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2005,(6):100
根据珠三角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珠三角将全面推进水环境保护工作,本期遴选出珠三角9个城市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和“区域河道整治工程规划(2010年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环境》2005,(8):87
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迅速,生活水平的提高,伴之而来的是人们消耗能源物质的与日俱增。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的不断增加,对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如何处置这些固体废物已成为珠三角地区治理环境的又一重任。本期遴选出“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建设规划”、“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工程建设规划”和“工业废物处置工程建设规划”,以飨读者。限于篇幅原因,将在下期推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6,(9)
正"不拼环境、不拼资源、不拼速度,在巩固珠三角地区绿色生态屏障的同时,探索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韶关市市委书记江凌为守好粤北生态屏障这扇门,保障北江下游饮水安全,近年来,韶关也是"拼了",投入重金属治理资金15.38亿元,大量削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投入5.4亿元,新建、扩建21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治理生活污染源。今年底,还将全面完成北江韶关段水质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为区域水质环境安全安上一把放心锁。目前,韶关市境内地表水质国  相似文献   

4.
白城市是吉林省重要的防风固沙屏障,但是受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与多年来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影响,生态环境仍然较为脆弱.“十三五”期间,立足白城生态环境实际,以提升环境质量为主线,以突出的环境问题为导向,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点,实施河湖连通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土地整理工程、湿地保护工程、草原治理工程等5大工程.针对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实施蓝天工程、清水工程、土壤恢复治理工程.健全生态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和生态脆弱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预警问题日益成为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决策依据之一。关于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预警研究已成为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统计学、地理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与热点问题。文章系统回顾了相关研究进展,梳理了区域生态系统安全预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现阶段的特征等。同时也提出,相关研究仍处于不断丰富、拓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预警研究是必要的。未来应根据具体地区的个性化生态特征及其生态环境问题,选择科学的预警指标进行评估,为全国及区域的生态系统安全预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闫怀强 《环境》2006,(12):10-10
11月14—15日召开的广东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透露,“十一五”期间,广东拟投入约22亿元用于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成面向泛珠三角区域一流的广东省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广州、深圳、韶关、汕头、茂名等五个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区域环境监测预警及应急中心。广东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此举将改善环境监测手段不足、设备落后、监测项目不全、区域应急预警监测能力薄弱等问题,提高环境预警和应急能力,确保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规划环境评价与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交叉视角概括了开展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前瞻性;提出应急避难场所是典型的耗散结构非平衡态系统,阐明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环境生态问题的方向性;在此基础上,依据工业生态学、耗散结构及环境生态管理理论提出了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环境评价程序及内容;结合焦作市龙源湖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情况,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环境评价框架进行了现实考量。研究表明,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对于规避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时二次环境灾害产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4,(10):6-9
红线调控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红线调控"是要构筑和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以环境要求为基础和底线,建立与环境容量、资源约束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新格局.把珠江三角洲划分为环形山地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区、三角洲平原农业都市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生态防护区,将生态环境的敏感区域设置为红线范围,在这些区域退"经济"进"环保",改变珠江三角洲整体密集开发的空间布局.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怀柔区是首都会议、休闲旅游的重要基地,是北京的“生态涵养发展区”,更是北京郊区生态敏感地带。在该区域进行工程建设和施工作业期间易发生林地草地破坏,产生山体岩体破损、土壤破坏,发生水土流失,污染水体,影响城市大气、水环境,产生噪音,对城市生物量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怀柔区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生态保育和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对环境影响的水土流失、声环境噪音的影响阈值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国家相关水土流失阈值和声环境限值规范在生态敏感地区工程限值较小,企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施工专项方案也较少体现,有必要建立专有的生态敏感区的阀值。  相似文献   

10.
宜宾市规划中心城区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宜宾市规划中心城区的地质环境特征,建立了由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和地震效应6个评价要素和19个评价因子构成的多层次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采用基于评价单元的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法评价模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宜宾市规划中心城区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与建设规划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宾市规划中心城区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78%,较适宜区占29.01%,适宜性差区占18.03%,不适宜区占23.04%,适宜和较适宜的地区可满足近期城市规划用地需求;规划中心城区用地规划整体比较合理,现有和规划建设用地的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主要为适宜和较适宜。该评价结果可为宜宾市城市规划、工程建设选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完善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筑牢生态屏障 建设美丽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特别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其中,构建生态屏障,守护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屏障建设相关政策要求的发展历程,依据《纲要》提出了未来5年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范围与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谋划、顶层设计,保护优先、修复跟进,工程引领、试验先行,生态引领、统筹经济的构筑生态屏障、建设美丽中国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P—S—R框架建立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辽宁省城市“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的生态安全预警模型,通过VENSIM仿真2010年至2020年的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预警指标趋势值,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进行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结果表明,未来10年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结果分为3类:生态安全区、生态安全持续危险区和生态退化区。生态持续危险区和生态退化区属于生态安全预警区域,主要集中在辽宁省西北部。从辽宁省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看,未来生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态安全预警结果可为辽宁省城市发展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卓嘎 《环境工作通讯》2010,(11):F0003-F0003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更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林芝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原始森林、峡谷冰川、河流湖泊构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于维护全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05,(9):81
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迅速,生活水平的提高,伴之而来的是人们消耗能源物质的与日俱增。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的不断增加,对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如何处置这些固体废物已成为珠三角地区治理环境的又一重任。承接上期,本期推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划(2010年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忠言 《环境》2004,(10):4-5
到2010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各市环境保护综合指标达90分以上,所有城市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要求;到2020年,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所有城市达到生态市要求。这是不久前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为珠三角描绘的绿色未来。  相似文献   

16.
"甘青新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的工作成果显示,推进新疆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需要将区域环评提出的主要战略对策体现到地方产业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制定中;以工业园区管理为抓手,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实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战略;将生态敏感区的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全力建设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7.
铁晓春 《环境工程》2023,(3):298-299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全球变暖”现象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改善现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必须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工程建设项目的革新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需要利用环境法律来约束工程建设。基于人们面临的生态问题以及对建筑审美的不断提升,在评价或检验一项工程建设是否符合标准时,不光要看工程外表是否美观,更多的是要关注工程质量、工程环保性、节能性等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7月,环保部等部委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切实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文章对《规划》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分析,认为《规划》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为遵循;以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三线为纲;推进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治理,从传统环境管理到精准环境监管,从条块保护到系统保护等五项转变,是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重要原则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用五年规划引领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经济社会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了规划这个“牛鼻子”,推进实施《规划》,有利于落实各项生态环保任务,安排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完善生态环保政策措施,提高生态环保工作的整体效率,让《规划》的红利惠及更多人.  相似文献   

20.
地方动态     
重庆人大代表提交“生态重庆”议案 (本刊记者王泽富)2006年1月11日-16日, 重庆市召开第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重庆市人大代表王有超、梁国鲁、罗荣汉共同领衔提交给人大一份议案,要求政府“构筑生态屏障,应对环境危机,建设生态重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