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自来水厂常规净水工艺除有机污染物效果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羽堂  许建华 《化工环保》1999,19(2):104-107
采用GC-MS/COMP技术对宁波梅林水厂姚江水源水及各净水工序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姚江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为苯系物、多环芳烃、染料及中间体等,水厂现有的常规净水工艺对上述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姚猛  凌二锁  徐知雄  黄斌 《化工环保》2019,39(6):713-718
针对成品油库污水排放量不规律,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和石油类含量高的问题,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三级处理工艺对油库原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预处理单元包括调节池、四级隔油池和溶气气浮机,将原一级隔油池改造为调节池,有效解决了油库短时间大量排水对隔油池的冲击;生化处理单元包括水解酸化池和内循环三相生物塔,在提高污水可生化性的基础上利用新型高效好氧污水处理装置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深度处理单元利用臭氧催化氧化塔和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对生化处理单元难以去除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经该组合工艺处理后,水中COD和石油类去除率分别达到97.5%和96.0%,处理出水各项指标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制药废水有机污染物特性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某制药企业废水生物处理站进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气相色谱—质谱图谱,提出了根据废水水质特性有针对性地确定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的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进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物质,且主要来源于车间5排放的COD比重大、水量小的工段废水;采用旋转蒸馏预处理法处理车间5废水,可使...  相似文献   

4.
秦文淑  李金成 《化工环保》2016,36(3):350-354
采用喷淋工艺处理PVC塑料生产废气,将专利的吸收液与改型的喷淋塔相结合,在中试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际工业化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某PVC塑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废气,吸收液在喷淋塔循环液中所占体积分数为15%时,废气中各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达85%以上,对于难处理的苯系物也能较好地去除;处理后废气中各污染物指标的含量满足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和DB 44/27—200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该工艺装置运行费用较低,仅为电费和少量药剂费用,吸收液可循环使用,设备保养及维护简单,可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5.
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17种醛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一种用于测定空气中17种醛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PDA)分析方法.该法以2,4-二硝基苯肼(DNPH)的盐酸溶液作为吸收液,将醛酮类化合物转化为醛酮-DNPH衍生物,以醛酮-DNPH的特征吸收波长和色谱峰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工作曲线法同时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测定液中各醛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0.05~2.00μg/mL的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1.5%~98.9%,相对标准偏差为3.6%~9.4%,检出限为2~10μg/m3,可用于化工装置尾气及环境空气中醛酮类有机污染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张莉  陆晓华 《化工环保》2002,22(2):115-118
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有机污染物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实例及使用范围,对比分析了超临界水氧化法与焚烧法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技术特点,经济实用性,指明了超临界水氧化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有机污染物处理方法,在化工环保等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化工环保》2007,27(1):98-98
该发明提供了一套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依次为厌氧生物反应器、好氧生物反应器、膜分离反应器。该装置能通过生物处理过程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用膜将固体与液体彻底分离。用该装置处理有机废水,可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避免膜表面的结垢和剥落等问题,并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对某石化企业含腈废水的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估,从污染物的来源、组成、处理效果等方面研究了污染物的转化规律,揭示了现有工艺在含腈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企业污水处理场的废水来源较多,丙烯腈生产废水经四效蒸发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是其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含有相对较多的含氮共轭体系;与其他废水混合后,经氨化作用,有机腈转变为有机胺和铵盐;A/O工段矿化度较高,COD的去除率高达73.0%,但有机胺含量仍较高;在缺氧池—生物流化池—硝化池工段,COD进一步被去除,胺类物质浓度大幅降低,但总氮脱除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动态     
叶晶菁 《化工环保》2013,(4):303+348
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廉价方法Chemical Engineering,2013,120(3):15美国MIOX公司将紫外线与氯(而不是过氧化物)联用,开发了一种消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紫外辐射-氧化技术。该公司的高级氧化(AOP)工艺有望比传统的AOP处理方法更为廉价。该AOP工艺将紫外氧化法与用于给水消毒的在线氯气发生系统相结合,后者是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在线氯气  相似文献   

10.
高会杰  孙丹凤 《化工环保》2014,34(4):336-339
采用氨化—硝化—反硝化三段联合生物工艺处理分子筛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胺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氨化过程中,当进水COD稳定为1 200~1 600 mg/L时,出水COD低于300 mg/L,COD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当进水ρ(有机氮)为100~160 mg/L时,出水ρ(有机氮)均低于30 mg/L,有机氮去除率大于80%,在整个氨化过程中,出水ρ(氨氮)较进水ρ(氨氮)提高了35~200 mg/L;硝化过程中,当进水ρ(氨氮)小于等于300 mg/L时,出水ρ(氨氮)最终稳定在15 mg/L以内,氨氮去除率大于90%;在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最终出水COD低于80 mg/L,出水ρ(总氮)低于25 mg/L。  相似文献   

11.
以聚氯乙烯离心母液废水中含量较高的3种有机物(聚乙烯醇、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作为目标物,考察臭氧氧化工艺对3种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量和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处理3种废水的最佳反应时间和臭氧投加量分别为:聚乙烯醇25 min,136 mg/L;异辛醇60min,312 mg/L;α-甲基苯乙烯60 min,32 mg/L。在此条件下,3种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8%、85%和95%。此外,碱性条件有助于臭氧氧化工艺对3种有机物的降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经臭氧氧化,聚乙烯醇断链后进一步反应生成了草酸单乙酯,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分别生成了和苯乙酮。  相似文献   

12.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organic compounds removed from the leachate when treated with Fenton–Adsorption by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mass spectrometry (GC–MS) in order to identify toxic compounds that could be harmful for the environment or human health.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aw leachate was carried out before and after the Fenton–Adsorption process. The effluent from each stage of this process was characterized: pH,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5),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Carbon (TC), Inorganic Carbon (IC), Total Solids (TS),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and Color. The organic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GC–MS.The removal of COD and color reached over 99% in compliance with the Mexican Standard NOM-001-SEMARNAT-1996, which establishes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limits for contaminants present in wastewater discharges to water and national goods. The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from the Fenton–Adsorption effluent proved that this treatment removed more than 98% of the organic compounds present in the initial sample. The mono (2-ethylhexyl) ester 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persisted, although it is not considered as toxic compound by the NOM-052-SEMARNAT-2005. Therefore, the treated effluent can be safely disposed of into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页岩气钻井废水经混凝沉淀后的出水(COD=759.63 mg/L),重点研究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与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11.2、臭氧通入量为8 mg/min、反应时间为5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42.51%;羟基自由基抑制剂CO_3~(2-)、HCO_3~-和叔丁醇的引入抑制了废水COD的臭氧氧化去除,尤其是叔丁醇的加入使COD去除率显著下降,说明废水中有机物的臭氧氧化去除过程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臭氧氧化法对钻井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去除过程符合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4.
对某腈纶污水处理厂的现有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估,考察了污染物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经一级生化处理后,废水中的COD、TOC和BOD5去除率分别为51.1%、32.1%和98.1%,但二级生化处理对COD和TOC的去除没有贡献。一级生化处理过程中氨化作用显著,有机氮逐渐向氨氮和有机胺转化,含氰基的大分子逐渐降解为较小的分子,且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向类腐殖酸荧光物质、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物质转化,同时生化出水中新增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但一级生化出水中碳氮比很低,几乎没有可生化性,导致二级生化处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棕榈油废水。考察了该工艺对废水COD、固体悬浮物(SS)、有机氮等的去除效果,关键工艺参数,同时探讨了盐浓度对废水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COD去除率高于95%,BOD,和SS去除率均高于98%,油脂去除率高于90%,有机氮去除率82%,处理后的出水满足马来西亚回灌水国家标准。因出水中含大量的钾,将其用于农田灌溉时,不仅可减少肥料的用量,而且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二级出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二级出水,以比臭氧消耗量为基础讨论出水水质的改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比臭氧消耗量为6.5 mg/mg 时,出水的吸光度在400 nm处减少90%以上,在254 nm处减少85%以上;出水的溶解性有机碳质量浓度为11.23 mg/L、COD为16.3 mg/L;臭氧分子直接氧化对降低色度和去除有机物起到一定作用,采用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二级出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循环式复合水解酸化—CASS—絮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江苏省某化工园区污水厂的实际废水(COD260~815 mg/L、ρ(氨氮)19.15~40.41 mg/L、TN 22.51~50.66 mg/L、TP 0.79~3.21 mg/L),考察了污染物浓度的沿程变化,评价了各工段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废水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平均COD、氨氮、TN、TP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3.29%、95.34%、61.29%、82.70%,平均出水COD、ρ(氨氮)、TN、TP分别为56.2,1.27,14.34,0.33 mg/L,出水水质接近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采用活性焦吸附—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对煤气化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在活性焦投加量2 g/L、吸附时间2 h、BAF生化停留时间4 h的条件下,总COD去除率为85.4%,最终出水平均COD为45.2 mg/L,满足后续双膜法回用工艺要求(COD≤50 mg/L)。活性焦对致色的大分子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后废水的色度从300倍降至60倍,同时耗氧速率加快,可生化性提高。活性焦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出水没有急性毒性。三维荧光光谱显示:各单元对于酚类的去除均有贡献,小分子组分中的酚类几乎全被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