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中投加无水氮是一个处理缺氮有机污水的众所周知的方法。正如吸附氧化活性污泥法所述,氮常加在污水的进口处或再生池中。据报导,吸附氧化活性污泥法已在实验室规模的连续流系统中成功地处理了综合污水及工业污水,如制糖厂污水。当 COD:N=70:1停留4小时,COD 去除率达87%以上。运行期间,在出水中既未发现氨氮,也未发现膨胀污泥或上浮污泥。可是吸附氧化法曝气池产生的剩余污泥仍很难处置。如果最终处置  相似文献   

2.
由于矿区生活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有机污染物在生物氧化池内得到较彻底地降解,剩余污泥量少,每千吨生活污水产生剩余污泥量为2~3t。  相似文献   

3.
化学解耦联剂对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的减量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合建式曝气沉淀池模拟装置,将3,3′,4′,5 四氯水杨酰苯胺(TCS)作为代谢解耦联剂添加到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工艺中.连续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每g固体悬浮物中含量为0 5mg时,TCS是一种有效的化学解耦联剂,可降低剩余污泥产量约30%.在60d的运行期间,活性污泥工艺的COD去除效率和污泥的沉降性能未见有明显影响,但出水氨氮及总氮浓度升高,污泥的SOUR值相应增加.镜检发现,添加解耦联剂运行60d后,污泥中的丝状菌增多,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减少,且活性也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可以应用TCS来降低活性污泥工艺中的剩余污泥产量,但对污泥的种群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苏打法纸浆废水为试样,进行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室内试验。测定污泥负荷与SVI值,污泥沉降速度、处理效果及其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污泥负荷在0.3~0.5kgBOD/kgMLSS·d和SVI值低时,其BOD去除率、污泥的凝聚性及沉降性均较佳;负荷超出此范围,SVI均较高。最适宜的范围。MLSS为5000~7000mg/l;曝气时间8小时以上。但本法对木质素去除效果很差。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设计参数为,BOD去除率系数,第一槽K=0.000143(h~(-1)),第二槽K=0.000257(h~(-1)),污泥增殖系数a=0.6,自动氧化系数b=0.17。  相似文献   

5.
活性污泥法低温运行中的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丝状菌引起,微丝菌(M.Parvicella)则是污泥膨胀中的优势丝状菌.针对微孔曝气变速氧化沟中试系统中因低温引起的污泥严重膨胀及其污泥硝化能力降低的问题,采取增大曝气量快速培养污泥硝化菌含量,再逐渐增加A:O比为0,0.1,0.5,1.1,1.8提高反硝化能力,从而恢复污泥脱氮能力.在恢复期间,污泥絮体中的疏水性M.Parvicella附着于反硝化产生气体上,在选择池和氧化沟表面形成浮泥,对其进行去除,以减少絮体中丝状菌含量,提高硝化菌含量及其硝化能力.同时对不同微丝菌含量的污泥絮体(沟内混合液和表面浮泥)的硝化和反硝化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丝菌含量高的活性污泥其硝化能力较弱,而快速反硝化能力较强,则对慢速和内源反硝化影响不大.进一步证明M.Parvicella也是除了DO浓度,水温和负荷之外影响活性污泥硝化能力和污泥沉降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活性污泥膨胀,是污水曝气处理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异常现象,也是完全混合式曝气池(CMR)普遍存在的运行难题。活性污泥膨胀的特征为,污泥指数SVI高达200ml/g以上,污泥沉降性能差,固液分离困难。活性污泥膨  相似文献   

7.
采用塔式曝气活性污泥法进行了啤酒废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塔式曝气活性污泥法可有效处理啤酒废水。对进水COD平均浓度1052mg/L的啤酒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4h的情况下,出水COD去除率即可达91.98%,同时此工艺还能减少污泥排放量。整个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8.
改良型Carrousel 200O氧化沟工艺的优化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近年来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漯河市污水净化中心近两年来的实际运行效果,阐述了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脱氮除磷的工艺原理,分别就曝气系统、回流污泥系统、剩余污泥系统、BOD5/TKN与BOD5/TP以及氧化还原电位的优化控制作了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9.
《环境工程》2015,(9):55-58
为了进一步优化活性污泥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减少剩余污泥量及臭气的排放,中试试验利用腐殖土微生物强化传统活性污泥法技术,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剩余污泥量平均减少40%,系统能耗可降低33%,除臭效果明显,实验现场基本无臭味,检测结果符合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通过本底值对比分析发现微生物降解了大量的臭气成分。经过微生物检测分析,系统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种,且相比普通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有明显增加,这进一步证实了微生物菌群强化活性污泥法在消臭与污泥减量化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脱水污泥颗粒等温干燥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不同类型的脱水污泥(消化污泥、曝气生物滤池污泥和剩余污泥),制成3种粒度的污泥颗粒,并分别在65、85、105和125 ℃条件下进行恒温干燥实验.结果表明,减小污泥颗粒和增大干燥温度均可缩短污泥完全干燥时间,提高污泥的最大干燥速率;消化污泥干燥速率最高,曝气生物滤池污泥次之,剩余污泥的干燥速率最低.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干燥后的污泥可知,消化污泥表面非常粗糙,结构比较松散;剩余污泥表面相对比较光滑,结构密实;而曝气生物滤池污泥表面比较粗糙,结构比较致密.污泥表面的粗糙程度与等温干燥速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活性污泥法因处理费用较低廉,正广泛应用于下水或有机工业废水的 BOD 处理,可是活性污泥法有种种问题:处理时间长、装置庞大,大量产生剩余污泥等。作为其对策,研制了将微生物吸附在接触材料或砂子之类表面上的粘着型装置和高浓度氧气曝气装置,研究了提高微生物浓度以实现高速处理的方法。如果把微生物高浓度包裹固定在  相似文献   

12.
断续曝气处理剩余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剩余污泥连续曝气好氧消化为对比,研究了断续曝气处理剩余污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剩余污泥断续曝气消化17天,总挥发性固体(TVS)大约去除38%。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转盘法的若干弊病,日本大丰机械产业公司开发了一种不排剩余污泥的新生物处理方法——大丰式接触氧化法。该法巧妙地吸取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转盘法的优点,通过吸附在接触滤材上的各种微生物群,利用微生物的吸附同化、异化、消化等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该公司从1972~1985年施工的装置工程达83项,得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装置废水在进入处理槽前,一般先进行充分的前处理。处理槽是由曝气槽中填充接触滤材——专利产品“接触纶”(图1)组成的。根据进水的  相似文献   

14.
用活性污泥的生化原理来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一般可分为“悬浮式”活性污泥法——传统鼓风曝气,完全混合式曝气等和“固定式”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转盘等。不同的活性污泥法。它们的生物相是有差异的。本文主要针对完全混合式表曝法处理炼油含酚废水的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提出一些探讨性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Carrosel活性污泥法基础上,研究了O-A-O活性污泥法。该曝气系统通常设计污泥龄在25~30天之间,曝气停留时间为18~24小时。出水BOD_5低于14mg/l。脱氮安全,生物脱氮可去除70%~80%的氮。硝酸盐中的氧根回用,使处理系统对净氧要求量降低10%~25%。动力消耗低。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污泥减量机理的研究关键是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监测,传统的检测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本文简述了污泥减量化机理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DGGE技术在剩余污泥减量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某污水厂的氧化沟污泥和剩余污泥为培养对象,获得了SRB占优的厌氧污泥,分析了活性污泥厌氧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的分布规律,考察了不同种类SRB污泥固定化小球处理水中硫酸根、锌及镉的效果.结果表明:pH6.0~7.0,温度35℃,硫酸盐浓度4g/L,时间在24h时,剩余污泥固定化小球处理含Zn(II)400mg/L的废水,去除率达到100%,氧化沟污泥固定化小球Zn(II)的去除率为90%左右;对500mg/L含镉废水,剩余污泥固定化小球8h能去除水中95?(II),氧化沟污泥固定化小球对Cd(II)的去除率为80%.硫酸盐还原菌污泥固定化技术中剩余污泥优于氧化沟污泥.  相似文献   

18.
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改进传统活性污泥法基础上 ,将活性污泥法和流化床结合起来的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 ,兼有二者的优点。用于处理废纸脱墨废水 ,污泥负荷与容积负荷均比传统活性污泥法高 ,COD去除率可达 80 %左右 ,剩余污泥量很少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南昌市朝阳洲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剩余活性污泥涡凹气浮浓缩工艺优选调理剂,采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组成的双污泥调理剂PAC+FO4440SH、PAC+FO4190SH、PAC+FA920SH、PAC+AN926SHU对污泥进行调理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独投加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双污泥调理剂更能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对污泥调理效果高低依次为PAC+FO4440SH、PAC+FO4190SH、PAC+FA920SH、PAC+AN926SHU,采用双调理剂调理朝阳洲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剩余活性污泥时,优选PAC+FO4440SH。  相似文献   

20.
一种克服活性污泥膨胀的废水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是我国应用较广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容易在运行中发生污泥膨胀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能经济、有效地克服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中污泥膨胀的新工艺,即选择器——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