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中,把握公众的生态偏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以三江平原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选择实验法获取公众的生态偏好和支付意愿,构建潜在分类模型,探究公众对湿地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对各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存在显著的偏好异质性,资源偏好型的受访者所占比例最大(68.78%),景观偏好型的受访者对自然景观的支付意愿显著较高,而价格敏感型受访者的支付意愿明显低于其他两类。分析各潜在类别可知,公众的社会经济特征及环境意识对其偏好具有显著影响。教育水平越高的受访者越偏好于资源保护,高收入和到景区旅游次数多的受访者更偏好于景观保护,而价格敏感型受访者的环境意识相对较低。研究不仅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偏好异质性的研究提供新途径,也为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过度照明、不适宜的照明分布可能给居民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本文对长沙市六个典型光污染源周围居民开展公众主观调查,主要调查公众对光污染的认识、所受光污染影响的程度以及受到光污染影响时的感觉、态度与采取措施等。调查发现:超过九成五的受访者认为长沙存在光污染,且半数受访者认为在El常生活中受到光污染影响,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光污染导致的影响是金钱无法弥补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下而上"的CO_2排放计算方法,对1995—2014年中国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量进行测算,从动态视角分析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及旅游接待人次、人均旅游收入、旅游业CO_2排放强度和旅游交通CO_2排放占比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特征,并基于STIRPAT模型对旅游业CO_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不同区域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均旅游收入对中国旅游业碳减排压力的弹性变化区间最小,仅从0.156变化到0.287,旅游交通CO_2排放占比的弹性变化区间最大,其CO_2排放占比每提高1%,东部地区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将提高0.239%,而中部地区仅提高0.013%;旅游业CO_2排放强度是抑制碳排放的关键因素;研究期内,分析结果不支持倒"U"型环境Kuznets曲线的观点.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差异化的区域碳减排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应用油粒子法模拟溢油运动时,特征油粒子在体积和油膜粒子化方法上可以有多种选择,文章就不同特征体积的油粒子对溢油面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溢油量相同时,特征油粒子的体积每减小一倍,溢油扩散面积增加14%-25%,减小10倍时,达到31%-43%.针对溢油扩散面积计算不足的情况,已有学者提出用"两阶段"法进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京、保定、太原、晋城等城市的农村地区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获取农村居民的清洁取暖支付意愿情况,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居民清洁取暖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80%以上的受访者对清洁取暖补贴政策有所了解,但有32.8%的受访者对现行补贴标准表示不满,受访者清洁取暖支付意愿平均为2926元/采暖季,其中北京、保定、太原、晋城受访者的清洁取暖支付意愿分别为3581,2787,2772, 3000元/采暖季;家庭年收入、清洁取暖改造费用、现行补贴标准、煤炭利用对空气质量影响程度及清洁取暖效果等均是受访者支付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而对清洁取暖的能源利用类型、对雾霾事件的关注度及对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2010年7月16日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分别于事故油罐、溢油发生后1 d、5 d、9 d的海面厚油膜区域以及溢油事故发生后15 d、23 d、210 d的岸滩石油重污染区域采集原始油样及溢油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样品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检测,对常规生物标志物特征比值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为期9 d的海面溢油风化过程中nCl7/Pr、nC18/Ph、Pr/Ph、奥利烷/藿烷、C2-D/C2-P、C3-D/C3-P和ΣP/ΣD受风化影响较大(相对标准偏差值均在10%~20%范围内);在为期210 d的岸滩溢油风化过程中C17/Pr和nC18/Ph受风化影响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值均大于50%),奥利烷/藿烷、C2-D/C2-P、C3-D/C3-P、ΣP/ΣD和2-MP/1-MP受风化影响较大(相对标准偏差值均在10%~30%范围内);Pr/Ph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风化过程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海海域发生溢油事故将带来严重的环境生态及经济影响,对其进行溢油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根据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及蒙特卡洛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将溢油风险划分为五个等级,(极小,小,中等,大,极大)分别用(1分,2分,3分,4分,5分)代表。研究结果显示: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在1.59~3.06之间,平均值为2.28,总体风险等级为中等偏低。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1.59~2.00之间的概率11.37%;风险等级在2.00~2.50之间为69.92%;风险等级在2.50~3.00之间为18.74%;风险等级在3.00以上为0.06%。一级指标地质性溢油风险等级最高,二级指标中平台疲劳老化情况是影响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的最主要细分因素,敏感度达64.60%。该评价方法对海上平台的整体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期能够丰富我国的海上石油平台管理决策办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2010年发生在墨西哥湾的溢油事故进行了动态监测,并结合洋流等信息对溢油漂移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至2010年5月1日溢油面积已达到4月25日的4倍,并且溢油漂移趋势受到洋流的作用,漂移方向与洋流方向一致。研究表明,至5月1日对溢油处理与漏油处封堵的努力效果甚微,油污面积有继续扩大趋势,油污漂移方向与洋流具有较强相关性。该研究验证了光学遥感图像可以很好地对溢油事故造成的溢油范围进行监测,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洋流等信息可对溢油面积和溢油漂移趋势进行监测与分析,从而为溢油控制与清理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北京市12个超市1000位消费者的现场问卷调查,本文揭示了消费者中有64.9%的人对转基因生物和产品不太了解或不了解,非常了解的仅有2.3%。在标识方面,有45.3%的受访者不知道我国已对转基因产品实行标识,另有42.6%的受访者虽然知道有标识,但不能够辨别市场转基因产品的现有标识,共有96.9%的受访者要求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实行标识,其中有48.1%的消费者要求标识醒目。在消费倾向方面,有69%的受访者信任传统食品;仅有5.20%的受访者信任转基因食品;而25.8%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另有80.5%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应该“适当发展”转基因技术,并在“发展技术的同时,慎重商业化生产”,而认为应该“积极发展”和“不作重点发展”的观点分别为10.9%和8.6%。  相似文献   

10.
徐辉 《海洋环境科学》2019,38(5):726-729
为了解大连湾无机氮沉降入海通量情况,2014年和2016年在大连湾区域开展了大气干湿沉降的采样和分析,并通过模型估算大连湾海域的无机氮沉降通量。结果表明,大连湾海域干沉降中无机氮入海通量约为46.4 t/a,采样期间,大气气溶胶中无机氮的最高浓度为15.5 μg/m3,最低浓度为0.589 μg/m3。季节变化上看,春季无机氮沉降均值为6.60 μg/m3,为全年最大,夏季无机氮沉降浓度为5.59 μg/m3,为全年无机氮沉降最小。大连湾海域湿沉降无机氮通量约为134.64 t/a,其中,9月无机氮湿沉降通量最高,为35.86 t,11月最低,为0.53 t。通过大气干湿沉降输入到大连湾的无机氮占大连湾海域无机氮输入总量的1.9%,且湿沉降通量占比更高,大约为干沉降通量的3倍。  相似文献   

11.
谢东海  韩奇  唐文浩 《环境科技》2005,18(Z1):10-12
海水养殖,特别是高位虾池养殖是近年来养殖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和破坏.为此,针对海水养殖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经济活动和旅游业自身发展对旅游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较突出,必须针对问题,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动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古老残遗植物及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植被带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受传统资源开发模式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保护难度极大。西部大开发为这一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了机遇,通过旅游开发,建立新的经济开发模式,促使区域生态环境好转,以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就该区域旅游开发的战略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旅游足迹家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定量评估的有效工具,旅游足迹方法在考察旅游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研究的尺度、方法、内容等角度对中国旅游足迹家族(主要成员包括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碳足迹和旅游水足迹等)相关代表性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旅游足迹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比较旅游足迹家族成员之间的异同,分析旅游足迹方法的比较优势,剖析当前旅游足迹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国际旅游足迹研究最新动向对完善中国旅游足迹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旅游足迹研究以及可持续旅游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庐山风景名胜旅游地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庐山风景名胜区面临着人口激增和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如何测量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系统,是庐山风景名胜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计算了2003年庐山风景名胜区生活废弃物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生活废弃物人均生态足迹为0.0117751hm2,其中CO2排放的生态足迹占总量的98.20%,而污水、粪便、固体垃圾和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生态足迹很小,仅占1.80%;(2)CO2排放量为68684.99t,其中旅游交通的贡献率为55.61%,旅游住宿的贡献率为36.26%,游客和居民的贡献率为8.13%;(3)居民废弃物排放量大于游客排放量,CO2和粪便排放量是游客的2.4倍,垃圾产生量是游客的1.32倍,污水排放量是游客的1.18倍;(4)生活废弃物对风景区、九江市以及九江市以外区域的生态影响分别为45.40%、2.78%和51.82%;(5)风景区生态效用为0.5451kgCO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水平;(6)九寨沟、黄山和庐山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数据表明,旅游交通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最深远,因此改变交通方式或使用环保旅游观光车是减少旅游地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聚类分析的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是考量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有效测度和分析是实现旅游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采用“自下而上”法核算2001—2015年我国旅游业能源消耗量与碳排放量(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数据,下同);继而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其空间特征;最后采用Malmquist指数(MI)评估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我国旅游业总体碳排放效率较低,平均水平为60%;各年度达到最佳生产前沿面(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值为1)的省(市、自治区)(简称“省区”)数量较少,绝大多数省区的碳排放效率具有较大改善空间;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水平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东、中、西部地区的效率存在梯度差,形成“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②Moran's I指数和LISA聚类图显示,各省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地理聚集特征,形成“高—高”型与“低—低”型聚集区,空间联动格局尚未形成.③2001—2015年MI均在1以上(2004年除外),且总体平均值高达1.195,体现出持续改善的态势;各省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来源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双重贡献,其中,技术进步是促进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贡献因素.研究显示,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但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各省区在依赖技术进步提高碳排放效率的同时,要注重全局空间联动格局的形成,最终实现低碳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用地是土地的一种利用形式,随着旅游用地的持续开发和利用,经常出现对生态或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同时也使得旅游用地与生态环境的联系日益紧密,旅游用地的建设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完整和保护,同时生态环境的质量也直接反映出旅游用地的层次,决定着旅游活动的成败。然而旅游用地与生态环境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呢?从这一问题入手,深入理解旅游用地和生态环境的含义,探寻旅游用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针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和矛盾等问题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实现两者之间共同的发展提出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素有北国江城和化工城之称的吉林市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化工产业的飞速发展,污水大量产生,不仅污染了松花江河道,还威胁着下游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因此,治理污水,建设生态自然河道,保护地下水源,是当务之急。本文围绕在吉林市松花江下游段开发人工湿地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提出建设性设想,探讨可行性措施。本文认为:人工湿地生态环境的建成,将使水质得到很大程度的净化;同时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开发旅游产品,推进旅游市场;增添城市水景观,提高城市品位;还可以使人们走出都市,回归大自然。  相似文献   

19.
大都市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是大都市城市功能和产业空间优化的关键问题,目前该方面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体系.论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休闲旅游转型趋势,转型价值,转型空间演化,转型要素,转型模式,转型效应和转型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的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在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最后认为现有研究缺乏从人地关系视角对传统工业区转型背景,要素,动力,空间演化的系统分析,今后应针对中国大都市发展特点,重点关注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发展模式,转型过程,机制以及综合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从理论性和可操作性上指导我国城市传统工业区的休闲旅游改造.  相似文献   

20.
以典型围圩养殖区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的41个湖泊湖荡为研究对象,分析筛选了围圩养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主要指标,基于PSR方法评价了湖泊湖荡群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选取的养殖面积占比、斑块密度及退圩还湖政策规划等指标能够有效反映区域的围圩养殖特色,全面表征围圩养殖对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响应的影响.评价结果显示,里下河腹部地区41个湖泊湖荡中综合指数等级健康的占比4.9%,亚健康的占比87.8%,不健康的占比7.3%.研究结果可为围圩养殖区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退圩还湖及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