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4年,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申遗成功,其再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被广泛讨论。对此,文章分析指出对大运河进行复灌可以解决其长期以来的水体污染及断流问题;同时,通过地表水补注地下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华北地区的地下水超采困境;疏通复灌后的大运河除了供水和生态环境效益以外,还可以带来沿线城市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河套灌区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灌域地下水水位、水质资料(1996-2005),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灌域10年间地下水矿化度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1.灌域内地下水矿化度在1996-2005年间呈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8.5 g/L下降到2005年的约5.3 g/L),且变异系数不大;2.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受降水、蒸发、地下水位和引黄水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蒸发与地下水矿化度达到极显著相关;3.1996年和2005年两个时期的地下水矿化度的实际变异函数和理论变异函数(球状模型)拟合较好,F检验达到显著水平。Kriging差值结果显示,两个时期矿化度的空间分布差异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3.
我国污水灌溉在规模上发展很快,由于污灌用水水质严重超标,并大多未经处理直接引用,其引发和加剧的土壤、地下水、农作物的污染日趋严重,如何有效避免和改变这种盲目污灌,实行科学合理污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就其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污水灌溉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污水灌溉在规模上发展很快,由于污灌用水水质严重超标,并大多未经处理直接引用,其引发和加剧的土壤、地下水、农作物的污染日趋严重,如何有效避免和改变这种盲目污灌,实行科学合理污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就其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油脂对红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溉水油脂浓度(0,1.0,3.0和10.0g/L)、灌水频率(1d1次,2d1次,4d1次)和灌溉模式(纯清水灌溉,纯含油脂灌溉水灌溉,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对受灌土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灌水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主要集中在优先流通道中快速运动,优先流湿润锋处的土壤油脂浓度较高且不受灌溉水中油脂浓度的影响,表明即便是采用较低油脂浓度的灌溉水灌溉,依然对地下水系统存在较高的污染风险;高频率、低定额的含油脂灌溉水灌溉有利于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向深层土壤运动,使得斥水性土层厚度增大,从而导致入渗水流运动的不确定性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风险均增大;油脂对受灌土壤团聚体的再团聚作用只有在其浓度较高时才能形成,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因降低了受灌土壤的油脂浓度反而导致土壤团聚体分散和破碎.研究成果对再生水和原污水农田灌溉制度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NO3--N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河套灌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时空演变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选择乌拉特灌域为研究区,采用统计分析、 Piper三线图、相关分析和离子比值等方法,探究了该地区地下水硝酸盐质量浓度时空变化格局和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乌拉特灌域地下水氮素主要以NO-3-N为主,ρ(NO-3-N)存在极高值(60.00 mg·L-1),超标率达10.50%;时间分布:8月地下水ρ(NO-3-N)最高(平均值为6.61 mg·L-1), 10月(6.22 mg·L-1)和11月(6.25 mg·L-1)次之,3月(平均值为1.77 mg·L-1)最小,土壤中NO-3-N在降雨和灌溉驱动作用影响下,下渗至地下水,呈现出丰水期和灌溉集中期高于其它时期的特征;空间分布:灌域西南部(8.87 mg·L-1)&g...  相似文献   

7.
目前首都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亟待改善。水资源不充足,“局部地区地下水已经超采。”倘若遇到干旱,工业和农业将严重缺水。加上目前能源和资金都短缺,我们必须少花钱,多办事,重视经济效果,来搞好目前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我认为首都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应当特别重视搞好污灌,发展污灌,来改善环境。利用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污水进行农田污灌,有下列经济效果: 1.城市污水灌农田,可以利用污水中的氮磷钾等成份的肥效,使农作物增产,同时可  相似文献   

8.
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等特点.国外大量研究表明,此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原位修复技术中的PRB方法及其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对地下水中重金属、有机物和三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在我国开发应用该技术的前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杭锦后旗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区,分析2009年夏灌和秋浇前后土壤中、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渗滤液中的硝态氮、总氮的分布特征,研究不同灌期农田系统中氮素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灌对氮素的稀释作用明显,反硝化作用也会降低地下水中硝态氮的浓度,此外玉米地块的氮流失在夏灌时相对明显;秋浇是农田氮素淋失的主要阶段,一方面是硝态氮 (NO3-N) 在灌水作用下向下淋失,另一方面是土壤中的NO3-N 在反硝化作用下转变成N2O、N2和O2释放;夏灌与秋浇两次灌水前后地下水中总氮 (TN) 的峰值滞后于NO3-N,表明氮素的流失除以NO3-N的形式发生之外,部分氨氮以及有机氮等其他形式的氮素在灌溉驱动下也发生一定程度的纵向流失.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阐明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分布特征与环境效应,联合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地下水中DOM的来源及随季节和空间变化特征,探究了地下水DOM组成对无机盐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地下水DOM主要来自微生物源,可鉴别出4种荧光组分,4种组分中,组分1和3为类蛋白组分,组分2和4属于类腐殖质组分.类蛋白组分来源差异较大,组成不稳定,其含量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冬季含量低而夏秋季含量高;类腐殖质组分来源相似,组成稳定,随季节变化小.两类荧光组分,尤其是类蛋白组分,是地下水氨氮的主要来源,可以影响地下水pH值.结果表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解析地下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