最高可达97.73%;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反应150 min,DMP矿化度可达62.73%;催化剂反复使用5次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DMP降解率仍可达到77%以上;反应过程中溶液Fe3+浓度的变化维持在1.07 mg/L左右,且可推测催化降解DMP主要是由非均相和均相催化氧化反应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