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解决安全生产理论与实践中基本概念不统一导致双重预防机制不完善、安全管理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在理论研究与生产经营单位试点的基础上,首先明晰了危险有害因素、事故隐患、危险源、安全生产风险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分析了危险有害因素与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关系,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固有危险有害因素和派生危险有害因素两类,明确了事故隐患就是派生危险有害因素,结合固有危险有害因素重新定义了危险源。其次,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完善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最后,提出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等4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安全风险,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过程中广泛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这4个方面。安全风险是导致企业发生各类事故的具体原因和重要因素,如何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一直是各个行业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诸如安全行为观察、工作安全分析、安全工作程序、安全目视化管理等安全管理工具已被广泛应用在企业的生产实践当中,并在控制风险上取得了  相似文献   

3.
煤矿隐患排查易被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行为和危险因素,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等。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隐患是客观存在的,它随煤矿生产活动的进行而产生、发展。隐患虽然不是事故,但它可以导致事故,  相似文献   

4.
<正>人是重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在建筑施工现场中,物的状态、人的行为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安全隐患随时随地皆可能生成。看上去似乎现场无法管理,其实不然,虽然隐患无处不在,随时可能生成,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相似文献   

5.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是突出预防为主,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也可作为险性事故或无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7.
<正>危险化学品通常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腐蚀性等理化性质,无论是使用、生产、储存,或是搬运、装卸等过程都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等轻微事故,抑或是火灾、爆炸等多人伤亡、影响恶劣的重大事故。国内事故调查对事故直接原因的描述比较清楚,对根本原因的查找比较肤浅和模糊。所谓直接原因,是指事故中的不安全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各作业系统环节的特征分析,辨识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从人、机、环境及管理四个方面考虑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井下矿山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提出矿山应重点落实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述的事故是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的。从事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到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去控制,必将导致事故。因此,本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提出防范事故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安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通过安全风险管理可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改变环境不安全条件,预防事故、降低损失。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将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正在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事故的发生除了不可抗力因素之外,必然存在一个或多个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具体指生产作业环节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更是各行各业作业过程中控制的重点与难点,一些大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队伍及人员数量多、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我国1986年因机械伤害事故而死亡的人数比1985年增加10%,这当中,既有直接由机械设备引起的,也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还有工作环境恶劣(如灯光不适,温度过高或过低等)、劳动条件不好(如过负荷操作)等原因造成的,从而给危险性识别和评价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识别、分析机械加工设备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与有害因素,评价它们导致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通常都将危险与有害因素加以分类。目前应用较多的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 (1)按危险与有害因素的性质分类,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精神生理的; (2)按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职业病危害因素、环境因素、人机交互因素、管理因素4个方面构建层次模型,运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对核电站打磨作业现场职业健康风险进行分析。经过分析,核电站打磨作业综合危险有害因素的评分为86.415,安全风险最高。同时,在打磨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环境因素、人机交互因素、管理因素4个方面,职业病危害因素评分为91.65,是作业现场职业健康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赵艳玲  宋元宁 《安全》2002,23(3):6-9
由于铝厂生产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有害因素及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危害、毒物危害、高温危害和噪声危害,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电气伤害和火灾爆炸危险等.对有害因素及危险因素的分析有利于指导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和类比分析法,以上方法基于大量经验及数据,因此易导致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不清,容易出现遗漏现象。"逐级分步分析识别法"主要是对生产装置各种状态进行逐步分析识别,层层推进,不易造成遗漏,为消除事故隐患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定置管理强调的是生产现场中人、物的有机结合。一般来说,现场中人与物的相互关系处于三种状态。A状态:指人与物处于立即结合状态,即需要时随手可以拿到的状态;B状态:指人与物处于欲结合状态,即找一找能拿到的状态;C状态;指人与物之间处于无关状态,即现场的某些物品在生产中是不符合要求的或是多余的。定置管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判定属于C  相似文献   

17.
工业生产中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过程中人、物、环境存在不安全状态,即作业过程中人、物、环境存在危险因素。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一旦触发,就会造成人员伤亡或生产损失。人们把这些能转化为破坏能量的潜在危险因素称为危险源。为了控制危险源,武钢大冶铁矿对全矿主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了定点控制与管理,一年多来,千人负伤率及设备故障率等显著降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安全生产是物质生产文明的标志,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任何生产活动都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有机结合的过程,人+物=生产力;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9.
某木材加工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危险因素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加工生产中危险有害因素较多,发生人员伤害事故的风险比较高. 用安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某木材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对造成人员伤害的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导致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分析,为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隐患本义是指"隐藏的祸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源是英文hazard的汉译。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将"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