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浩 《四川环境》2012,(1):70-75
深入考察水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分析水环境质量变化的规律,需要比较分析水环境质量的变化及与社会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的相关性,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水环境的变化轨迹。对常州市"十一五"期间水环境环境质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常州市通过大力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污水集中处理力度等有效措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十一五"期间大凌河朝阳段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发现:氨氮浓度呈整体上升趋势,化学需氧量浓度呈整体下降趋势;氨氮从V类水质降低到中劣V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从劣V类水质升高到中IV类水质标准。"十一五"期间大凌河朝阳段水环境质量的变化原因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氨氮去除率不高。基于此,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大凌河朝阳段可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实施污染治理三大工程作为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政  朱国宇  张先起  曾思蓉 《四川环境》2007,26(5):48-50,69
将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应用于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利用基于实码的加速遗传算法来优化投影方向,将多维数据指标转换成低维子空间,通过寻求最优投影方向来计算投影函数值,从而根据投影值的大小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较令人满意,为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江是我国江南跨省级行政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其水质和水量对下游浙江省的生态安全和资源支持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新安江流域内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采用尼梅罗水质指数和超标加权法对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好,达到Ⅱ、Ⅲ类标准,大部分河段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功能要求;下游河段水质略差,但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灰色聚类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赵志坚 《四川环境》1997,16(3):49-51
用灰色聚类法对乐山市境内的岷江、大渡河、体泉河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水质距离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灰色聚类法也是一种对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开展区域水环境合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北京市地表水资源、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得出生态环境用水严重短缺是制约北京市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根本原因,并对此提出全面加强区域水环境合作、改善北京市水环境的基本思路,及与周边地区开展水环境合作的途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区域所处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质污染严重。现阶段的水环境监测存在监测网络代表性不足,环保和水利等部门间信息共享与交流不畅,监测成本高,京津冀三地监测水平差距大等问题。在充分研究京津冀区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现状的基础上,在京津冀协调发展背景下,提出建立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质量控制体系、监测技术委员会,做好一体化的规划与设计等建议,探索水环境监测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合肥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合肥城市化与巢湖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合肥市产业结构对巢湖西半湖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在城市化发展初期,第二产业成为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近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水质改善的驱动力.因此,在合肥城市化进程中第二、三产业比重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与水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的相关知识,根据地下岩溶水系统水化学动态特征和污染机理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自身特点建立了地下岩溶水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并验证此模型,对西龙河峄山断层带水源地的地下岩溶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岩溶水系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好,局部地段较差,且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分布特征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源地补给排泄关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此结论与运用加权均值型指数评价法得到的结论相同,这说明此模型的建立是合理的,评价结果是完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阜阳市水环境特点阜阳市属于准丰水地区,但是,由于调控能力较差,治淮设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阜阳市水环境呈现出“一多”“一少”“一脏”“一降”的特点。“一多”即丰水期降雨量大,上游客水多,易形成洪涝灾害。“一少”即水资源存量少,枯水期地表水径流量少,严重缺水,易形成旱灾“。一脏”即水污染严重,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改变,自净能力下降,易造成污染事故。“一降”即由于严重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显现。水资源量少,水质差,已经成为制约阜阳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保护水资源,提高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是新疆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关键期.基于2015-2020年新疆14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平均数据,采用三年滑动平均方法对新疆“十三五”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表明:全区空气质量优劣依次是北疆>东疆>南疆,其中乌鲁木齐市三年滑动年均优良天数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和田市与之相反,呈下降趋势,且三年滑动年均下降率达...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秦皇岛市的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应该遵循环境优先、不欠新账、强化治理、机制创新、注重规划衔接等原则,高水平编制秦皇岛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落实编制秦皇岛市主体功能区划,深入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环境保护考核机制,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明确环境保护重点项目,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这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本文从网络建设、体制机制、服务效能等方面,对生态环境监测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支撑评价排名、服务精准治污、有序衔接新职能、建设大数据平台、强化数据应用、深化综合评价、理顺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提升基础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秦皇岛市环境质量总体趋于好转。环境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始终保持在350天以上,综合污染指数明显下降;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河流Ⅲ类断面比例提高了43.8%;劣Ⅴ类断面比例降低了35.7%。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标率100%,海水浴场水质良好。但存在局部空气污染严重、部分河段水质恶化等主要环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总量减排、污染物联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按照《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要求,锦州市生态市建设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设置了19项指标,结合锦州市实际情况,对其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类11项指标作出达标情况分析,其中全部达标的有“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项,不达标的有“森林覆盖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的面积比例”、“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噪声环境质量”、“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6项,并着重针对不达标指标结合《锦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内容进行可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是我国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期间仍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本文根据四川省“十一五”总量减排的成效和问题,结合国家对“十二五”总量减排的新要求和特点,从畜禽养殖、城镇生活污染、机动车尾气防治、重点行业减排等方面,对未来减排存在的压力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畜禽污染治理、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构建综合保障体系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锦州市"十一五"减排成果及问题的分析,围绕"十二五"减排目标,从电力行业脱硫设施稳定运行、推进低氮燃烧技术、加快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取缔供暖行业燃煤小锅炉,加快用车淘汰力度及规范油品供应等方面对锦州市"十二五"期间减排潜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形势和发展趋势,本文判断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期,但继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会上升。此外,"十四五"时期也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次要矛盾转化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异并存期。基于此,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和实施"两步走"战略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和原则,以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路径和重大工程,以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我国当前环境形势以及未来重大环境保护问题识别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提出了"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以及规划目标的设想,并从国民经济绿色化、国土空间功能化、保护环境法治化、环境供给市场化、决策监管科学化、治理主体多元化、环境信息公开化等7个方面给出了基本策略建议,可为制定国家"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