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天津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华生、包景岭、孙贻超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发行,ISBN978-7-201-06765-0,16开。全书共8章204页。全书主要内容有:国内外城市生态市建设实践经验、天津市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格局、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生态环境治理的措施、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规划,以及生态系列创建活动的具体案例。  相似文献   

2.
将都江堰市建设成我国西部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市,该市地处我国大地形中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地带,具有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优势;是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所在地,对于成都市和成都平原起着水资源调控和生态屏障作用。该市是著名风光名胜区和旅游城市,具有城市、农村、高中山、丘陵、平原、水域等广泛的功能示范意义。都江堰市具有建成生态市的良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态市建设的重点是要保护和发挥该市亚热带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开发与生态良性循环相协调、与环境友好的产业,构建起循环经济的体系和经营机制,建成风光秀美、经济发达、社会文明、人居环境舒适的城市。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产业结构配置和污水处理能力等严重问题,文章从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提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途径,包括城市水系统规划、产业布局调整、提高节水技术以及培育城市水权市场等。  相似文献   

4.
从工农业生产水平、财政收入、社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森林覆盖率等指标评估宜春市实施生态市建设所取得的实际效益,通过比较现有发展水平与规划指标得出,生态市建设实施十五年以来,宜春市基本达到了规划的经济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人口发展控制目标、人民生活提高目标和生态环境控制目标,分析了生态市试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保护红线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矿山生态环境损害被认为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第一大诱因。多年来,由于"有矿快挖,有水快流"经济发展政策的惯性作用,矿产资源开发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流域/区域生态功能破坏。以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结合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在分析矿山分布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矿山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对策,以期科学制定不同矿山生态修复阶段的目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重建—区域生态功能修复,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建议包括建立涵盖生态环境全要素的矿山生态修复监管机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损害与功能修复技术研发,研究制定矿山生态修复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生态产业是一类按循环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从传统工业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型需要一场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态影响方式的产业生态革命,其理论基础是经济生态、人类生态、景观生态和复合生态.产业生态转型的实质是变产品经济为功能经济,变环境投入为生态产出,促进生态资产与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与生产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发展.生态产业设计的原则包括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耦合、社会整合、功能导向、结构柔化、能力组合、信息开放、人类生态.产业生态系统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的整合功能和错综复杂的人类生态关系,其方法论的核心在于时、空、量、构、序的生态整合.生态文化是循环经济的灵魂,指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包括体制文化、认知文化、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态势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东北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并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了相关对策。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可采森林资源枯竭,荒漠化严重,黑土质量退化,湿地萎缩,城市河段水质污染严重,大城市大气污染严重,部分地区酸雨问题突出,资源型城市矿山环境问题严重;而受全球环境变化影响、振兴东北政策驱动以及某些新的污染问题的凸显,未来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仍存在恶化趋势。今后须结合东北地区实际,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科学系统研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营造绿色文化,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实施重大工程措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力度。从总体上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建设的产业生态学方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生态产业是一类按循环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从传统工业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型需要一场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态影响方式的产业生态革命,其理论基础是经济生态、人类生态、景观生态和复合生态.产业生态转型的实质是变产品经济为功能经济,变环境投入为生态产出,促进生态资产与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与生产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发展,生态产业设计的原则包括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耦合、社会整合、功能导向、结构柔化、能力组合、信息开放、人类生态.产业生态系统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的整合功能和错综复杂的人类生态关系,其方法论的核心在于时、空、量、构、序的生态整合.生态文化是循环经济的灵魂,指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包括体制文化、认知文化、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统计数据、文献研究与调研数据,分析西北地区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总体概况,总结典型区村镇建设对资源环境的胁迫特征及主要矛盾,并提出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路径。结果表明:(1)从区域总体概况和发展趋势来看,西北地区人口以减少为主,农产品产量总体增加,村镇环保设施建设水平低于全国平均;人均水资源量偏低且农业用水量趋紧,优质耕地大幅减少而化肥、地膜和农药使用量增加。(2)从地区胁迫特征和主要矛盾来看,灌溉农业区水资源瓶颈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加剧,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较弱,农用地后备资源不足;高寒牧区极端气候造成草地减产、草畜间物流失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严重退化、草畜矛盾突出,村镇产业结构性问题凸显,地域功能整体弱化;秦岭生态保护区矿山过度开采致使水土环境污染严重,村镇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保设施建设滞后。(3)从协调路径来看,灌溉农业区应创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高寒牧区应转变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缓解草畜矛盾;矿山开采区应加强管控重视生态修复,制定清单倒逼产业转型;地方政府应建立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多方投入控制村镇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地表水污染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北京市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对合理利用紧缺的水资源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北京地区严重缺水,且地表水污染严重。主要原因有以下4方面:水资源量逐年减少,生活污染源影响严重,城市中心区污水截流河道地表雨水径流污染逐年凸显,农业面源污染增加。提出如下控制措施:保证地表水生态流量,建设双水源(清水和再生水)供水系统;科学核算地表水环境容量,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改善水环境质量紧密结合起来,是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加强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研究与控制,尤其是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引入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改善养殖方式,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1.
生态县建设是实施可持续性战略的重要内容,在目前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建设颇具复杂性、艰巨性,先进性和综合性的生态工程,是每个县政府的历史责任,生态建设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系统生态学理论,持续发展和同步建设理论三个方面的基本构架、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生态工程、工业生态工程、水陆生态工程、生态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洹河综合整治及其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安阳市区主要地表水资源洹河的环境及生态综合整治工程进行评价,分析了其产生的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消耗、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量化方法和量化指标,将生态足迹法引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系统,构建珠海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分析计算水资源供给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力,并对该地区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生态盈亏和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珠海市水资源系统呈现生态亏损,亏损率为37%,水资源生态承载呈现超载现象,珠海市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增长对区域水资源的生态承载压力较大.研究结果还表明,将生态足迹模型运用到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地方尺度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重视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梅  修长春 《生态环境》2004,13(3):449-451
建筑既作用于生态环境,也作用于人类,它始终持续地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和使用者的生活,特别是对于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其影响更是巨大。生态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的主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生态建筑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针对我国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建筑设计中要注重生态策略的运用,推动生态建筑设计要依靠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提高,增强人与自然环境的沟通,完善生态建筑设计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5.
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社会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形成并不仅指单纯的物质循环,而是用生态学原理来调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经济·环境都达成持续的生态平衡。通过论述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等相关法律体系,分析了面向循环型经济社会建设的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通过区域性循环社会的实践阐述了从循环型经济社会向可持续发展社会转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金屯 《生态环境》2005,14(5):789-793
沙棘适合于在干旱瘠溥的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中成效显著,近年来沙棘灌丛资源发展迅速。但由于在沙棘灌丛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使黄土高原区域整体效益并不理想。文章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沙棘灌丛资源的类型,共有6个群系;分析了黄土高原沙棘灌丛资源的现状和效益,其在工矿废弃地治理、砒砂岩区治理、沙化土地治理、水土保持等方面作用明显,对当地畜牧业、食品工业、医药业起到促进作用;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源发展问题,二是保护问题,三是管理问题,四是科学技术问题;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黄土高原沙棘灌丛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实现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李艳霞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1):119-123
认为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归根结蒂,在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存在着重大的错误以及由此而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重大的错误;要缓解生态环境危机,人类社会必须改变价值观,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实现这种转变,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建立企业生态经济管理模式,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和统一。文章还认为,为了实现这种转变,从联合国到个人,各国政府、各种组织、各行各业,都必须行动起来,参与生态经济建设。最后提出和讨论了生态经济学今后应该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安宁工业区地处滇中高原中部 ,昆明西南部。区内独特的生态环境 ,丰富的自然资源 ,2 1世纪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也存在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文章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 ,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措施 ,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土地环境容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环境容载力包括土地环境区划、土地环境人口容量和土地环境城市建设承载力。在分析乌鲁木齐市土地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计算了土地环境容载力。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石家庄市目前存在的水资源危机、地表水严重污染、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物围城、绿地不足、热岛现象加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影响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石家庄市特点,提出了石家庄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全方位、多层面地论述了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