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比考察了天然斜发沸石、页岩陶粒和石灰岩碎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头损失增长规律,分析了3种滤池水头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特性,探讨了截留固体累积量对水头损失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沸石、陶粒和石灰岩曝气生物滤池均具有较好的有机物和SS沿程去除能力,并与水头损失的沿程分布密切相关;滤池内部TSS的沿程变化趋势和水头损失沿程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头损失随着反应器运行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增加,当滤床内TSS积累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气体的滤床驻留率增加,并与TSS积累协同作用,滤床局部孔隙率迅速下降,水头损失迅速越升。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首先应着眼于解决滤床的局部孔隙率过低问题,然后以气洗促进颗粒碰撞,气水联合提高剪切力,最后水漂洗排出TSS和气泡。  相似文献   

2.
滤料粒径对给水曝气生物滤池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给水曝气生物滤池(UBAF)处理刘屋洲水源水,考察了不同陶粒粒径对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以及水头损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粒3~5 mm的UBAF对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较高,但是其水头损失较大,且反冲洗前后水头损失变化偏大,不利于UBAF稳定运行。陶粒6~10 mm的UBAF运行状况良好,氨氮的去除率为73.8%,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为18.6%,滤池24 h过滤水头损失<0.4 m,反冲洗前后过滤水头损失变化量<5 cm。其出水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滤池的水头损失小,反冲洗前后也变化甚微。进一步的实验表明陶粒破碎会导致滤料粒径级配变化,使得水头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3.
生物预处理/常规与常规工艺处理西江原水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物预处理/常规与常规工艺处理西江微污染原水,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生物预处理/常规工艺对CODMn、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48.9%、62.3%,比常规工艺提高了18.9%、28.4%。2种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相当,皆为95%左右。生物预处理采用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反冲洗采用气水联合方式,48 h过滤水头损失<2 kPa,冲洗前后过滤水头损失变化量均值<0.4 kPa。  相似文献   

4.
上向流好气滤池冬季挂膜启动及运行参数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好气滤池同时具有普通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的优点,能对二级出水中的COD、氨氮和浊度等指标进一步去除,提高再生水水质。试验探讨了冬季好气滤池的挂膜启动方法和运行参数,提出采用逐渐增加流量到设计流量的自然挂膜法,同时提出运行采用上向流;滤速1 m/h;气水比采用(1~3)∶1;填料填充高度与滤料直径有关;出水水头损失增加到1 m作为过滤周期的终点;适宜的冲洗强度冲洗滤池后,4 h内能恢复到滤池反冲洗前的处理状态。冬季低温条件延长了好气滤池的挂膜启动时间,但不影响挂膜质量;为保证出水质量,对好气滤池的运行滤速要通过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美国EPA1623方法,研究滤池反冲洗水回用的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泄漏问题.通过检测某水厂原水、出厂水和滤池反冲洗水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数量,表明该厂水源未受到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污染,但输送过程易造成水质的污染.滤池反冲洗水中只检出贾第鞭毛虫,出厂水中未检出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说明该厂滤池反冲洗水直接回用未造成"两虫"泄漏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美国EPA1623方法,研究滤池反冲洗水回用的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泄漏问题.通过检测某水厂原水、出厂水和滤池反冲洗水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数量,表明该厂水源未受到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污染,但输送过程易造成水质的污染.滤池反冲洗水中只检出贾第鞭毛虫,出厂水中未检出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说明该厂滤池反冲洗水直接回用未造成"两虫"泄漏问题.  相似文献   

7.
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对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微污染东江水作为实验原水进行了对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对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反冲洗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能耗等方面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工艺可以明显地改善原水水质。对于本实验原水而言,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对浊度、CODMn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3%、28%和76%。反冲洗对CODMn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反冲后1 h去除率约为7%,大致需要12 h恢复至反冲前水平的25%;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约4 h就能恢复至反冲前水平。同时,由于轻质滤料生物滤池特殊的滤料和反冲洗方式,能耗较小,运行管理简单。  相似文献   

8.
曝气生物滤池的工作性能与高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工作时水头损失,CODCr、NH4^ -N、固体悬浮物(SS)的去除率及CODCr、NH4^ -N的负荷与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最大CODCr负荷、SS的主要截获和近50%的水头损失都出现在碳化柱的0~1m区域,最大NH4^ -N负荷出现在碳化柱的1~2m区域;(2)尽管在低负荷条件下,污染物的降解仅集中在部分区域,但一定的填料高度为曝气生物滤池的高负荷运行和抗冲击负荷提供了条件;(3)根据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滤池的下部设置污泥排放阀有利于降低反冲压力、气量和水量。  相似文献   

9.
实验通过对传统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调整,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砂滤池工艺,对比研究了4mm柱状炭、4 mm破碎炭和1.5 mm柱状炭3种不同类型活性炭用于给水深度处理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粒径为1.5 mm的柱状炭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以及出水浊度方面优于其他2种活性炭,但炭滤池水头损失偏大,且不够稳定,适当增加柱状炭的粒径可稳定和降低滤池的水头损失。  相似文献   

10.
反硝化生物滤池反冲洗周期优化及水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的最适运行参数和反冲洗周期,分别以石英砂和火山岩构建起2套DNBF,优化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碳氮比(C/N);通过滤池的处理效果、停留时间分布(RTD)分析和水力模型拟合确定了最佳的反冲洗周期。结果表明:在DNBF稳定运行后,2种填料的滤池处理效果相近,当HRT和C/N分别为2 h和4∶1时,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分别是(28.3±1.2) mg·L~(-1)和(2.5±0.3) mg·L~(-1),此时碳源利用率较高;由脱氮性能和RTD分析得出的最佳反冲洗周期为1 d,出水COD和TN可分别达到(17.9±1.4) mg·L~(-1)和(1.8±0.2) mg·L~(-1);当反冲洗周期延长后,滤池出水COD上升,脱氮性能大幅度下降,RTD曲线出峰从1θ(标准化时间)提前到0.5θ处、1.25θ和1.5θ处出现沟流现象,滤池中的流态趋向于混流式的多釜串联模型。通过RTD实验揭示不同反冲洗工况下DNBF内部水力特性的变化,可用于优化滤池的反冲洗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