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60年、2005年和2009年旅游景区EI值均大于75,生态环境为优;与1960年比,2005年和2009年EI值分别减小0.99和1.50,生态环境逐年变差,并呈加剧之势;Ibio、Iveg、Iero和Ienv值均分别减小1.43、0.87、1...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四期的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对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赤峰市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退化期(1990~2000年),恢复期(2000~2010年)和平稳期(2010~2015年).4a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分别为70.58、61.21、67.63和68.35,生态环境状况整体为良.赤峰市1990~2015年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度(△EI)为-2.23,略微变差.从退化时期到恢复时期,△EI由负变正,表明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在2000~2010年期间有所改善;从恢复时期到平稳时期,|△EI|变小,表明2010~2015年间生态环境状况变好趋势减缓.城市化进程和水资源短缺是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转好趋势减缓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生态保护工程,并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以2011-2015年湖北省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数据及相关水利和环统数据为基础,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5),对湖北省近5年来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值(EI)与生物丰度指数等5个分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究了影响湖北省生态环境状况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2011-2015年湖北省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EI值保持在71左右,其中2013年指数值为五年间最低,EI整体上呈"M"型变化趋势。(2)相关性分析表明,湖北省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受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土地胁迫指数的影响,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86和-0.73,均为显著强相关;而植被覆盖指数和水网密度指数值的变化对ΔEI的影响最大,二者与ΔE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71。  相似文献   

4.
基于3S技术,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解译数据,于2008年秋季对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进行野外核查,并结合对湿地进行的鸟类、鱼类、植被状况、空气、水体、土壤状况等调查,采用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6项指标组成的湿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凌河口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凌河口湿地生态环境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黔江区为目标区域,结合数据统计分析黔江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评价结果表明:2012—2014年,黔江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均65,且逐年呈增长变好趋势,质量等级均处于优级。而年度的|ΔEI|均2,由此表明近3a内,黔江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各项生态指标建设都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县市为研究单元,运用生态综合指数法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初步判定出各县市的生态环境等级并对比分析“十五”末与“十一五”末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伊犁州平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良水平,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以优和良为主。与“十五”相比,全州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无明显变化。局部县(市)的△EI略微增大,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江明 《环境》2010,(Z1)
为了研究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近年的变化趋势,本文采用遥感监测为主、地面监侧为辅的立体监侧技术手段,通过对2004年和2008年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五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发现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略有下降,但仍属于无明显变化;并通过分析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与各评价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全省各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的变化值与水网密度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这两个评价因子的变化值的相关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锦州市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锦州市实际情况及自然概况,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环保部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制定的评价方法,采用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指数5个指标,对冀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冀南地区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为一般水平,生态系统不够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处于一般水平。论文还针对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所揭示的冀南地区水资源匮乏及人口压力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扬州市近几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文章从自然、经济、社会的角度,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2007年-2011年的扬州市生态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值由3.360 8增长到4.738 7,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也由"一般"变为"良好",总体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通过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了比较切合实际的结果,可以为其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评价指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遥感信息技术提出一个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以快速监测与评价区域生态质量.该指数耦合了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土壤指数等4个评价指标,分别代表了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等4大生态要素.与常用的多指标加权集成法不同的是,本研究提出用主成分变换来集成各个指标,各指标对RSEI的影响是根据其数据本身的性质来决定,而不是由人为的加权来决定.因此,指标的集成更为客观合理.将RSEI应用于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并与国家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中的生态指数EI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二者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不同的是,RSEI不仅可以作为一个量化指标,而且还可以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可视化、时空分析、建模和预测.因此,可弥补EI指数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李艳翠  袁金国  刘博涵  郭豪 《环境科学》2024,45(5):2757-2766
滹沱河流域横跨山西和河北两省,自2000年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城市扩建,滹沱河一度断流,但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滹沱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提升.基于GEE平台选取MODIS数据、Landsat数据和夜光遥感数据等,利用生态环境指数(EI)中的生物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以及遥感生态指数(RSEI)中的湿度指数相结合生成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和熵权法对指标赋权并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对2000~2020年滹沱河流域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分级,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其驱动因子进行解释.结果表明:①时间尺度上,2000~2015年滹沱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处于“衰退期”,2015~2020年滹沱河处于“恢复期”.从格网尺度上看,流域内中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逐年提高的状态;流域内西部和东部地区,“衰退期”生态环境质量逐年降低,“恢复期”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②热点分析表明,滹沱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中间高两侧低”的空间分布状态.冷点区域集中分布于东部和南部的城市乡镇地区,零星分布于西侧河谷地区.③地理探测分析表明,单因子探测驱动因子主要为人口密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植被覆盖度(FVC)和地貌类型.交互探测的主导因子为“地貌类型+FVC”.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和《滹沱河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结合流域内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特征等因子,滹沱河流域生态环境评价研究可为因地制宜地改善生态环境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从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出发,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为框架确定该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构建了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对其近9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未来10年生态环境质量作出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02 ~ 2020年的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广西钦州市大芦村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地利用调查GIS数据和相关的统计年鉴,采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进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计算出EI为84.90,生态环境状况为优。为了更加有效与系统的保护这一拥有丰富特色资源和优质生态环境的传统村落,需划定核心资源保护红线和村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锦州市大型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近一年的监测与分析,找出了锦州市大型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为甲醛和二氧化碳,揭示了影响锦州市大型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状况的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模糊数学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体质量的综合评价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因此,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引用模糊评价法。本文采用此种方法对锦州市小凌河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凌河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符合实际情况,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锦州市2005-2006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锦州市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对锦州市每日的空气质量水平和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月平均值和年平均值、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锦州市的空气污染状况与冬季采暖和大尺度的天气现象如季风和降雨量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焦作市2000年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构建了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由3个层次24个指标组成。对焦作市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进行单因素和综合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市的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差,并存在一些主要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善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阳泉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区发展能力、环境问题与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变化三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矿区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矿区1990年、2000年、2010年三年生态环境综合情况分别表现为差、差、中的质量等级,发展趋势良好。因此,矿区应继续实行污染物排放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同时提高废水复用和植被恢复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国际国内研究背景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根据云南生态环境保护的特点和重点,探讨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估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