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不断开创生态示范区建设新局面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场重大革命.其根本目标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经济学原理,合理组织、积极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建立良性循环的经济、社会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确保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自然控制论在生态示范区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示范区建设作为实现区域性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在我国69个县市开展试点工作。本从自然控制论角度.探讨生态范区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的措施,提出了自然控制的数学模型。重点讨论了自然控制论在生态示范区水资源开发和水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角度看,区域是融自然-社会-经济为一体的复合生物系统;是生产要素与生态要素(自然、人为)相互整合的结果。该复合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整体、协调、循环、自生”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三个效益统一目标的基本条件。生态区域的空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角度看,区域是融自然-社会-经济为一体的复合生物系统,是生产要素与生态要素(自然、人为)相互整合的结果。该复合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整体、协调、循环、自生”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三个效益统一目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从生态安全的概念和内涵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的生态安全问题,并着重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全新理念,要求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观,既要重视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国际经验表明,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都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财税政策的系统分析,提出了针对现实环境问题的财税政策调整路径.  相似文献   

7.
全力推进江苏生态省建设,通过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行为和生态制度等生态文明核心要素的建设,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先进生态文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方 《环境保护》1994,(3):46-47
一、我国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已得到世界各国首脑和非政府组织的认同,并写进《里约宣言》和《21世纪行动议程》,作为人类发展新阶段的指导思想.但能否实现?怎样实现?还有赖于领导观念的转变、政府的有效调控、群众的积极参与、社会的全面变革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领导人在环发大会上率先签约,会后政府迅速拟订本国《21世纪行动》计划,领导的思想是明确的.如能在科技研究和群众参与上有较大进展,则有可能领先解决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问题.当今生态与经济两大学科,国际上都在向纵深发  相似文献   

9.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面对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水土流失,扩展蔓延的严峻现实,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要征服自然,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盱眙县,在生态示范区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苦干三五年,造福三五代",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坚持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带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工业的发展,初步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苏州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通过对近十年来苏州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现状的分析,筛选了评价该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苏州市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2000年以来苏州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总体处于协调发展的阶段,同时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进一步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