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德夯地区514个野生种子植物属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植物区系主要由中、小型属组成,属内种数贫乏,少型属与单型属占有一定比例;2.含我国15种地理成分的14种,其中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东亚一北美分布及东亚分布5种成分为代表,尤其后四者最为重要;3.起源复杂,有自古南大陆和古北大陆南部起源后向北迁移而来的热带成分,也有我国亚热带本地起源的亚热带成分。这里的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并不明显,而亚热带性质十分突出,表明该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2.
在资料分析和2013年夏秋二季进行的实地调查基础上研究了青岛市城市绿地种子植物区系的科属种构成、种的生活型构成、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构成,并比较了青岛市城市绿地种子植物区系与青岛崂山种子植物区系、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构成差异。结果表明,青岛市城市绿地种子植物区系有种子植物69科155属228种,有含5种及以上的12个较大科、124个单种属、183种木本植物和45种草本植物,有热带分布属32属、温带分布属95属、世界分布属14属和中国特有属14属。青岛市城市绿地种子植物区系有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木本植物种类多,区系中属、种的分化程度高,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多样且具有很典型的温带特征和鲜明的中国特色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黄山松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植物种类较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较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温带分布的属多于热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下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莆田市老鹰尖植物区系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老鹰尖植物种类丰富,计有维管束植物181科737属1003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35科72属89种,裸子植物9科18属19种,被子植物137科647属901种;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联系广泛,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属、种分别占55.17%和57.48%,其植被为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度类型;11个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米槠林为最高,D_(ah)达3.5109,其次为罗浮栲+丝栗栲林和米槠+栲树林,D_(ah)指数值分别达2.8945和2.7854,而篓竹林群落为最低,D_(ah)指数值仅1.0081,群落各层片物种多样性以灌木层为最高,呈灌木>乔木层>草本>藤本的变化趋势,说明老鹰尖的水热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藏墨脱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河谷地区(海拔2500m以下热带亚热带山地)属东喜马拉雅山地的一部分,在区系亲缘上属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喀西山和那加山以及尼泊尔等东喜马拉雅地区区系的一部分;其热带成分与我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也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是第三纪以来印度-马来成分沿中南半岛迁移和交流的结果.也与同二者在地理上密切相连有关.在植物区系区划上,本地区山地基带植被是一种由热带植被向亚热带植被水平过渡的具有浓郁亚热带特色的半常绿雨林,但其典型的印度-马来成分仍然有限,而泛北极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占优势,并拥有东亚或中国-喜马拉雅的特征科属;因此墨脱雅鲁藏布江大峡湾地区应归入泛北极植物区中的东喜马拉雅植物地区  相似文献   

6.
苔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和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之一,在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护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野外标本采集和室内鉴定,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藓类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九寨沟共有藓类植物38科90属211种(含变种),其中优势科为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灰藓科(Hypnaceae)、金灰藓科(Pylais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并且调查发现两种濒危级别的珍稀藓种.(2)九寨沟藓类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0个,优势成分为东亚分布,占34.2%,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占30.9%.(3)通过与西南地区5个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的相似系数和区系谱主成分分析发现,九寨沟藓类植物种类与贡嘎山的共有种最多,达到94种,在区系成分上也与贡嘎山和王朗相近.本研究表明九寨沟高原喀斯特生境藓类植物物种资源丰富,虽然区系地理成分具有多样和复杂性,但主要还是以东亚分布和温带分布为主,在物种相似度和区系成分上与贡嘎山和王朗的藓类植物一致性更高.(图3表6参47)  相似文献   

7.
云南含笑群落有维管植物85科、181属、289种。据科、属区系成分的分析的结果,这种群落主要为热带性质;种的区系组成主要由华西南特有、中国-喜马拉雅、华夏特有、东亚特有以及东亚至南亚与东南亚等成分构成。  相似文献   

8.
安徽特有植物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安徽特有植物鹞落坪半夏Pinella yaoluopingensis分布现状和生境地群落特点,并为鹞落坪半夏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经多次踏查之后,采用样方法对安徽省鹞落坪保护区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鹞落坪保护区,鹞落坪半夏分布范围狭窄,其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1 200 m范围的疏林中(郁闭度0.4~0.6,坡度2°~10°);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植物区系组成共有117种,隶属于55科91属,植物科级和属级水平的多样性高;群落地理成分以温带为主,兼有温带和热带的双重性质,群落表现出次生性的植被特征;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生活型谱以草本类型为主(50种,占42.74%),且在乔木种类中,落叶成分占了绝大部分,反映了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是由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叶级以中型叶占优势(占50.43%),叶质以纸质叶为主(占80.34%),非全缘叶种类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全缘叶(前者占64.96%);鹞落坪半夏在群落中处于伴生地位,其所在群落主要为黄山松疏林;整个乔木层,从种类讲,以阔叶种类居多,但从重要值指数分析,以针叶树黄山松重要值最大(86.7);灌木层覆盖度在12%~30%的区域分布有较多的鹞落坪半夏,草本层覆盖度在10%~20%,以金星蕨占优势。鹞落坪半夏更新小苗十分稀少,这可能与鹞落坪半夏叶柄无珠芽、增殖率较低有关。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类型少、分布点少,维持现有的群落是保护鹞落坪半夏的有力保障。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特征可为鹞落坪半夏人工栽培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藏墨脱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河谷地区(海拔2500m以下热带亚热带山地)属东喜马拉雅山地的一部分,在区系亲缘上属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喀西山和那加山以及尼泊尔等东喜马拉雅地区区系的一部分,其热带成分与我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也较有为密切的联系,这是第三纪以来印度-马来成分沿中南半岛迁移和交流的结果。也与同二者在地理上密切相连有关,在植物区系区划上,本地区山地基带植被是一种由热带植物向亚热带植物被水平过渡的  相似文献   

10.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参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固定样地的调查方法,对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野生群落的生境特点、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以及种群动态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古田山香果树群落主要分布于海拔600~850 m的沟谷地带,生长地岩石裸露度较高,部分群落盖度较高。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7科、71属、89种,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科属组成较为分散,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的种类相对较多;从属的地理成分看,热带分布的属与温带分布的属的比例分别为51.47%和44.12%,体现了亚热带森林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垂直结构较为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香果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但物种个体总数较少,仍需注意加强保护。该研究可为古田山香果树群落的发生、发展和演替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群落濒危机制探讨、有效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