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及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环境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迫切需求,河南省实施了水环境生态补偿政策.为更好地促进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分析总结了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历程,并运用对比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客观地对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9):712-712
为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在4个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生态补偿机制是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新时期环保工作任务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社会共识,各级政府就开展生态补偿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乐清市结合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以生态环境功能禁止准入区为切入点,试行生态补偿,以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区域平衡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4.
以规划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为基础,以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为依据,采用多种方法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确定补偿主体、客体及补偿方式,建立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后将生态补偿机制纳入规划文本,实施规划,并对生态补偿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不断修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将有效降低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损失,实现从源头预防和控制生态影响,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流域生态现状,指出了流域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迫切性,叙述了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即生态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效应理论),在对中国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和法律规定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从流域生态补偿金、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只是为社会带来了便利,也无形中增加了水资源消耗的速率与水环境污染的负担。自“十三五”以来,为提高断面水环境质量、提升整体水质环境,各省市相继出台了水环境提升、水污染防治以及生态补偿政策。南京市江宁区顺应中央要求并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制定并实施了断面生态补偿工作方案,建立了由考核指标、补偿方式、核算方法、补偿标准组成的成套断面生态补偿考核系统。明确了补偿标准机制、补偿责任分配以及补偿资金使用等关键问题。为推进江宁区断面水质达标工作与水环境提升的总体目标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环境科学是研究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科学.它把人类环境作为整体来研究,从理论上阐明环境系统内在的矛盾和运动规律,并探讨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环境系统的变化及其后果,正是人与环境这个对立统一的矛盾的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危害日益突出。正是这种清醒,推动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反思和变革,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它预示着人类进入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是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保障者,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文明的塑造者,是日益完善的政治文明的体现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强化政策支撑,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必须强化执法监督,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执行力;必须强化生态补偿能力,构建最具活力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污染治理成本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大样本重叠数据进行最佳聚类分析,以聚类后的样本数据建立拟合曲线模型,并对建立的模型方程进行统计检验,通过统计检验的方程确定为核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模型方程.同时,以河南省辖淮河流域6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确定最佳聚类分组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并对拟合的方程进行检验和选择,最终确定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评价对象、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三位一体的城镇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递阶多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面向应用对象的、融合多指标评语信息的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对2000-2007年义乌市的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义乌市2000 2007年的生态承载力得分在60~70分,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其承载力状况良好;各支持力要素中,环境支持力得分一般,虽然随时间呈现一定波动但基本保持不变.资源支持力得分最差,人类支持力得分最高,且随时间逐年增加.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对其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生态承载力提高措施,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任务是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染污和生态破坏,为人民造成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讲发展。可见,环境科学所研究的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创造舒适的生存条件,保障人类健康的问题。阐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环境医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环境预防学     
环境预防学是一门研究未来环境变化趋势和采取相应对策的科学。广义的环境预防学包括自然灾害预防学和由人类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预防学,狭义的环境预防学仅指由人类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预防学。环境预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预防学研究生态环境预防、环境污染预防、化学品环境危害的预防和环境预防体系等内容。环境预防学的研究涉及到很多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环境预防学可以对环境危害防患于未然,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合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和难点。以川西A市为例,采用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当地从理论上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量。计算得到研究区域生态保护的直接成本为3 502万元/a,间接成本64 704万元/a,研究区域生态保护的总成本为68 206万元/a。计算方法和结果可为确定川西A市的生态补偿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理念与循环经济新发展方式,都是人类在反思生态危机的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阐述了生态文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剖析了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从本质上看,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是一致的,都追求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面对生态文明,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是一个十分紧迫和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生态文明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要求,面向生态文明的环境法制建设基本途径是:(1)以生态文明为终极目标和理想图景确定环境法的法律目的;(2)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实践需要构建环境法律体系;(3)把生态文明的精神理念转化为环境法律原则,以此指导具体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文明目标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历经30年之完善发展,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之法律制度."生态文明"的提出,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立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在总结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对控制污染和保护生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立法、执法以及决策方面的不足.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生态文明目标下改革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想.从创新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改革环境执法体制以及提高政府决策执行能力的角度,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来应考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机制要素、系统结构与概念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解析生态补偿机制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对象、方式、标准、法律与政策等基本要素和系统结构,构建了包括补偿主体子系统、补偿对象子系统、补偿操作子系统和补偿保障子系统的生态补偿机制概念模型,该模型描述了生态补偿机制的自身运行方式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最后指出科学构建和成功实践生态补偿机制亟待解决的若干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与各类保护地重叠特征分析及政策法规梳理研究,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以2018年浙江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为典型案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与保护地重叠特征,归纳整理了国家及浙江省出台的政策法规文件,分类梳理了各部门监管职能分工.结果表明:(1)浙江省各类保...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际上已把生态环境问题上升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今年第9次不结盟会议上,101个国家一致提出采取共同措施保护人类环境.西方发达国家首脑会议把环境保护做为主题讨论,英联邦会议也列为重大议题.联合国第44次大会再一次把生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然后尝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中的基于松弛变量的度量(SBM)模型对合肥高新区、合肥经济开发区、上海金桥、上海莘庄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路径下的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并与合肥市其他8个未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非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效率高于非生态工业园,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采用SBM模型进行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路径下的环境效率评价是可行的,但是由于选取的决策单位数量有限,导致个别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各工业园技术效率差别较大,生态工业园中只有上海金桥生态工业园的平均技术效率达到1.000,对比非生态工业园,4个生态工业园并没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或技术优势,环境效率变化的驱动力各有差异;生态工业园的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量与环境效率变化整体呈反向趋势,这与客观事实相符;鉴于SBM模型中对决策单元和投入产出指标数量的要求,无法对较少数量的工业园之间的环境效率进行比较,这是SBM模型的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