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主要阐述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氮的校准曲线斜率、截距参考值的分析.文章收集了临安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自2012年以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氨氮校准曲线制作的一系列原始数据,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校准曲线、残余标准偏差、斜率扩展不确定度、截距扩展不确定度开展了详细讨论,得出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氨氮校准曲线截距a值、斜率b值实验室参考值.此结果对实验室分析人员判定氨氮项目校准曲线制作是否合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近三年实验室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物校准曲线制作的一系列原始数据的收集,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校准曲线、-余标准偏差、斜率扩展不确定度、截距扩展不确定度开展了详细讨论,得出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物校准曲线斜率(b)参考范围为:0.019 1±0.00044,截距(a)参考值范围:0.003 3±0.005 0.此结果对实验室分析人员判定硫化物项目校准曲线制作是否合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冯小红  曾维东 《环境》2012,(Z2):33-34
应用环己烷萃取地表水中微量黄磷,用溴水消解处理有机相将黄磷定量转化为磷酸盐,以磷酸盐标准溶液制作校准曲线,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磷酸盐。对方法的空白控制、萃取回收率、氧化转化率、测量精密度等问题进行探讨。实验证明,以磷酸盐标准溶液制作校准曲线测定地表水中的黄磷,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正> 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相应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曲线。校准曲线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试样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人们在制作校准曲线时,常常会发现其中某个测定点有明显的偏离现象,但又不知引起偏离的任何原因,此时,既不能轻意地保留该点值,亦不能随意地舍去,应藉助于数理统计方法来判定。数理统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若苹 《福建环境》1998,15(4):29-31
在定量分析实验中,制备系列标准溶液及校准曲线的制作 ,可以通过一个HP7686样品制备站/HP6890气相我谱联机系统自动完成,该文应用上述联机系统于苯系物和氯苯类化合物的毛管气相色谱分析中,在低溶度范围获得线性响应良好的校准曲线,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6.
饶素梅  于敏 《环境科技》2007,20(A01):69-71
采用3种方法分别制作的SO2校准曲线无显著差异,且斜率一致,测定标准样品均在保证值范围之内,说明省略标定NaSO3的过程是可行的,同时对甲醛法给定的浓度范围和斜率值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环境监测分析中核准曲线的各种检验方法,包括相关系数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检验,校准曲线的斜率检验,校准曲线的截距检验等,并对各种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相关统计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刘梅  任永军 《山东环境》2000,(7):132-132
在使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值达到O.999以上,仅仅表示实验的精密性较好,而该曲线能否使用必须对其准确性进行检验与判断。本文提出了使用校准曲线斜率均值控制图对校准曲线的准确性进行检验与判断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环境监测中校准曲线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Excel软件在校准曲线检验方法中的应用。此应用给日常的监测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  相似文献   

10.
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只提出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截距、斜率的检验方法,但就各个项目的分析方法中未直接给出标曲斜率的取值范围,大气监测规范中,就给出了各个项目分析标示曲的斜率范围,本文以氰化物比对试验为例,论证了校准曲线斜率的取值范围关系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田秀英  蔡强  刘锐  张永明 《环境科学》2013,34(2):462-467
根据上海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现场情况,应用自主研发的电子鼻系统(iSA-M1)分别对未修复及修复过程中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场地上空及周边空气中的VOCs和恶臭类气体进行检测.结合前期研究所得TPI和OPI公式,求得各点的值,并将其用图表示.结果表明:①修复后TVOC和恶臭的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②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过程中,VOCs和恶臭的挥发受气象要素和作业的影响,其浓度在总体下降的过程中伴随着阶段性上升现象;③结合GIS技术,电子鼻能初步用于评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现场造成的空间污染情况及对周围居民产生的影响.但造成影响程度的具体细化分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内蒙古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地沙化不敏感区、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35.9%和10.1%;土地沙化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内蒙古辖区内主要沙漠边缘和沙地;土壤基质多为沙粒、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度较低是土地容易发生沙化的主要原因.土壤侵蚀轻度、中度和高度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3.9%、30.2%和19.2%;受降水空间差异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等级自东南向西北呈逐步下降趋势.土壤盐渍化不敏感区、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57.6%和14.6%,盐渍化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北部和东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是土壤盐渍化高发的主要原因.生境不敏感、高度和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0.5%、25.1%和10.6%,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这些区域水热条件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高,物种数量较为丰富,是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综合生态环境高度和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27.9%和9.6%;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位于内蒙古中北部,等级较低的区域位于内蒙古西北、东北和东南部.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及炭基肥对油麦菜生长及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土和油麦菜为供试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生物炭和炭基肥对农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油麦菜生长及吸收Cd,Cu,Pb和Zn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杆炭及其炭基肥的施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除铵态氮外各项指标均明显提高,油麦菜地上部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油麦菜各部位Cd,Cu,Pb和Zn的含量均随处理水平呈递减趋势,且根系>茎叶,其中,高剂量炭基肥处理降低效果最佳,油麦菜茎叶Cd,Cu,Pb和Zn最高可分别降低34.78%、29.37%、46.59%和40.95%;油麦菜各部位对Cd,Cu,Pb和Zn的富集随处理水平呈递减趋势,而茎叶对Cd,Cu和Zn的转运系数呈增加趋势,稻秆炭及其炭基肥的施用均能显著减少油麦菜可食部位对Cd,Cu,Pb和Zn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MFI型沸石吸附分离水体中混合硝基氯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FI型沸石(HZSM-5与Silicalite-1沸石)为吸附剂分别吸附水体中的对硝基氯苯和邻硝基氯苯,研究了温度与沸石的结构特性对硝基氯苯吸附的影响,以及2种硝基氯苯分子在MFI型沸石中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对硝基氯苯与邻硝基氯苯在HZSM-5与Silicalite-1沸石中的吸附行为明显不同;对硝基氯苯在2种MFI型沸石中的扩散系数都显高于邻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与邻硝基氯苯在吸附量与扩散性上的差异导致HZSM-5与Silicalite-1沸石对对硝基氯苯的吸附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尤其HZSM-5沸石在低温下更有利于从水体中选择性吸附分离混合硝基氯苯。  相似文献   

15.
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和研究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讨论了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和研究在军工材料开发、应用及其在武器装备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的技术内涵、试验与研究的模式和军工材料开发到武器装备应用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展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试验与研究的总体战略和目标。结合国情。提出了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与研究和关键材料体系环境适应性数据完善.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自主保障能力建设.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技术的提升等3方面重点发展和研究内容的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正义不仅是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不同学科和领域研究的焦点。通过对国内环境正义研究文献的梳理,比较分析环境正义所涉学科、内容和方法后发现:环境正义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视角、多元化主题和学科交叉趋势,但研究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理论创新;亟待构建中国特色环境正义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总结中国环境正义研究案例和解决模式;环境正义概念多而不统一,混杂而不明确,需进一步厘清和辨明;考虑多维内涵、多重维度和多维原则,建构和完善环境正义概念体系;环境正义问题主要表现在多尺度区域和多类型群体两个层面,环境强势群体(区域)与弱势群体(区域)的环境权责不对等是焦点;城乡环境正义问题广受关注,需加强经济弱势地区和环境弱势地区环境正义研究;解决环境正义问题的政策措施缺乏系统性考量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社会文化和地方情境中探讨环境正义及其解决之道是重点;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分区域分群体逐步消除环境不正义;环境正义评价标准欠缺,不同学科数据和方法交叉融合不足。未来环境正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建构一个问题导向的、跨学科交叉的环境正义理论框架;精确表征和测度环境(不)正义;模拟多尺度、多主体的环境正义演变过程;基于地方性加强环境正义的典型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甘蔗渣和稻草秸在亚/超临界水中液化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亚/超临界水解方法进行了甘蔗渣和稻草秸液化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质量比(秸秆/水)对纤维素液化转化所得还原糖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反应温度为350℃,固液比为1∶4时,甘蔗渣转化为还原糖的产率与浓度最大,产率达31.8%,浓度为127 g/L;(2)稻草秸在333℃,固液比为1∶3.6时,还原糖产率...  相似文献   

18.
Two highly water-soluble amino acids,which derived from β-CDs,i.e.,glutamic acid-β-cyclodextrin (GluCD) and ethylene-diamineβ-cyclodextrin (EDCD),were synthesized and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effect on solubilization of anthracene (ANT),complexation of cadmium (Cd2+),and elution removal of ANT and Cd2+ in soi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luCD and EDCD were powerful complexant for ANT and Cd2+.In the presence of 10 g/L GluCD and EDCD,the solubilization of ANT increased by 47.04 and 23.85 time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respectively.GluCD resulted in approximately 90% complexation of Cd2+ while 70% complexation was observed for EDCD.Simultaneously,GluCD and EDCD could greatly enhance the elution removal of ANT and Cd 2+ from soil.GluCD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elution efficiency of ANT and Cd2+.With the addition of 10 g/L GluCD,53.5% of ANT and 85.6% of Cd2+ were eluted,respectively.The ANT had a negligible effect on the Cd2+ removal due to different complexing sites of ANT and Cd2+,while Cd2+ enhanced the ANT removal under the addition of GluCD because Cd2+ neutralized the-COOH group of GluCD.Adversely,the removal of ANT was decreased with Cd2+ under the addition of EDCD,this was due to the fact that Cd2+ enhanced the polarity of EDCD molecule and inhibited the complexation between ANT and EDCD.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GluCD could be preferred and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s or organic compounds in contaminated soil.  相似文献   

19.
何宇  盛茂银  王轲  王霖娇 《环境科学》2022,43(7):3752-3762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以及对当前脆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西南喀斯特山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与C、 N、 P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选取了西南喀斯特典型区域为研究区,针对7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建立了系列样地,开展了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团聚体C、 N、 P含量与计量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玉米地和撂荒地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相对较高,草地和裸地的团聚体稳定性相对较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总体随土层增加呈现降低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C、 N和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疏林地和撂荒地土壤团聚体C和N含量较高,草地土壤团聚体C和N含量较低,裸地和撂荒地土壤团聚体P含量相对较高.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C、 N和P计量比也存在明显影响.乔木林地、疏林地和撂荒地土壤团聚体C∶N相对较高,草地土壤团聚体C∶N最低;乔木林地和疏林地土壤团聚体C∶P较高,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乔木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土壤团聚体N∶P较高,明显高于裸地和撂荒地.喀斯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与土壤C、 N...  相似文献   

20.
Two novel polymers (NJ-1 and N J-2) were synthesized by chemically modified a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 NJ-0 with dimethylamine and trimethylamine, respectively. The comparison of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three polymers toward phenol, resorcin and phloroglucin was made.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static equilibrium adsorption behaviors and the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s. Freundlich equation was found to fit the adsorption results well. The effect of amino groups introduced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resin and the structure of phenolic compounds on the adsorption were also studied. The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 a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could happen between the amino groups and the adsorbates. The adsorption impetus increased as quantity of hydroxyl groups increased, bu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decreased due to the drop of the matching degree of the aperture of resins and the diameter of adsorbate molecu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