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徵琳  邹毅 《灾害学》2021,(1):173-176
防灾减灾科普绘本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的主要灾害和在灾害面前了解自我应对措施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创作的防灾减灾科普绘本在内容表达与知识传播上仍存在着讲解抽象、儿童读者难以理解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设计者没有寻找到切合儿童认知心理特征的表达方式。由此,对已出版的防灾减灾科普绘本进行了归类整理与研究,从知识内容的趣味表达、灾害情境的形象还原、科学原理的视觉呈现和传播媒体的跨界综合应用等四个方面出发,分析和列举现有的灾害科学优秀科普绘本在上述几方面的可借鉴之处,为后续的面向本土儿童的原创防灾减灾科普绘本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为了应对突发灾害,减少对公众正常生活的影响,及时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传播防灾减灾信息的新模式。同时公众对防灾减灾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更加趋向于选择各类“融媒体”来阅读有关信息,对此,为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应构建以科普宣传和应急处理为核心的防灾减灾信息传播体系。融媒体时代,防灾减灾工作者应主动发挥技术优势,生动形象地将各类灾害预警信息和气象预警信息以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  相似文献   

3.
县、乡村防灾减灾系统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县、乡村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所存在的防灾减灾问题 ,提出了建立县、乡村防灾减灾体系的构想。建议的县政府内设立“县防灾减灾 (中心 )协调办公室” ,组织实施县、乡村防灾减灾系统工程。从抓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宣传入手 ,对全县、乡村灾害进行详细调查评估、监测预报 ,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选择小流域和重要灾害点进行治理 ,逐步达到全面推进防灾减灾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12,(4):5
灾难是一本书,不会防灾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页。《防灾博览》是一部记录自然灾害的历史书,更是一部防灾减灾的科教书。《防灾博览》是一本传递灾害信息,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意识和技能的综合性科普杂志。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11,(5):5
灾难是一本书,不会防灾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页。《防灾博览》是一部记录自然灾害的历史书,更是一部防灾减灾的科教书。《防灾博览》是一本传递灾害信息,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意识和技能的综合性科普杂志。  相似文献   

6.
《防灾博览》2011,(4):5
灾难是一本书,不会防灾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页。《防灾博览》是一部记录自然灾害的历史书,更是一部防灾减灾的科教书。《防灾博览》是一本传递灾害信息,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意识和技能的综合性科普杂志。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09,(5):41-43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上海《生命与灾害》杂志社为配合“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营造浓厚活动氛围,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达到良好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效果,将举办防灾减灾知识竞赛。  相似文献   

8.
在第十八个“国际减灾日”——10月10日(周三)来临之际,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同十五个副会长单位在北京共同主办了“2007中国防灾减灾部长论坛”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成就展”,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防灾减灾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为论坛发来贺词,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     
正《防灾博览》是一本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科普期刊。《防灾博览》面向社会大众,是一份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科普期刊杂志。《防灾博览》全彩铜版纸印刷,更具可读性。设置栏目主要有:本期视点、科学探索、减灾综述、专家论坛、科普园地、生态环保、我行我述、绿色生活等,是一本让您丰富科普知识,学会战胜灾难的杂志。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     
正《防灾博览》是一本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科普期刊。《防灾博览》面向社会大众,是一份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科普期刊杂志。《防灾博览》全彩铜版纸印刷,更具可读性。设置栏目主要有:本期视点、科学探索、减灾综述、专家论坛、科普园地、生态环保、我行我述、绿色生活等,是一本让您丰富科普知识,学会战胜灾难的杂志。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于5月11-12日与中国消防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地震科普宣传活动。公安部消防局副政委尹俊士少将、消防博物馆馆长周久经大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王英、地震专家孙士鋐教授及宣教中心同志出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一旦灾害发生.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开展城市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教育.对城市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很多城市灾害的发生.除自然灾害外.往往是由于人们缺少防灾知识引起的.如城市火灾、爆炸等。另外不合理开采地下资源也可能引起地面的沉降、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公众的防灾减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很多灾害的发生。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和地区.由于平时接触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和宣传很少.人们缺乏对灾害防御知识的了解.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城市灾害的潜在威胁.因此在城市灾害来临时.蒙受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李波 《防灾博览》2011,(3):89-89
2011年5月12日上午,内蒙古赤峰市减灾委在红山区昭乌达社区举行2011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赤峰市副市长张恩惠亲临现场观摩。活动中进行防灾减灾宣传展览,为市民发放公众应急宣传手册,普及10种日常生活中防灾应急常识.播放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等。共发放2万多份传单,1000多册宣传手册。  相似文献   

14.
正《防灾博览》面向社会大众,是一份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科普期刊杂志。《防灾博览》全彩铜版纸印刷,更具可读性。设置栏目主要有:本期视点、科学探索、减灾综述、专家论坛、科普园地、生态环保、我行我述、绿色生活等,是一本让您丰富科普知识,学会战胜灾难的杂志。  相似文献   

15.
《防灾博览》2021,(4):3-3
《防灾博览》面向社会大众,是一份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科普期刊杂志。《防灾博览》全彩铜版纸印刷,更具可读性。设置栏目主要有:本期视点、科学探索、减灾综述、专家论坛、科普园地、生态环保、我行我述、绿色生活等,是一本让您丰富科普知识,学会战胜灾难的杂志。  相似文献   

16.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于5月11-12日与中国消防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地震科普宣传活动.公安部消防局副政委尹俊士少将、消防博物馆馆长周久经大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王英、地震专家孙士鋐教授及宣教中心同志出席现场,并向当天到场参观的中小学生、武警官兵及社会公众宣讲了地震基础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深受大家的好评与欢迎.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2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的要求,中国地震局办公室、震灾应急救援司、震害防御司,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搜救中心,北京市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联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短视频向科普领域渗透,凭借其生动有趣、短小灵活的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以往科普宣传篇幅大、内容多、触及人群少等弊端,受到大家的欢迎。应急科普作为科学普及工作中比较特殊的范畴,通过构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期间的线上科普"素材库",提供覆盖灾害全程的原理讲解和应对措施,以解答社会公众对热点灾害的关注和疑问,满足广大社会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科普传播。本文在论述短视频应急科普发展现状的同时,结合地震应急科普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充分发挥短视频在应急科普工作中的防灾减灾作用,以及如何克服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防灾减灾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范畴.防灾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介绍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灾害防御协会在防灾减灾社会宣传、研究和为各级政府提供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结合当地实际,就防灾减灾社团自身能力建设及当前重点工作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防灾博览》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承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社会大众,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普及防灾知识,繁荣减灾文化的综合性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