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HDTMA改性粉煤灰沸石对水中铬酸盐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自制HDTMA-粉煤灰沸石为吸附剂,对铬酸盐的吸附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吸附剂的投入量、废水pH值、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各因素对Cr(VI)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pH值对Cr(VI)的吸附效率无显著影响,且在HDTMA-粉煤灰沸石的投加量为20 g/L、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Cr(VI)的去除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和经酒石酸改性的平菇粉末为材料,通过戊二醛进行交联反应,制得壳聚糖-改性平菇凝胶小球(CMPOD)复合生物吸附剂,用于水溶液中Cr(VI)的吸附去除.结果表明,在实验所测pH值(2~10)范围内,复合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量随着pH值上升而降低;随着Cr(VI)初始浓度或温度的提高,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量均相应增加,当Cr(VI)初始浓度为600mg/L,温度为50℃,Cr(VI)吸附量可达190mg/g以上;Cr(VI)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扫描电镜(SEM)分析显示,吸附剂具有发达的网状结构,吸附Cr(VI)后网状孔隙被填充,且能谱分析(EDS)出现明显的Cr(VI)吸收峰;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壳聚糖中的氨基成功引入复合吸附剂中,在Cr(VI)吸附中为主要作用官能团.  相似文献   

3.
初步探讨了以改性后的锯末作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Cr(Ⅵ),实验表明改性锯末对于不同浓度的含Cr(Ⅵ)废水都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同时通过实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量、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初步探讨了以改性后的锯末作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Cr(Ⅵ),实验表明改性锯末对于不同浓度的含Cr(Ⅵ)废水都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同时通过实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量、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温度和pH对填埋场防渗帷幕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b(NO3)2和CdCl2作为模拟渗滤液,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体系pH值和温度变化对填埋场防渗帷幕吸附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探讨了防渗帷幕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重金属离子吸附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弱酸性环境(pH=5~7)有利于防渗帷幕对铅和镉的吸附,随着体系pH值的升高,防渗帷幕对铅和镉的吸附率逐渐增大,且对铅的吸附率高于对镉的吸附率;温度是影响防渗帷幕吸附过程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实验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防渗帷幕对重金属离子的平衡吸附量均略微下降,说明季节不同防渗帷幕对渗滤液的阻滞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6.
将海藻酸钠(SA)、Fe3O4和La(Ⅲ)离子通过溶液反应法制得一种新型磁性海藻酸镧复合凝胶微球(Fe3O4@SA/L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红外光谱(FT-IR)等进行表征.以直接红棕RN(DRB RN)和直接深棕2M(DDB 2M)2种直接染料为吸附对象,考察了染料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投加量为0.1g、染料溶液自然pH值条件下,Fe3O4@SA/La复合凝胶微球室温下对DDB 2M和DRB RN均有良好的吸附性,120min即可达吸附平衡,吸附量分别可达678和688mg/g.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剂对2种染料的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表明吸附反应均为混乱度增加的自发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7.
以明矾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明矾浆为原材料,采用热酸改性、热碱改性、焙烧改性和巯基化改性4种方法进行活化处理,得到新型除镉(Cd)吸附剂.同时,考察了Cd2+初始浓度、pH值和吸附剂投加量对改性明矾浆吸附去除Cd2+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用红外光谱(IR)等仪器对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碱改性明矾浆具有较好的吸附Cd2+的性能,其饱和吸附量为5.41mg·g-1,而原明矾浆的饱和吸附量仅为0.40mg·g-1;热酸改性、焙烧改性和巯基化改性3种明矾浆对Cd2+的吸附性能与原明矾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改性明矾浆对Cd2+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式,其吸附机制主要为表面吸附.溶液pH值会显著影响改性明矾浆对Cd2+的吸附量和吸附率.综合而言,在pH≥7时,热碱改性明矾浆具有较好的去除Cd2+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磷酸作为活化剂对黍糠生物炭进行改性,得到富含活性官能团的功能性生物炭(fCBC),并将其作为硫化锰(MnS)的载体,最终成功制备出硫化锰负载的磷酸改性生物炭(MnS-fCBC),可用于水体中镉(Cd)的高效去除.系统评价了初始浓度、初始pH值以及MnS-fCBC投加量对于吸附反应的影响. MnS-fCBC表现出优越的吸附Cd的能力,在初始Cd浓度为200mg/L、pH=6和投加量1g/L的条件下,MnS-fCBC对于Cd的吸附容量最大,达145.15mg/g.吸附反应受pH值影响显著,在偏酸性条件下能取得较好的去除效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曼光谱仪(Raman)对MnS-fCBC进行结构表征分析,结合批次试验探讨了Cd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表面络合和化学沉淀是Cd去除的主要机理.材料的回用性能试验显示,在5次循环使用后,材料依然有较高的Cd去除能力,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可重用性.因此,MnS-fCBC可作为一种高效的Cd吸附剂,应用于含Cd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9.
以酒糟、一水合硫酸锰(MnSO4·H2O)和六水三氯化铁(FeCl3·6H2O)作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阿散酸吸附剂MFB-MCs。对MFB-MCs进行SEM和TEM分析和表征,并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量、温度和时间对阿散酸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FB-MCs能够有效吸附水溶液中阿散酸;溶液初始pH对MFB-MCs吸附水中阿散酸的影响较大,在pH值为2.0,吸附剂量为1 g/L,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1440 min,阿散酸初始浓度为20 mg/L时,其去除率达到82.27%;MFB-MCs对阿散酸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同时符合Fredundlich等温线模型,属于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10.
硝酸处理的碳纳米管吸附水溶液中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该文研究了硝酸处理的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的汞离子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溶液浓度以及吸附剂的量等因素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2~5的范围内,碳纳米管对汞离子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并在pH为5时(对汞离子的吸附量)达到了最大值,在pH大于5时,pH值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碳纳米管吸附汞离子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在60min内达到了吸附平衡,当Hg2+浓度为20mg/L时吸附量为16.63mg/g。通过对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比较,Langmuir方程更适合描述吸附特性。随着吸附剂量增加,吸附效率上升。研究结果表明,硝酸处理的碳纳米管是一种有效的水溶液中汞离子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
由于重金属废水对环境具有较强的危害,日前针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研究日趋增多。吸附法是一种典型的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吸附剂的选用是重中之重。文章采用农业废弃物板栗壳和核桃壳作为吸附剂,以锌离子溶液模拟重金属废液,探讨溶液pH、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模拟废液浓度和混合比例等参数对板栗壳和核桃壳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浓度为20 mg/L,pH值为6.03,振荡反应时间为120 min,核桃壳投加量为0.85 g时,锌离子的去除率可达到97.38%。而板栗壳在相同条件下,投加量仅为0.7 g,锌离子的去除率就可达到98.78%。当2种吸附剂按照1∶3的比例混合时,锌离子的去除率可达到99.75%,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时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了香草醛交联壳聚糖(V-CTS)希夫碱,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吸附剂对镉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香草醛改性壳聚糖粒径约在5~40μm之间,吸附剂对镉离子的的吸附条件是:pH为6.0,100 mg/LCd2+溶液50 mL,吸附剂投加量为0.02 g,吸附震荡时间5 h,温度20℃,吸附量为39.7 mg/g。与水浴法制备的吸附剂以及其他壳聚糖改性产品相比,该吸附剂的吸附量大大提高,且操作方法简单,工艺条件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3.
负载镧纤维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适宜pH值下 ,通过氨基 -膦酸基 -二硫代羧基螯合纤维与镧离子的螯合作用 ,制备了负载镧纤维吸附剂 ,探讨了该纤维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研究表明 ,制备纤维吸附剂的最佳 pH值为 5.0~ 7.0,饱和负载镧量 (镧 /负载纤维 )为 126.5mg/g,与其它吸附剂相比 ,该负载纤维吸附剂对氟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和较高的饱和吸附容量 .较低的 pH值有利于氟离子的吸附 ,其吸附行为基本符合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机制 .  相似文献   

14.
利用粉煤灰合成Linde type F(K)沸石吸附重金属Zn2+,考察吸附剂量、pH值、反应温度对Zn 2+吸附效果影响,研究沸石吸附Zn2+的等温线与动力学,得到了相应的模型。结果表明:吸附剂量、pH值、反应温度均对Zn2+去除效果影响显著。随着吸附剂量增大,Zn 2+去除效果不断提高,饱和吸附量逐渐减小。初始pH值为3~7时,沸石对Zn2+去除率随pH值升高迅速提高。反应温度越高,沸石吸附Zn2+到达平衡时间越短。沸石对Zn2+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其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能很好描述沸石对Zn2+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热解制得污泥灰,并将其用于吸附直接耐酸大红4BS和活性艳红K-2BP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和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吸附时间和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有影响,而废水pH变化则不会引起脱色率的较大改变.室温下,4BS和K-2BP的最佳污泥投加量分别为3g·L-1、10g·L-1.4BS在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为25min,反应温度为40℃)下,脱色率可达93%;K-2BP在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为150min,反应温度为40℃)下,脱色率约为73%.  相似文献   

16.
陈瑞环  刘云  张澜  田坤  董元华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297-4305
为开发高效染料吸附剂,以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偶联剂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聚合物(KAA),并以红外光谱(FTIR)与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表征.选用典型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为研究对象,研究KAA对MB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以及溶液pH值和不同阳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浓度范围内KAA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为1558 mg·g-1,能够在1.5 h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通用等温模型(a general model),吸附热力学数据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的熵减过程.KAA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具有较宽的pH适用范围,吸附剂具有良好的pH缓冲能力,阳离子对吸附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大小为Al3+ > Ca2+ > Na+.研究表明吸附的主要驱动力为静电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与其他吸附剂相比,KAA对亚甲基蓝具有超高的吸附量以及酸碱耐受能力,更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高锰酸钾改性桉木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桉木为原料,使用高锰酸钾对桉木生物炭(BC)进行改性,制备改性生物炭(KBC).对其进行表征,并进行了水溶液中Pb (Ⅱ)的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溶液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和初始浓度对Pb (Ⅱ)的吸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反应pH为5,吸附在6 h达到饱和,当温度为25℃,Pb (Ⅱ)的初始浓度为100mg ·L-1,吸附剂投加量为0.06 g时,KBC对Pb (Ⅱ)的最大吸附量为83.059mg ·g-1,去除率为99.67%.KBC对Pb (Ⅱ)的吸附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其是发生在均匀表面的单层吸附.采用BET、SEM-EDS、XRD、FT-IR和XPS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分析,发现吸附机制主要是KBC含氧和KBC含锰基团通过络合作用和沉淀作用来吸附Pb (Ⅱ),以及在吸附过程中生物炭表面会形成—O—Pb—O—双齿配合物.因此,高锰酸钾改性BC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Pb (Ⅱ)吸附剂.  相似文献   

18.
以富营养化湖泊水华暴发的主要藻种-微囊藻干物质作为生物吸附剂,考察不同生物量、初始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废水中锑(V)生物去除作用的影响,探讨微囊藻对Sb(V)的生物吸附性能;通过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技术揭示其吸附机理,并推断其反应方程式.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吸附剂用量为0.5g:20mL,pH值为2.0,时间为1h时,Sb(V)的生物吸附达到最大容量为5.84mg/g(以干重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R2=0.993),生物吸附动力学过程遵循假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4).在pH值2.0~9.0范围内,其生物吸附效率随pH值增加逐渐下降.Zeta电位和ATR-IR光谱结果表明微囊藻细胞壁表面的氨基、羧基和羟基为Sb(V)的主要吸附位点,其中质子化的氨基通过静电吸引作用结合Sb(V),羧基和羟基则通过表面络合作用与Sb(V)结合形成内源络合物.  相似文献   

19.
通过酰胺化一锅法成功制备了三乙烯四胺修饰的磁性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MGO-TETA)吸附剂,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拉曼光谱仪(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实了MGO-TETA吸附剂的成功制备.同时,实验研究了吸附剂用量、亚甲基蓝溶液(MB)的pH值、吸附剂的零电点和离子强度对MGO-TETA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MGO-TETA的循环再生和工业模拟应用.最后,通过拟一级动力学、拟二级动力学、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4种模型讨论了吸附动力学过程,使用Langmuir、Freundlich 和Temkin模型探讨了吸附热力学行为. 结果表明:MGO-TETA对MB的吸附是自发可行且吸热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由Langmuir等温线模型计算的最大吸附量为638.90 mg·g-1.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以后,MB的去除率仍然可达87%.经过实验证明在吸附过程中MGO-TETA吸附剂与MB之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π-π共轭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污泥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含Pb2+模拟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污水处理站脱水污泥和煤为原料,通过共热解法制备污泥吸附剂,并将其用于吸附含Pb2+的模拟废水.同时,考察了污泥吸附剂制备过程中热解温度、配比、热解时间、粒径对碘吸附值及产率的影响,以及吸附时间、温度、pH值、污泥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制备污泥吸附剂的最佳条件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