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SBR法处理工业废水中pH值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在SBR法处理啤酒废水和化工废水中pH值对污泥膨胀的影响。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进水的pH值在 5 0~ 6 0,啤酒废水长期保持进水pH值为 5 0时,活性污泥的污泥指数SVI<10 0mL g,当pH值 5 0~ 2 5时,会引起活性污泥活性抑制和污泥上浮 (尤其是化工废水 )。进水pH值在 9 0~ 12 0时,2种废水的污泥指数略有上升,但SVI<110mL g,活性污泥皆表现出活性的抑制和污泥的解体。若进水的pH值在 3 5~ 7 0,且控制反应周期内pH值不变,则 2种废水的活性污泥上浮加剧,化工废水污泥较啤酒废水的污泥上浮程度更严重。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镜检未见过量真菌和其它丝状菌,可见用SBR法处理工业废水时,过低或过高的pH值不一定引起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2.
运转条件及营养物质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石化和啤酒两种工业废水作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的底物 ,来研究有机负荷 (F/M )、溶解氧 (DO)、营养物质 (N、P)和 pH值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即使在公认的不易引起污泥膨胀的SBR法中 ,低F/M条件下也能引起丝状菌膨胀 .在低DO(低于 0 .5mg/L)浓度下 ,发生丝状污泥菌膨胀 .进水中只缺乏一种营养物而另一种营养物充足的条件下 ,发生由高含水率的粘性菌胶团引起的非丝状菌膨胀 ;而两种营养物 (N和P)同步缺乏的条件下则发生非丝状菌膨胀 .pH值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活性抑制和污泥上浮 ,进水pH值低于 5 .5时 ,开始出现污泥上浮 ,进水 pH值越低 ,上浮污泥量越多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膨胀是影响污水处理出水水质的重要因素,文章总结了污泥膨胀的特点及分类,并从污水水质、营养成分、pH、污泥负荷、DO等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进水水质、运行条件下产生污泥膨胀的原因各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A2O工艺中,活性污泥异常导致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产生生物泡沫污泥上浮是行业中公认的难题。研究表明,造成活性污泥中生物泡沫产生的原因很多,进水含油是其中的一种。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影响出水水质,进而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本文以苏州相城某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生物泡沫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以期能够对遇到此问题的其他污水处理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污泥上浮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一种运行故障,主要表现是: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不沉降或者是先沉降后又上浮流失。活性污泥上浮流失不仅会影响曝气池中的污水处理效果,而且还会由于二沉池出水中含有活性污泥而严重恶化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6.
活性污泥膨胀上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难题,尤其在处理高负荷的石化污水中。分析了引起污泥膨胀、上浮的主要原因,对引起污泥上浮的因素进行探讨,提出控制污泥膨胀、上浮的几种对策。  相似文献   

7.
活性污泥膨胀上浮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一个难题,尤其在处理高负荷的石化污水中。文章分析了引起污泥膨胀、上浮的主要原因,对引起污泥上浮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控制污泥膨胀、上浮的几种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化工化纤污水时,生化部分长期存在污泥膨胀现象,从生物相、冲击负荷、进水水质、营养比等多方面分析诱发污泥膨胀的多种因素,并总结归纳了控制污泥膨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A/O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化纤污水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进水水质、膜污染、曝气器选择、营养物添加、pH值调节、水温控制等.实践表明,通过采取适当的预处理,降低系统进水负荷,有助于延长膜寿命;膜污染可采用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从而恢复膜通量;曝气器选择软性的硅橡胶材质不易堵死微孔;系统应加入适量的氮磷营养盐;反应器内pH值控制在7.(~8.5有利于活性污泥生长,同时减缓膜组件结垢;应尽量控制来水温度,使系统温度在20~30℃,保证污泥活性,提高回用水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南方城市污水厂经常出现的高无机悬浮物(SS)负荷冲击问题,在分析其进水水质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无机SS负荷冲击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特性、污泥活性、出水水质和去除效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无机SS负荷冲击条件下,剩余污泥的含水率会变小,排泥量是主要的控制参数,应减小冲击初期剩余污泥排放体积;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释磷速率和吸磷速率分别比正常情况下降了30.5%、36.7%、35.0%和28.1%;COD去除效率不会改变,SS、TN和NH+4-N的去除效率会降低,但能够提高TP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相应的工艺对策和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基础上,对独立分格式活性污泥法进行了定量的试验研究与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底物比降解速率常数K值并不是常数,而是随着易降解底物的降解去除逐渐变小;据此修正了该系统的传统动力学公式及相应的设计计算方法;给出了工艺设计时曝气池分格数的划分及其容积确定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好氧-沉淀-缺氧(OSA)工艺的剩余污泥减量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活性污泥工艺的污泥回流途径中引入一个污泥缺氧池,形成好氧-沉淀-缺氧(OSA)工艺。比较研究了污泥在缺氧池中不同的停留时间(5·5、7·6、11·5h)的3种OSA工艺对剩余污泥的减量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工艺的剩余污泥量分别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降低33·24%、22·99%和13·80%。经综合考虑认为OSA工艺中污泥在缺氧池中停留6~7h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细菌消耗的营养和溶解氧少,曝气量大大少于稳定运行期间的曝气量。以缙云污水处理厂为例,对培养初期污泥沉降比(SV30)与溶解氧(DO)以及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污水监测值的统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污水,将一年内监测的曝气池山水和入水中酚、氰、氨氮、COD等指标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时间序列、正态分布性、自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指标呈正态分布而周期性特征不明显;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水COD与入水COD、出水酚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A/DAT-IAT(前置厌氧/好氧-间歇曝气池)生物膜工艺的启动,并将该工艺处理高含盐废水的结果与活性污泥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总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3.5h、pH=7.5、25℃、含盐量为60g/L(以NaCl计)的条件下,A/DAT-IAT生物膜工艺的启动时间为8d,比活性污泥法缩短了10d左右。待反应器运行稳定后,A/DAT-IAT生物膜工艺对CODCr、NH4+-N、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80.3%、79.0%、92.4%,反应器内微生物量为11.3g/L;A/DAT-IAT生物膜工艺与活性污泥法相比,CODCr、NH4+-N、PO43--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8%、11.2%、16.9%,微生物量增加了3.1g/L。  相似文献   

16.
游离氨(FA)协同曝气时间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个序批式反应器(SBR)(R0:硝化结束时停曝气;R_(0-30):硝化结束提前30 min停曝气;R_(0+30):硝化结束延迟30 min停曝气),控制3种游离氨(FA)浓度梯度(0.5,5.1,10.1 mg/L)协同3种曝气时间(t0:硝化结束时停曝气;t0-30:硝化结束提前30 min停曝气;t0+30:硝化结束延迟30 min停曝气)的条件下,研究了FA协同曝气时间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试验过程,在初始FA浓度相同条件下,R0和R_(0+30)系统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6%和99.3%,而R_(0-30)系统NH+4-N平均去除率仅为72.3%。在较低FA浓度(0.5,5.1 mg/L)条件下,随着曝气时间增加,活性污泥的污泥沉降比(SV30)值和污泥体积指数(SVI)值均逐渐降低,污泥沉降性能趋好。在较高FA浓度(10.1 mg/L)条件下,随着运行周期的增加,污泥沉降性能逐步变好,R_(0-30)系统的SVI平均值最大,R_(0+30)系统次之,R0系统最小,其值分别为165.1,152.5,134.5 m L/g,且污泥活性f平均值大小顺序fR_(0-30)>fR0>fR_(0+30),其值分别为0.77、0.70和0.65。这表明在较高FA浓度(10.1 mg/L)条件下,曝气时间延长,导致污泥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制革废水水质、水量波动大,污染负荷重,有毒性,较难处理。本工程采用“预处理-混凝-水解酸化-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制革废水,研究了C-TECH池曝气时间与CODCr、NH3-N负荷及DO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控制水解酸化池HRT12.5h,曝气时间8h,C-TECH池污泥浓度4.5g/L,CODCr污泥负荷0.4kg/(kg.d),NH3-N污泥负荷0.07kg/(kg.d),出水可达一级排放标准;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在线DO测定仪及鼓风机变频装置控制DO浓度,用DO浓度作为循环式活性污泥池过程和反应时间控制参数,可节约能耗。  相似文献   

18.
李刚  李伟光  王广智  李鑫  公绪金 《环境工程》2012,(Z2):489-493,568
以城市生活污水厂脱水车间污泥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ZnCl2为活化剂)在活化剂浓度为45%、活化温度为600℃、浸渍温度为45℃、活化时间为50min条件下制备污泥基活性炭。对污泥基活性炭进行了孔结构、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RD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制备出的污泥基活性炭碘吸附值为427.51mg/g,比表面积为329.48m2/g,大孔、中孔、微孔容积分别为0.19,0.12,0.15cm3/g。平均孔径为3.953nm。将其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考察了污泥基活性炭投加量、pH、吸附时间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