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环境信息学的研究内容、环境信息的分类以及研究的几个领域,并呼吁加强环境信息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浅谈环境信息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环境信息学的研究内容,环境信息的分类以及研究的几个领域,并呼吁加强环境信息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邢璐  毕军  石磊  刘鸿志 《环境保护》2006,(10):70-72
编者按:在世界各国环境政策与法律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环境与健康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逐渐成为推动环境保护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我国环境与健康管理起步较晚,国外特别是欧盟在环境与健康领域已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本文对欧盟环境与健康战略进行了论述,从战略目标、政策法规制定、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和战略实施原则与要点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分析,以备我国未来环境与健康战略和管理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管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目的,生态系统健康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健康的生态系统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发展基础.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演替过程是优化环境管理的步骤.优化的环境管理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宏观决策和社会经济保障.本文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和应用途径;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和与环境管理的关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目标:健康的生态系统→健康的环境→健康的食品→健康的人类生态系统→健康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常伴有人员伤亡,给社会、经济、人群健康和环境带来巨大破坏,环境风险评价是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并提供有效应急措施的必要工作.对环境风险评价发展的三个阶段:健康风险评价、事故风险评价和综合风险评价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其研究进展、评价方法和研究不足之处,最后探讨了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内,区域环境风险、长期环境风险、不确定性处理和环境毒理学、环境流行病学等方面将成为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流域复合污染控制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大鹏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8):1572-1576
流域环境的复合污染及其所导致的生态与健康风险,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流域复合污染呈现大量常规污染物与微量有毒有害物质共存的突出特征,在污染成因、生态响应和控制途径上更具复杂性.本文综合论述了本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流域环境问题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复合污染的生态与健康效应、解决流域环境问题的集成技术体系构建、流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模式等方面,阐述了需要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和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环境污染事故也到了一个高发期.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损害赔偿保障体系,对贯彻落实环保法的污染责任险至关重要.分析了发达国家现有公害病的补偿资金来源与形式,将其分为环境责任险、环境赔偿基金、环境税收、社会捐赠等,并对以上健康损害赔偿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目前尚未建立完整的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赔偿的经济保障体系.虽然中国在环境责任险领域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真正涉及健康损害的责任险工作却十分薄弱,其它健康损害赔偿的经济保障措施,如用于支付健康损害的环境税收体系、环境赔偿基金、社会捐赠体系等尚不完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就中国现阶段亟待开展的健康损害赔偿模式进行剖析,以期为探索适用于中国的健康损害赔偿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体病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风险评价是成型于1970年代的多学科交叉新兴领域,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经历以意外事故为风险源的事故风险评价,以化学品为风险源和人体健康为风险受体的健康风险评价,以生态系统为风险受体的生态风险评价.以微生物污染为风险源和人体健康为风险受体的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QMRA)也于1990年代开始发展.QMRA确定微生物的摄入量及其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概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描述.作为一种前沿的微生物健康风险评估手段,QMRA为公共卫生政策和标准制定、采取可行的健康干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已被美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应用于环境管理.本文梳理了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历史,系统详细综述水媒传播病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的研究与应用,同时指出当前QMRA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环境的管理是紧密联系的,进行环境管理也就是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通过不断优化环境管理办法也就是不断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在健康的生态系统中区域的发展能保证是可持续性的。本文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基础和评价体系,并对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0.
加强环境与健康基础研究,是确保环境和健康得到有效保护,全面树立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继2007年卫生部、原国家环保总局等18个部门联合制订《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年)》后,环保部又于2011年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表明了国家对环境与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从构建国家环境与健康技术管理体系出发,提出构建省级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估体系。运用环境系统工程的思想,确定对人体、生态环境构成健康风险的污染因子优先开展监测、评估。提出环境健康标准体系,并建立与之对应的环境与健康监测系统、信息系统、技术系统、法律系统、经济系统和产业系统等。提出为开展环境与健康影响的研究,应首先开展环境污染健康效应调查方法、环境污染监测布点与健康调查监测布点及数据的关联与处理、典型区域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及生态环境的健康损害风险评估方法、特征污染物暴露反应关系模型及健康效应剂量一反应关系等研究工作,借以为开展以人体健康指标特征为基础的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对城市健康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建立以人群健康、城市福祉、人居健康、环境健康、生境健康和环境影响六大要素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多指标综合测度矩阵,对包头市2001-2005年评价样本进行宏观分析,得出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杨立新 《环境科学研究》2021,34(12):3012-3028
随着我国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预防和控制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健康风险正在成为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我国在环境基准理论和方法学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而环境健康基准研究仍然存在不足,面临诸多挑战. 在回顾WHO启动环境健康基准项目背景,厘清起草、审阅和颁布环境健康基准的程序,系统总结244个环境健康基准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环境健康基准研究的几点建议:①运用组学和高时空人群精细化暴露评价等技术方法,开展环境致病因素和健康结局因果关系研究;②建立有效评价环境多因素暴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互作用产生健康风险的方法;③加强对影响我国居民健康,以及在环境介质中赋存量高的新型环境污染物健康基准研究;④推动建立符合我国环境质量管理需要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人类的健康与环境的性质和变化密切相关,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分布和分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的同时,大量环境污染物也进入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国内铅污染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损害。通过采用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和恢复费用法,对铅污染的生态环境损失进行了全面评估。以台州典型的铅蓄电池企业为例进行研究,铅污染总损失为121.83万元,其中土壤修复及监测费用占77.1%;人体健康损失占18.9%;农作物种植损失占4.0%。  相似文献   

16.
张文渊 《环境科技》2003,16(2):28-29
自然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在良好的环境中,人们所依赖的物质是不受污染的,自然环境的物质中所含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维持人类生命、保护人体健康起到了一定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携带微生物污染的健身器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需要对健身器材进行消毒处理,提出基于新型化学反应检测的健身器材消毒方法,采用蓝色LED光照射方法对微生物污染的健身器进行微生物探测,以三氟乙酰胺合成卤代醇为底物融合水溶剂进行器材表面擦拭,将健身器材表明的微生物污染物质合成了碘代醇衍生物,从而在降低了对人体的健康损害的同时,避免了微生物擦拭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携带微生物污染的健身器材消毒具有很好的环保效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微生物环境污染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Water-based cleaning of specialty garments is emerging 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dry cleaning. Perchloroethylene, the solvent used in dry cleaning, poses significant human and ecosystem health concerns. This paper is part 1 of a two part series that analyzes the key environmental, human health, performance, economic, and regulatory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future of the garment cleaning industry. This paper inventories the environmental releases and waste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sumption of perchloroethylene in modern dry cleaning machines which ranges from 2.0 to 5.2 kg per 100 kg of clothing cleaned. In addition, water, electricity, and other inputs for both perchloroethylene-based and water-based garment cleaning are compared using data from previous demonstration projects. Toxicolog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perchloroethylene although this classification is controversial. Cancer risks at low levels of exposure associated with modern dry cleaning equipment and good housekeeping practices are unknown and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Regardless of these uncertainties, water-based cleaning is preferable to dry cleaning from a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