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于2019-2020年对辽宁滨海(环渤海)湿地开展了春迁徙季、秋迁徙季、繁殖季和越冬季的鸟类多样性调查,共监测到鸟类150种,隶属于16目38科,其中,留鸟25种,夏侯鸟26种,冬侯鸟26种,旅鸟7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种。调查显示:调查区内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差异明显,春、秋迁徙季,鸟类种类与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季,越冬季鸟类的种类数量均最少,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低。空间分布显示,盘锦地区鸟类种类和数量均最多,达到78种,473084只;营口地区调查到的鸟类种类最少,为55种;锦州地区鸟类数量最少,只有57723只。从鸟类多样性对比来看,盘锦地区最高,大连地区最低,各地鸟类群落组成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该地区鸟类生境种类数量及面积大小的影响。辽宁滨海(环渤海)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带上的关键区域,当前正面临气候变化、人类围垦干扰造成的鸟类栖息地减少等不利情况,建议通过扩大保护范围、实施修复和管理对策措施、强化宣传等手段保护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生境,巩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是将3s技术应用于鸟类生态学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SuperMap GIS软件为开发平台,Visual BASIC 6.0为开发语言,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库支持。在总体设计的指导下,利用野外实地考察数据、卫星遥感影像图解译的空间数据建立数据库,经过程序编写和整体运行调试,完成了“乌梁索海湿地鸟类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软件能够实现:1.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中鸟类信息的浏览、查询、编辑、专题统计分析、结果输出等功能。2.乌梁素海湿地行政区地图、鸟类栖息环境数据的浏览、查询、编辑、专题统计分析、各景观要素面积变化预测、结果输出等功能。3.通过鸟类信息查找其在该湿地栖息活动的主要范围;通过景观要素专题图查询在不同景观要素中栖息活动的鸟类信息。应用开发出的软件对鸟类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如下结论:1.近十年来乌梁素海湿地景观要素的面积之间发生转化,浅水沼泽面积不断加大,明水面积不断缩小;利用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明水面积迅速减少,芦苇等沼泽面积增大,湖泊周围的荒漠化草原面积增大,湿地面积不断减少。2.对鸟类区系演变和景观要素的变化做出定量分析,鸟类区系组成变化迅速,涉禽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游禽的种类和数量相对减少。3.通过定量研究鸟类对氮和磷的转移,确定了草食性优势种鸟类在富营养化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所起的作用。4.对沿岸浅水沼泽环境中鸟类群落结构特征、鸟类密度与主要食物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以及鸟类密度不仅与主要食物量有关,与其环境的污染程度、受干扰的大小、植被特征等因素都有直接的关系。5.湿地鸟类的区系组成及数量的变化可以作为湿地环境变化的指标,即湿地景观要素而积的转化直接影响其中鸟类的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因而鸟类的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可以指示其生态环境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沿海环境》2002,(8):26-26
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发明的飞行器就是从飞鸟身上得到的启示。但是,当人类能够自由翱翔太空的时候,鸟类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小了。伴随工业文明,这些人类的古老朋友还能与我们和谐相处吗?鸟儿也会“城市化”当城市化成为热点,大量土地成为钢筋水泥的丛林时,鸟类也在适应着城市化的变化。麻雀:这是真正适应城市化的鸟类,目前城市大部分区域都有麻雀活动的踪迹。白天,麻雀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觅食,城市居民的各种生活垃圾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夜间,它们把隐蔽度较好的树冠作为夜宿场所。麻雀虽不甚畏人,但多数避开人群密集和…  相似文献   

4.
以苏南宜兴市为例,通过收支计算,揭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县域尺度农田土壤氮素平衡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由于化肥施用量的大幅度下降和有机肥使用的减少,宜兴市农田氮素输入总量减少,氮素盈余由1985年的131.7kg/hm2减少至2008年的5.0kg/hm2,收支逐渐趋于平衡.这一变化有利于减少农田生态系统氮素的积累,从而降低非点源污染的危害.然而,人畜排泄物利用的减少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田氮素的盈余,但增加了向水体的直接排放,从全局考虑不利于区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近20 a陕北地区耕地变化及其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地区耕地开垦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对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农田生产力。论文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经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实地验证,生成陕北地区1990、2000和2010年耕地现状以及前后两个10 a耕地动态数据集。利用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结合中分辨率、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估算陕北地区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分析耕地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耕地面积及其生产力在研究期前10 a小幅增长,后10 a明显减少。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城市化也是耕地减少的原因之一。总体而言,20 a来,陕北地区耕地资源总面积净减少42.56%;受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同期农田净初级生产力下降了41.90%。研究对于评估陕北地区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指导区域土地利用科学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鸟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防治机场鸟撞,应遵从一般生态学原理,一方面尽可能改变机场内各种动物的有利栖息环境,另一方面从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中,减少或切断食物链的连接关系,从而减少鸟类数量,减少鸟类对飞机飞行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长江下游地区耕地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基于遥感资料和GIS分析,对1988~1998年长江下游地区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变数量特征,以及耕地变化强度、耕地流失强度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对耕地变化导致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1988~1998年,耕地与林地、灌丛、水体之间的转变,对其数量动态变化起着主要作用,在上述转变过程中,耕地总体表现出数量明显减少、质量降低的趋势;②农田向城镇的单向转移,体现了区域快速城市化对耕地的侵占过程,从空间分布看,该过程主要体现于上海、苏锡常地区、南京、杭州等城市化过程最为剧烈的地区;③长江下游地区1988~1998年耕地年均流失率为0.77%,流失的主体部分是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巢湖平原自然条件优越、水利灌溉配套设施完善的传统优质耕地,新形成的部分则主要来自于滩涂湿地开垦及低山丘陵地区毁林开荒。总体而言,长江下游地区耕地流失体现在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两个方面,并伴随着一系列生态破坏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地区分布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保存着许多孑遗物种、珍稀物种和特有种属,且具有生态屏障功能,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伴随着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内蒙古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内蒙古城市化引起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导致生境破碎化,造成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此外,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为活动,也改变了城市区域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城市化进程中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数字     
森林减少,气温增加林业资源评价结果显示:1960-1990这30年间地球上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消失,其中亚洲占1/3,非洲占18%。森林的砍伐导致大气浓度增加了30%,气温增加了20%。保护鸟类据国际鸟类保护同盟20世纪90年代初期公布,1600年以来,地球上已消失了90多种鸟类。世界已知的9000多种鸟类中,至少已有1000余种生存受到威胁。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1329种,可是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只有37种,列入国家二级的鸟类也只有100多种。晋煤:福还是祸据2000年统计,山西省每生产1吨煤炭,所造成的环境损失9.44元,每生产1吨焦炭造成损失2…  相似文献   

10.
抚仙湖硅藻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抚仙湖是我国重要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且水体水质总体处于I类水平,近年来在流域开发、全球变暖等影响下其生态环境功能呈现退化的趋势,需要对湖泊生物的群落组成、分布模式及其驱动因子进行系统评价.本研究于2015年选取抚仙湖的南、中、北湖区共3个采样点开展了表层水体硅藻群落和水环境特征的逐月分析.样品中共发现硅藻31个属、166个种且以浮游类型为主,其中云南特有硅藻种Cyclotella rhomboideo-elliptica基本消失.硅藻群落结构的逐月变化在3个采样点中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演替特征,其中1、2月优势种主要为Fragilaria crotonensis,3月优势种为Aulacoseira granulata,4月C.ocellata与F.crotonensis同为优势种,而在其余月硅藻群落结构较为单一且优势物种皆为C.ocellata(相对丰度占~80%).而空间尺度上,硅藻优势属种分布和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湖区的硅藻群落结构组成和水体环境在时间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而在空间尺度上差异较小;冗余分析和变差分解等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影响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气象与物理因子(包括水温、风速和透明度),共解释了硅藻群落变率的27.6%,表明了该深水湖泊水体热力分层的厚度与持续时间是影响硅藻群落构建的重要过程.同时,湖泊营养水平与水体离子浓度也对硅藻群落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分别解释了硅藻群落变率的21.2%和9.4%.因此,持续的区域变暖和流域开发明显影响了抚仙湖的生物群落构建与生态系统健康,对抚仙湖的生态保护不仅需要控制营养盐等流域污染物的输入,同时应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消长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89年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首次全面的综合考察,为了解1988年以来保护区鸟类资源的变化及其原因,2002-2004年又4次调查了该地区鸟类的种类及数量。15年来安西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变化明显。鸟类种类新增加31种(其中甘肃新记录3种),但同时减少了3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由原来的18种下降到16种。与1988-1989年相比,2002-2004年春季和夏季鸟类数量下降,秋季数量增加;各个季节的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明显变化。影响安西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鸟类迁徙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2.
经1984—1986年的研究,在掌握三峡库区鸟类资源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已建水库鸟类的变动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影响鸟类的各种因素,研究这些生态因子对鸟类群落的影响,采用统计学方法量化三峡工程对鸟类资源的影响程度,作出定性、定量的预断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兴建三峡水库必将引起适应原有生态环境的鸟类群落在组成、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变化,一方面使珍稀鸟类、经济鸟类受到破坏,使已趋贫乏的森林鸟类更加贫乏;另一方面水禽资源将会增长。但总的影响是弊大于利。建坝150m和180m对不同群落的影响各异。高坝对森林和农田鸟类不利影响值均大于低坝30%;对水域鸟类的有利影响值,高坝为低坝的两倍。  相似文献   

13.
崇明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80年代末期的鸟类及其生境调查研究基础上,正式提出拟建的上海市崇明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5年来随着滩涂的游涨及90年代初期人工围垦的影响,滩涂自然植被和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也随之有了相应的相应的动态变化。该文在新的调查资料基础上,对崇明东滩鸟类赖以生存地自然植被恢复,候鸟食料的容量分析等作了研究;同时,还论述了崇明候鸟自然保护区的界线范围及其动态变化,以及保护区内部3个功能小区的动态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镇江市域内主要优势种树麻雀作为指示种,通过对种群数量、时空分布、不同生境分布、栖息地和森林植被等方面对树麻雀的生态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生境中,分布密度以乡村与城镇最高,农田次之,森林、灌丛及水域最低;植被变化、城乡建设、以及农药、化肥的施用是引起某些鸟类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以鸟类为代表的野生动物与环境关系密切,其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群落参数变化反映和预示了环境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鸟类特有种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我国鸟类特有种中,分布区狭窄的有63种,分布区广泛的有8种,其中呈不连续分布的有38种,连续分布的有33种,留鸟有67种,候鸟有4种;大部分地区鸟类特有种丰富度较低,但在青海东南部、四川中部和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地区的丰富度较高;在93°E~121°E或26°N~39°N范围内鸟类特有种丰富度较高. 我国鸟类特有种分布受气候因素限制,年均气温过高或过低、年降水量过高或过低、过于干燥、辐照日数过长或过短等都将使鸟类特有种减少. 鸟类特有种的适宜气候可分为低温干燥、较高温湿度、高温高湿和中等温湿度等类型,但以低温干燥和中等温湿度型为主. 鸟类特有种丰富度与各气候要素相关系数较低,气候要素下丰富度变化呈抛物线型趋势,其中在年均气温为1~18 ℃,年降水量为500~1 300 mm的范围内丰富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Bird and land-use surveys were conducted along the agricultural gradient covering from pure croplands through mixed-farming to pure pastoral-farming scenario in the Pampean region of Argentina. Simple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analyse the responses of bird abundance to the percentage of land devoted to crop-production. The specific variables associated to bird abundance within both the crop and pastoral-farming landscapes were identified by running redundancy analyses (RDA). The abundance of 20 out of 43 species (47%)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ercentage of cropland, finding negative (65%), positive (25%) unimodal (5%) and bimodal (5%) responses of birds to increasing intensity of crop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ree types of negative and two types of positive responses of bird abundance to the agricultural gradient. RDA revealed the importance of crop-field types in the crop-production scenario and of cattle presence and grass height in the pastoral-farming scenario for the structuring of the grassland bird community. As most species wer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crop production, the current land-use homogenisation towards high-intensity croplands will most likely result in population decline of many bird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7.
Salmon farming is a widespread activity around the world, also known to promote divers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aquatic ecosystems. However,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salmon farming on bird assemblages is notably scarce. We hypothesize that salmon farming, by providing food subsidies and physical structures to birds, will change their local community structure.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conducted a seasonal monitoring of bird richness,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at paired salmon pen and control plots in two marine and two lake sites in southern Chile, from fall 2002 to summer 2004. Overall, salmon farming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pecies richness, but bird abundance was significantly and noticeably higher in salmon pens than in controls. Such aggregation was mainly accounted for by the trophic guilds of omnivores, diving piscivores, carrion eaters, and perching piscivores, but not by invertebrate feeders, herbivores, and surface feeders.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also significantly and persistently different between salmon pens and controls within each lake or marine locality. The patterns described above remained consistent across environment types and seasons indicating that salmon farming is changing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birds in both lake and marine habitats by promoting functional and aggregation responses, particularly by favoring species with broader niches. Such local patterns may thus anticipate potential threats from the ongoing expansion of the salmon industry to neighboring areas in Chile, resulting in regional changes of bird communities, toward a less diverse one and dominated by opportunistic, common, and generalist species such as gulls, vultures, and cormorants.  相似文献   

18.
1IntroductionLandcoverchangehasanincreasingimpactonforestecosystemsworldwide.Thedestructionofnativehabitatsisrecognizedasoneo...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绿地结构与鸟类栖息生境的营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对城市鸟类多样性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城市绿地结构是鸟类栖息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公园面积、连通性、岛屿化等影响城市鸟类多样性的城市绿地结构特征基础上,提出通过优化绿地结构营造鸟类栖息生境的原则,探讨了保护城市自然保留地、建设环城绿化带、构建河岸带与道路绿色廊道、复层植物群落配置、特殊空间绿化等途径作为鸟类生境营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