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盆地大气湍流特征与污染扩散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三维非表在气动力学数值模式,模拟了稳定、中性和不稳定3种层结下山区盆地的大气湍流和污染扩散特区通过模拟认为,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由风切变引起的机械湍流是湍流动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主受风速的影响,同时,在非中性层结下,热力湍也是充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地形复杂和层荮变化,使得污染扩散与平原地区有较大差异,在稳定层结条件下可以产生高浓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深凹露天矿流场与污染物散布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阶矩湍流闭合方案建立了一个三维非静力高分辨率PBL数值模式,并用此模式模拟了中性层结条件下一个深凹露天矿区实际地形的流场结构与湍流特性,分析并揭示露天矿自然通风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露天矿污染扩散规律提供背景流场。数值模拟的一些结果与同样试验条件下的风洞试验结果吻合甚好。  相似文献   

3.
X169 200400685 城市街区污染散布的数值模拟与风洞实验的比较分析/蒋维楣(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3,23 (5).-652-656 环图X-9 将专门设计的一项中性层结条件下风洞的污染物浓度测量实验,与已建城市小区尺度模式在相同条件下的污染扩散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该模式流场模拟的有效性。结果表  相似文献   

4.
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式Fluent分析中性层结下边界入流风场(即风速和风向)扰动对地面点源释放情景下城市大气扩散过程的影响,其中边界入流条件以风速和湍流动能廓线的形式给出.研究发现CFD模式能够合理刻画实际城市中的特征流型(如涡旋,峡谷效应等),而且模拟的风速、风向和湍流动能均与观测数据吻合较好.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城区内的流场和湍流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污染物空间分布对边界入流风速和风向的扰动十分敏感.而这可能是造成已有研究中浓度模拟值与观测值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模拟城市大气扩散过程时应当考虑边界入流风场不确定性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了解污染物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湍流扩散规律,2010年9月开展了一系列SF6示踪扩散试验,获取了SF6浓度数据,以此实验数据为基础,计算出SF6浓度分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扩散标准差、地面峰值浓度等参数,并与P-T-C扩散参数进行对比,总结得出了污染物在山区和平原连接处中性、稳定、强稳定等气象条件下湍流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6.
海盐化学组分的湿沉降通量。图之表6参5X 16 95()2686烟羽在夜间雾天状况下的扩散数值研究/周斌斌〔上海城市建设学院环境工程系)声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委会一1995,15(1)一l一7 环信X一9 用夜间雾的数值模式研究了高架源在雾形成前后的扩散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雾的出现影响了大气近地层的层结,使原来很稳定的大气变成不稳定大气,但雾顶以上仍是逆温状态。这样导致雾顶附近的高浓度污染物向地面输送加剧,造成地面污染。这种情况非常类似于日出后出现的地面熏烟。研究结果从大气扩散方面解释了近年来在雾天监测中发现的地面高浓度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7.
大气消光系数垂直分布模型是利用卫星反演近地面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键技术环节,同时也是分析边界层湍流场结构的重要途径,但其适用性问题至今尚不清晰.基于Logistic曲线模拟大气消光系数廓线的初步研究成果,结合太阳光度计(CE-318)观测的大气光学厚度(AOD)资料以及近地面能见度数据,提出了大气消光系数垂直分布Logistic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针对成都市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在不稳定和中性层结条件下,Logistic模型和目前通用的负指数模型对大气消光系数垂直分布的模拟效果总体相当;但在持续稳定层结条件下,Logistic模型的模拟效果则显著占优.进一步分析指出,大气消光系数垂直分布Logistic模型更优的适用性主要在于其对近地层大气消光的复杂垂直形态具有良好的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8.
空气质量模式中湍流引起的垂直混合与湍流扩散系数K密切相关.为避免针对强稳定边界层计算中可能出现“无湍流大气”(即K=0)的异常结果,模式通过预设最小湍流扩散系数Kzmin,定义了K值的下限.检验表明天津空气质量模式整体模拟效果较好,但02:00—08:00存在系统性偏高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天津大气稳定度特征分析和模式评估基础上,利用气象塔和系留获取真实湍流扩散系数,试验性修正重污染期间Kzmin取值,以期探索提升稳定层结条件下天津空气质量模式PM2.5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天津不同大气层结稳定度占比分别为4.91%(强不稳定)、9.33%(不稳定)、18.86%(弱不稳定)、50.29%(中性)、13.00%(较稳定)和3.61%(稳定).大气稳定条件下PM2.5浓度(62.6μg·m-3)相较不稳定和中性条件(38.8μg·m-3)升高61.3%,02:00—08:00稳定大气层结占比显著提升(28.2%),模式对该时段PM2.5浓度模拟存在系统性高估现象(9.3%)....  相似文献   

9.
<正> 一引言行星边界层中温度的垂直分布,特别是逆温层的高度和强度,在确定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上起主导作用。众所周知,从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程度取决于大气的扩散能力,而影响大气扩散的主要因子是湍流。湍流的结构是受大气的温度层结所制约,通常又把温度的垂直分布即大气稳定度作为衡量污染物质在大气中扩散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贵州省近年来在高、中山地区及丘陵,河谷,盆地(坝子)地区进行21次平衡气球扩散试验结果的初步总结,给出贵州省三类典型地形上不同稳定度的扩散参数。结果能较好反映山区复杂地形对扩散的影响。山区复杂地形上地面粗糙度对扩散参数的影响尤为明显。山区复杂地形上的大气扩散参数比平原地区明显增大,所获得的贵州山不同地形特征的扩散参数与国内外类似地形上的试验结果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1.
前言大气混合层高度与逆温的形成和消散过程有密切关系,混合层底面对烟气的向上扩散起着抑制作用,混合层高度的变化影响着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它是影响大气扩散的一个因素,其变化规律值得我们弄清楚,本文将对混合层高度的季节变化进行一些探讨。《云南环保》1989年第2期上刊登了《山区大气混合层深度估算方法研究》一文,(下面简称《研究》),在该文的研究结果与分析中提出:混合层深度的平均值在冬季最小,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并解释为:冬季气温低,温度层结稳定,混合层主要由机械湍流形成,因而深度较浅,而夏季气温高,温度层结不稳定,热力与机械湍流共同起作用,使混合  相似文献   

12.
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气温层结与地面加热作用对街谷环流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针对高宽比为0.5和1.0的两种街谷,总共进行了18组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气温层结,地表加热是决定街谷附近污染物扩散能力的更为重要的因素,地表加热作用可显著提高街谷的扩散能力.在地表存在加热的情况下,流场结构、空气交换系数、湍流强度总体上均朝着有利于清除街谷内污染物的方向发展,即使是在稳定层结下,地表加热作用所产生的热力环流也会使得污染物能够被有效地输送和扩散到街谷之外,从而使得近地面的污染物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用夜间雾的数值模式研究了高架源在雾形成前后的扩散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雾的出现影响了大气近地层结,使原来很稳定的大气变成不稳定大气,但雾顶以上仍是逆温状态,这样导致雾顶附近的高浓度污染物向地面输送加剧,造成地面污染。这种情况非常类似于日出后出现的地面熏烟。研究结果从大气扩散方面解释了近年来在雾天临测中发现的地面高浓度污染现象,说明雾天是造成地面严重污染的重要天气之一。  相似文献   

14.
水雾扩散及其对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三维有量方程闭合大气界层模式攻随机游动模式组成一个大气扩散实用模拟系统,模式考虑了测流夹卷,雾漳蒸发,重方学降等物理过程,模拟研究了水电站泄洪产生的水雾的扩散及其对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中性层结条件下,国扩散距离为258m,水雾最远影响距离为1km左右,使环境相对温度增加1%~3%,大气稳定度对水雾扩散有很大的影响,不稳定情况下,水雾扩散和影响范围较小;但因国蒸发量大,国扩散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扩散和大气湍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较大。在以往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往往只利用现有的理论模型把实际的情况理想化,公式化导致预测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地形越简单,偏差越小;地形越复杂,偏差越大。针对以上情况,从相关的模型入手,主要探讨复杂地形条件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从而研究复杂地形因素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扩散模型的原理及参数、大气稳定度、扩散参数、复杂地形的处理和建筑物下洗等,得出2008版大气技术导则在原理和技术上,比1993版的大气技术导则的先进性、优越性及在今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本研究的成果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陆丘陵河谷地区小风条件下的大气扩散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湖南中部丘陵河谷地区的气象特点,开展了小风条件下大气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并与示踪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模拟采用美国EPA推荐的非稳态拉格朗日高斯烟团模式CALPUFF,以加密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边界层垂直廓线观测资料和铁塔多层湍流观测资料作为模拟气象场的输入.中等风速和小风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地表类型及资料的分...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跨区域气象环境污染扩散特征分析方法,在给定假设条件下,构建了跨区域气象环境污染扩散空气流场模型、浓度场模型、大气层结模型和大气位温模型;基于所建模型,应用区域边界层模式对跨区域气象环境污染扩散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Pasquill-Turner法对大气状态稳定程度进行判断和等级划分,即根据模拟区域太阳高度角数据、风速信息和云量参数等对大气状态稳定程度进行分类,计算模拟区域混合层高度,即可得到跨区域气象环境污染扩散特征。同时数值模拟实验,得出了风速大小和障碍物有无,以及障碍物大小对跨区域气象环境污染扩散的影响情况,并找到了影响跨区域气象环境污染扩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性原则/宣捷·“(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11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一1993,6(6)一l一4环情X一6 风洞模拟实验是研究起、降尘过程最有效的手段。前人只研究了低湍流度气流中,平坦表面的实际起尘过程。作者提出一组扩展的相似性原则,用于模拟大气边界层湍流及复杂地形对起、降尘过程的影响及防尘风障在此条件下的减尘效率,并得到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图1表1参I4X 16 9401960汽车尾气的初期扩散与扩散参数/程紫润一(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刀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1994.l4(l)一17一21 环情X58 通过风洞模拟实验,分析研…  相似文献   

19.
X169 200501312 街道峡谷中汽车排放的CO气体扩散特性的数值模拟/陈朗…(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学报/北京理工大学.-2004,4(4).-70-73 环图X-142 为了研究平行街道中汽车排放的污染气体扩散特性,本文采用RaNG k-ε湍流模型和污染气体扩散方程对几种不同结构的平行街道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得到厂峡谷内的流场和质量浓度场分布。结果表明,与单个街道峡谷相比,平行街道内污染气体扩散特性有很大不同,通过增加街道单侧建筑物的高度,可使污染气体容易扩散,减少污染气体在峡谷巾的聚集。图9参8 X169 200501313 基于高斯线源模式的主要尾气扩散模型综述/王文…(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环保/  相似文献   

20.
利用数值积分方法求解复杂地形上三维大气热力--动力学方程组以及扩散方程,模拟复杂地形上的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情况,并与现场污染物和污染气象测试结果比较分析,模式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基本相符。将该模式应用于扩建工程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使评价结果更趋合理,准确,该模式能够反映复杂地形上不同大气稳定度下的污染物输送,扩散规律,因此可作为解决复杂地形上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