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走中国特色的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与我国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关系;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工作重点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挑战 更是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论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有色金属工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进行分析,为政府、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应担当的责任和做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介绍了发达国家及我国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及采取的措施。指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更大。提出钢铁企业创新理念、迎难而上,实现钢铁企业低碳化、生态化目标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在经济发展中排放最少温室气体的同时获得最大产出,即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英日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经验。我国居民不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困境,同时对低碳经济还存在很多误区,将低碳经济与高投入、贫困、贸易壁垒、完全抛弃传统经济等联系起来,并将低碳经济完全归结为政府的责任。为此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实践中必须在多方面做出理性选择:产业生态化、开发节能建筑、公交工具优先、开发低碳能源、发展低碳电力、实践循环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和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陕西是我国西部地区文化、科技的强省。虽然能源资源相对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经济发展受地理环境和发展理念的制约,发展水平较之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低碳农业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发展低碳农业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循环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切入点,而且是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转变陕西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试析在建设陕西新农村背景下如何选择符合陕西省低碳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和如何选择促进陕西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建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把经济发展模式划分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对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存在的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从发展前景和政策支持方面考虑,该地区选择低碳发展模式是必然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低碳经济应从开发清洁能源、发展旅游业、转变观念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京作为第三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之一,低碳立法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结合主要发达国家低碳发展情况,针对我国低碳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立足南京实际,从政策落实、法律缺位等方面阐明低碳立法的必要性,并提出"五个突出、两个结合"的立法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是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包装,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下,阐述了绿色包装的概念,分析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包装的关系,指出我国目前发展绿色包装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两难的形势下,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执行、公众参与、科技和人才支撑"的绿色包装产业发展模式,使绿色包装产业朝着健康、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热点。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还可以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水和大气污染等问题。通过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低碳生活方式等,实现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空前丰富的物质产品,另一方面却生产出同样空前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要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由对立走向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的表现,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从对立走向统一,如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异同,循环经济的经济价值及其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从宏观、微观层面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的原则,为深入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 1997年闵毅梅在<环境导报>上发表了一篇介绍德国的<循环经济法>文章,此后循环经济这个词才引入中国,国内的一些专家相继发表文章.而真正在国家层面上使用循环经济一词是在2002年后.2002年10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第二届成员国大会讲话中指出:"只有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运行的,研究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就是研究其客观运行规律。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大体分物理学理论、生态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区域科学理论等4个方面,其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顺应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为此,本刊特开设“循环经济专题讲座”栏目,介绍循环经济理念的由来、涉足的领域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为广大读者了解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阐速了循环经济内涵的经济学解释及循环经济实践中的经济学原理,对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与循环经济的内涵,提出技术-经济及时空因素的集成与协调是推进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流程制造业既是支柱产业、基础产业,也是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普遍采纳,国际社会正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对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环境资源配置的作用,提示了:循环经济是实现环境安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makes an attempt to answer the three questions of why China is devoting its full effort to promoting a circular economy, what a circular economy is, and how to implement a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a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from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and the relevant actions of national decision making to demonstration of the system nationwide, has taken only around 6 years, with strong encouragement from politicians and the urgent need to cope wit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a severe shortage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is now being actively implemented at three levels: enterprises, eco-industrial parks, and regions. The consolidated theoretical bases of ecology and economics have helped the circular economy to define its position as a new economic model to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regard, material flow management is naturally a uniqu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method for implementation of a circular economy, and eco-efficiency is a good indicator to measure circular economic activities. Of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has been initiation of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for the Circular Economy Law, which is among a number of initiatives developing core policies for a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Stringent enforcement of a set of policies for energy saving and pollution abatement nowadays in China will certainly create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ircular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