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职业枯竭(Job Burnout,亦译为工作倦怠)是职业压力的极端状态。一般认为,职业枯竭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职业枯竭的研究始自于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H.J.Freudenberger)和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拉奇(Maslach)等人,当时主要基于那些在服务业及医疗领域人们的经历,因为这些职业属于情绪性工作(Emotional Work),具有较多的人际压力源存在,长年  相似文献   

2.
<正>职业病防治工作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是重大社会民生问题。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至关重要。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矛盾突出,尘肺病和职业中毒事故易发多发,尤其在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表现更为突出。本文选取典型的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抚顺市进行职业病防治分析研究,以期给类似城市以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职业活动中 ,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 ,或对其工作缺乏兴趣 ,常可引起心理状态的不良反应。其表现是对工作感到厌烦 ,工作不起劲 ,什么都懒得去做 ,工作效率低 ,工作错误多 ;经常感到头痛、疲倦、全身无力、心理有压力、心情压抑 ,常有莫明其妙的肝火、嗜好大增。为了应付工作的压抑 ,便大量的饮酒、吸烟 ,甚至服用镇静剂。心理学家将此称为职业厌倦综合症。医学研究表明 ,各种慢性疾病与工作压抑有明显关系。患有职业厌倦综合症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 ,包括周期性偏头痛、过敏症、胃溃疡、高血压症、腰背痛等。随着职业应激源的增多…  相似文献   

4.
工作倦怠感,也称职业倦怠感或职业枯竭.这一概念最早是用于形容长期滥用药物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比如情绪耗竭、动机丧失等.在国内,由于近年来改革开放、经济转型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组织变革速度加快,职业不稳定感也随之加剧,这使得人们面临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而工作倦怠感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员工的工作倦怠感,不论对于员工个人还是对于组织,无疑都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心理研究所课题组经过4年时间调查人群涉及企业员工、医疗卫生人员、教育工作者、农民、公务员等职业群体共7999人,得出一份中国人精神压力调查报告。社会转型期的"特色压力":社会环境、工作压力、个人成就的压力尤为突出有4种压力在89种压力源的大小排行中名列前茅,它们分别是对社会公德的忧虑、社会保障的担忧、社会稳定的担心以及社会分配不公的影响。在工作压力中,工作任务、劳动强度、工作责任和竞争等内容的压力感受较为明显。此外,劳动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施工现场工人不良职业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利用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构建工作压力、不良职业心理与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工作安排、工作环境、管理政策及人际关系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良职业心理及不安全行为均显著相关;个体因素带来的工作压力对不良职业心理无显著影响,但对不安全行为有显著影响;不良职业心理在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即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不仅存在直接显著关系,且工作压力还可以通过产生不良职业心理从而影响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7.
也谈压力     
<正>4月28日为"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今年的主题是"工作场所压力,共同的挑战"。根据全球办公场所提供商雷格斯去年的调查结果,全球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觉得过去一年里工作压力增加了。工作压力既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也是影响工作绩效和职业健康的一个消极因素。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调研数据显示,该  相似文献   

8.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具压力的工作,人的心理常遭受种种不良情绪的影响,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带来损失。心理健康是职业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本刊为满足读者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迫切需要,特开设"心理空间"栏目。为保证栏目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本刊特邀请国内权威心理学应用产品与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商——北京阳光易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本栏目。  相似文献   

9.
<正>从2003年起,全国总工会借鉴江苏省工会系统开展"一法三卡"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安全检查提示卡、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危险源点提示卡"一法三卡"安全生产工作方法,旨在通过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解决企业在安全及职业卫生检查中,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使每位职工都能清楚本岗位存在哪些隐患和职业  相似文献   

10.
<正>在实际工作中,情绪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利珀把情绪定义为"情绪是一种具有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和指导行为"。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是感觉及其特有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及行动的倾向性"。由于情绪现象的内部机制被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出来,情绪作为人的重要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提出的"零伤亡愿景"的本质是一种变革性的预防方法,它整合了安全、卫生和福祉三个维度,贯穿工作的各个层面,七大黄金准则,作为一种实用且颇为有效的管理工具,为雇主和管理人员不断改善企业内的工作安全和职业卫生状况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认为,节后"收心"应从安全抓起,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消除员工节后松懈浮躁心理,从而为之后的安全生产工作奠定基础。图为某企业员工节后检查设备。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每当节日过后,面对员工普遍出现的"节后忧郁症""节后松懈症",节后收心就成为了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节后"收心"应从安全抓起,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消除员工节后松懈浮躁心理,从而为之后的安全生产工作奠定基础。首先,企业应在节日过后,结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9月20日,北京市"市级职业健康宣讲团"开启了巡回示范宣讲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职业健康科普形式,职工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职业健康宣讲比以往的培训课程更加生动。"……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的画面——乌烟瘴气的车间。那时如果我像现在一样从事职业健康工作,知道那种环境下干活儿危害这么大,大到可以夺去人的生命,可  相似文献   

14.
<正>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的新挑战2014年欧盟《工作压力和心理风险管理》和2014年欧洲基金会《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指出,雇员的工作社会心理风险(包括工作压力、工作疲劳、工作骚扰、冷暴力、工作欺凌、缺乏工作协助、工作负荷过大、缺乏工作管理),不但导致健康损伤,而且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2007年欧共体《新职业安全与健康有关心理风险的专家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一旦听说某某地方发生了事故,人们就会把别人发生的事故当作故事来说,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这其实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往往就在人们"幸灾乐祸"之时,安全之弦就会放松,安全隐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工具包",提供的不仅仅是科学理念,更是一整套操作性很强的改善职业安全卫生和工作条件的有效方法。通过较低的投入和并不复杂的改善,帮助企业降低工作场所生产安全事故和工作相关疾病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劳动者健康。从2013年起,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利用三年时间,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联合开展"工会对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工具包试用性研究与推广应用"的项目。全国总工会希望借助这一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7.
探讨职业卫生监管新模式,为提高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实效提供对策建议,通过将职业病产生作为风险结果,以避免职业病发生作为控制目标,采用关键点决策树方法分析和识别企业防控职业病风险关键控制点,并采用AHP法确定各控制点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企业职业病风险控制质量评判方法。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思路,构建"教育增强意识,指导提升能力,执法督促落实"三位一体职业卫生监管模式。采用关键控制监管模式,监管措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有效消除或降低企业职业病风险,是一种切合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实际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工伤,又称"工作伤害"或"职业伤害",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责任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七种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护》2015,(6):12-13
在工业化进程中,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工具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行业广泛应用,有效帮助中小企业减少工作场所生产安全事故和工作相关疾病,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劳动者健康,取得了劳资两利双赢的结果。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借鉴国际劳工组织的这一先进理念,联合开展"工具包"适用性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以推动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改善职业安全卫生条件。对此,湖北省总工会在各地市、行业企业积极推广"工具包"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20.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切实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研究与管理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标志之一,而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的保护。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一要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二要借鉴经验完善体制,三要加大相关职业安全健康科学技术研究。只有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保护,贯彻落实"科技兴安"战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才能确保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