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ComparisonofsomeatmosphericchemicalmodelingschemesShenJi,ZhaoQianxue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mentalSciences,ChineseAcademy...  相似文献   

2.
几种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素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从吸附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干渣、沸石、页岩陶粒和白云石四种基质对水体中磷素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干渣对磷素的吸附量最大,其次是沸石和页岩陶粒,白云石对磷素的吸附量最小。作用48h后,干渣对磷素的吸附量分别是沸石、页岩陶粒和白云石的3.9倍、6.7倍和11倍。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速率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素的等温吸附动力学特征,但从相关系数来看,Elovich方程的描述更为准确。四种基质对磷素的吸附速率依次为:干渣>页岩陶粒>沸石>白云石。  相似文献   

3.
潮汐河网具有其独特的水物理及水化学特性。本文采用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域20个水样的BOD降解实验数据,并用BOD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潮汐河网水体BOD降解过程的延滞期消失,远离污染源河段河水的BOD降解过程两阶段区分不明显,降解过程符合BOD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此外,潮汐河网河水的降解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4.
一组含氟取代苯化合物土壤吸附系数的QSP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含氟取代苯化合物的环境行为,测定14个含氟取代苯化合物的土壤有机碳吸附系数Koc的值,运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及分子连接性指数和量子化学参数进行了定量结构-性质相关分析,得到2个回归方程。回归方程表明Kow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结合可较好地预测含氟取代苯化合物的Koc而量子化学参数的引入证明了极性作用地土壤吸际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A numerical integration scheme, designed for the gas-phase chemistry module in a 3D regional tropospheric chemistry model, is presented. Species in the chemical system are partitioned into “slow” and “fast” species, according to their lifetime under typical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 Newton-Raphson iterative scheme (implicit) is used for the fast species, while an explicit scheme is used for the slow ones. The hybrid implicit/explicit approach is tested against the Gear integration scheme for several rural and urban conditions (with and without emission/deposition). Comparisons with an exponential approximation scheme are also presented. The present integration scheme is shown to be accurate and efficient. With a 30 min integration step, the implicit/explicit scheme is at least 10-times faster than the Gear integration (with an equivalent integration step).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RBT model for studying the dispersion of a pollutant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under conditions of spatial homogeneity. The MRBT is shown to be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odel based upon a non-stationary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dispersion equation in a finite mixing layer. The results of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of validation testing, made with field measurements of tracers carried out at the Nuclear Research Centre in Karlsruhe (Germany),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ity of MRBT with respect to traditional Gaussian models. The model is currently implemented in FORTRAN 77 for the personal computer and is suitable for an initial assessment of short-term atmospheric dispersion with limited computing resources.  相似文献   

7.
金鱼藻对Cu2+的生物吸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u2 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金鱼藻对Cu2 的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37,表明该吸附为多种反应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2种吸附等温式拟合吸附热力学的实验结果表明,以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更好,相关系数为0.9977,其最大吸附量为7.79mg/g.在解吸实验中,各浓度组的解吸率均在1%以下,表明金鱼藻对Cu2 的吸持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8.
瓦斯爆炸是一种复杂的链式反应,为了探求其链式反应的动力学特性,采用详细的瓦斯爆炸链式反应机理(包括53种组分,325个反应),利用软件CHEMKINⅢ中的SENKIN子程序包,利用SENKIN子程序包中的敏感性分析程序块对瓦斯爆炸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进行分析,找出对瓦斯爆炸过程反应动力学特性影响较大的反应步。通过数值计算和模拟,对瓦斯爆炸过程中反应物浓度、自由基以及致灾性气体的生成和变化做了敏感性分析,得出了影响瓦斯爆炸的关键反应步为R158,R53,R98,R57,R155,R156,R38,R32,R119。  相似文献   

9.
IntroductionCountlessincidentsinvolvinghazardouschemicalshavehappenedallovertheworld,andtheyareoccurringorwilloccureverywhere...  相似文献   

10.
碱性条件下化学法处理大同齿轮厂混合电镀废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大同齿轮厂电镀车间外排废水中既含CN- 离子 ,又含Cr6+及Ni2 +、Zn2 +、Cu2 +等重金属离子的现状 ,在碱性条件下 ,采用先氧化破氰 ,再还原六价铬至三价铬 ,最后混凝沉淀的处理工艺 ,使处理后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程丽杰  黄廷林  程亚  李埜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524-4529
通过动力学和动态柱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挂膜方式成熟滤料去除地下水中As(Ⅲ)效能.并采用SEM-EDS?XRD及FTIR等表征手段对滤料形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滤料的形貌具有较大差异.采用化学挂膜的滤料去除As(Ⅲ)性能更优.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两种滤料除As(Ⅲ)动力学过程,自然挂膜滤料和化学挂膜滤料拟合速率常数分别为8.568×10-6和14.248×10-6mg/(g·min).Yan模型对动态柱实验穿透曲线的拟合系数R2>0.999.通过脱附再生实验,发现0.5mol/L的NaHCO3作为脱附剂可使滤料有效再生.对比过滤前后滤料的XRD分析结果,滤料结构变化不大,除砷能力稳定.滤料表面铁锰氧化物含量直接影响滤料除As(Ⅲ)性能.两种滤料在除砷过程中均消耗了羟基.本研究为不同方法去除地下水中As(Ⅲ)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一定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Pt/Al_2O_3催化剂用玻璃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丁烷、反-丁烯-2及顺-丁烯-2深度氧化动力学。深度氧化服从L-H机理模型。用正交设计法估计了动力学方程中的参数值。用脉冲色谱法研究深度氧化的L-H机理,并测定了吸附热。求出了深度氧化的CO_2生成速度。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PVA为载体 ,采用冷冻 解冻法混合固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 ,在鼓泡床中研究了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的动力学。结果表明 :在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过程中 ,内扩散对反应的影响非常小 ,脱氮速率受化学反应控制。反应的动力学可以用Monod方程来表示 ,其动力学常数Ks 和vmax分别为 30 3 0mg L和 0 0 96mg L·s。用模型计算的脱氮速率与实测值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4.
氨法脱硫反应特性的化学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用氨法脱除烟气中SO2过程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氨法脱硫反应活化能较低,只要温度控制适当,氨法脱硫具有很高的平衡常数(或转化率)和良好的动力学特性.同时,根据实验结果拟合整理出了实验温度范围内氨法脱硫反应的Arrhenius方程,分析了温度对氨法脱硫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化工行业危险废物调查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化工行业危险废物调查实践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化工行业危险废物调查的快速浏览法.该法通过对化工企业工业流程的每一工序的物料投入与产出分析,得到产品整个生产工艺的物料平衡图,据此可分析物料转化率、危险废物产生环节、产生量、产废系数等.介绍了该方法的建立过程、主要调查步骤及其在化学农药厂的实际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对渗沥液氨氮的吸附试验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提高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的C/N,增加渗沥液的可生化性,应用粉煤灰吸附处理实际渗沥液中的氨氮,分别研究投加量,温度,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反应180min时,吸附达到平衡,氨氮去除率达到63.44%,单位吸附量为8.7428mg/g,可有效地调节渗沥液的营养比例,有利于生物处理作用;动力学数据拟合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动边界模型推算表明,液膜扩散为吸附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采用Dünwald-Wagner公式,估算有效扩散系数(Dc)为3.058×10-9cm2/s.  相似文献   

17.
环境监测优化布点黑箱理论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新华 《环境工程》1999,17(3):56-57
提出黑箱理论模型优化环境监测布点,根据Moore Penrose广义逆理论提出二次多项式方程的最小范数算式。应用于大气监测优化布点的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监测优化布点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农药西维因及敌草隆在草木灰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分析了草木灰的孔隙结构、表面性质及化学组成,选择理化参数接近,空间构型不同的2种农药西维因和敌草隆作为吸附质,研究其在草木灰上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两者在草木灰上吸附模式理截然不同,线性吸附方程及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拟合平面型分子西维因的吸附等温线及动力学曲线,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及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对非平面型分子敌草隆的等温线及动力学曲线拟合程度最高,说明平面型分子的吸附可能以简单的线性分配为主,而非平面型分子可能以多过程非线性吸附为主;等温线及动力学拟合参数显示,草木灰对平面型分子西维因的吸附量远大于非平面型分子敌草隆,说明吸附质分子的空间位阻效应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多环芳烃(PAHS)4种理化参数(K;W、Sw。X Vv。)与 LCO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 4种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种参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刀66、08083、09488、0.9570,经r检验,后两种属高度显著相关.用所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7种PAHS的LC。进行估算,估算值与实测值相比,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8.84%、32.23%、1761%、198%,用l和V*.H对LClj进行估算的估算精度也较高。经比较,提出用(。估算P*比对麦穗鱼*CO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山地土壤表层水溶性有机物淋溶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伊春河流域河水、井水、坡面漫流、土壤淋溶液等样品中的水溶性有机物含量,据此结果建立了河水溶解态有机物来源的概念模型。并根据不同流速条件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物淋溶模拟实验的结果,探讨了水溶性有机物从山地土壤中淋溶的动力学过程。研究发现,吸着在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表面的水溶性有机物的淋溶包括三个连续的动力学过程:即从复合体表面进入土壤毛管水的解吸作用,自土壤团粒结构内部转移到土壤重力水中的扩散和相迁移过程,以及被流动相携带淋溶的对流过程。这一物理模型可以表述为包括三个加和项的简单表达式,模型中的迁移速率常数与流动相线速度的某一方次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