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森林在固碳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区域空间尺度上,如何准确预测森林碳储量仍是热点与难点。以新疆主要森林类型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综合激光雷达树高数据与森林调查数据,采用幂函数模型估算新疆森林植被生物量并转换为碳密度,基于森林植被生物量利用Logistic模型与Gompertz模型估算新疆森林年龄获得新疆森林年龄空间分布图。在构建适合新疆主要森林类型的年龄与碳密度模型的基础上,预测2030年和2060年新疆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速率。结果表明,(1)构建的适合新疆主要森林类型生物量和森林年龄的估算模型以及森林年龄与碳密度的生长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水平都较高,通过验证确定了对应的最优模型及参数。其中新疆森林生长模型表现出随林龄增加碳密度逐渐增加,到达成熟林后碳密度逐渐趋于稳定的特征。(2)2019年新疆森林年龄与碳密度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与不同森林类型的环境适应能力及生长速率有关。2019年新疆森林的平均生物量、平均碳密度和年龄分别为147.84 Mg·hm-2、73.92 Mg·hm-2  相似文献   

3.
由于城市森林及其生态系统是一项重要的绿化基础设施,是城市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与桥梁,因此,大力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此为依据,阐述了城市森林及其生态系统的概念、研究方法与内容、发展概况,提出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5项原则,最后,探讨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未来两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层收割法、斜点样方法、消光系数法和凋落叶法测定了南亚热带鼎湖山三个森林群落和鹤山五个人工林群落的叶面积指数(LAI)。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分层收割法最准确,斜点样方法和消光系数法较准确,凋落叶法误差最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各森林站宜推广分层收割法和斜点样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8.
为了考察中国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对雨雪冰冻灾害的响应模式,以粤北天井山3种代表性的林型—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为对象,于不同森林类型中比较受损森林与未受损森林在凋落物年产量、成分及月际动态方面的差异,从而在凋落物水平上反映不同森林类型在雨雪冰冻灾害后的早期恢复力。研究结果表明,灾后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0.52、3.21、1.37 t.hm-2,比未受损的同种森林类型年凋落量显著减少,减少程度分别为87.89%、53.46%、76.78%。由此可以看出阔叶林的植被恢复情况最好,说明在凋落物水平上,其灾后恢复的早期阶段恢复力最强。在凋落物成分方面,灾后各森林类型叶凋落物所占比例显著增加,枝凋落物所占比例则显著减少。受损针叶林和阔叶林的凋落物月动态与未受损森林基本一致,但其波动幅度较小;在混交林中,受损和未受损森林其凋落量的季节动态模式则表现出不一致性且为不规则型。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亚热带地区优先考虑种植阔叶林以促进受损森林在类似雨雪冰冻灾害的极端天气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水循环、能量传输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中国东部森林样带是地球上森类型最为完整的样带之一,本文在表明热量对本样带的驱动作用的同时,论述了最冷月平均气温是形成本样带的限制因子,并指出了水热研究是本样带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鹤山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观测系统,包括降雨量,林冠截留,林内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蒸散,土壤含水量,渗滤量等因子及其取样方法,还简介了水分循环过程中营养元素分析的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森林内部属性与森林改善空气环境功能之间的内在关系与规律,以及不同森林在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方面的能力强弱,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试验中心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7─8月按照2 km×2 km网格间距进行系统抽样,设置51个样地对森林空气温度、湿度、负氧离子含量等空气环境状况指标及林分特征因子进行了监测,并对林分类型、发展阶段、郁闭度等林分因子与森林空气温度、湿度、负氧离子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温湿指数、安培空气质量评价系数、森林空气负氧离子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森林的空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森林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功能主要与其林分类型、发展阶段、林分郁闭度有关;2)在调节空气温湿度,改善空气环境舒适度方面,针叶混交林最强,然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叶纯林、阔叶纯林、灌木林,以未成林最弱。在吸附污染物、净化空气方面,针阔混交林最强,然后依次为阔叶混交林、阔叶纯林、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灌木林,以未成林最弱;3)不同发展阶段的林分在改善空气环境舒适度方面的差异不明显,但随着林分发展阶段的深入,森林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森林净化空气的能力也逐渐增强;4)森林在调节空气温湿度,改善空气环境舒适度等方面的功能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强,当郁闭度大于0.4时,森林改善空气环境舒适度的功能显著增强。郁闭度在0.4~0.7之间的林分净化空气的功能较强,尤以郁闭度为0.5时最强,当林分郁闭度低于0.4或高于0.7以后,林分净化空气的功能均有所降低;5)总体来说混交林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功能要显著强于纯林。研究结果对于经营单位如何通过林分状态的调控来增强森林的空气环境改善功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初期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初级阶段的鲜类阔叶林(MBLF)、鲜类针阔混交林(MCBLF)和箭竹阔叶林(BBLF)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森林类型采用多点分层[0-10 cm(A层)、10-20 cm(B层)、20-30 cm(C层)和30-40 cm(D层)]采样、测定混合样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脲酶、酸性磷酸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MBLF、MCBLF、BBLF不同土层土壤pH值均低于5.0,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且有机碳、全氮与A层土壤差异显著(P〈0.05)。MBLF和BBLF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脲酶活性较A层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MCBLF土壤脲酶活性以B、C层活性最高,分别为A层的1.22和1.08倍。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均以MCBLF活性最高;在林型MCBLF和BBLF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A层显著降低(P〈0.05),而MBLF、MCBLF、BBLF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一直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D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A层的60.21%、73.37%和46.84%。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调节功能及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森林水文调节功能是森林所实现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可是由于森林资源被无节制的开采利用,导致人们不断遭受森林破环所带来的洪旱灾害。因此关于森林生态水文功能研究已成为生态学和水文学的研究重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森林水文调节过程及其生态学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所以文章从森林的水文过程出发,对林冠截留、树干流、凋落物层截留、林地水分涵养和蒸发蒸腾及其影响因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研究认为林地各冠层均能够截留降雨,降低雨水动能,从而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和对地表的冲击;凋落物层能蓄留水分、抑制蒸散、减缓地表径流;而树干流改变降雨水平空间格局,影响水分入渗以及土壤水源涵养。森林结构复杂,明显改变了降雨分配过程,而森林水文过程及调节功能又受到森林结构的制约,因此定量定性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水文调节功能之间关系,是未来森林生态水文功能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因与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Vrsl.  DV 《产业与环境》1997,19(3):67-69
在火地岛智利部分的南部,发现了南方壳斗科(山毛榉科)的最后完好森林.一个大规模伐木项目很可能毁坏这个辽阔地区的原始状态,而其湖泊、河流和野生森林有开发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预计会有日益增大的商业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7.
砍伐森林不是一种新现象.在这项研究中,一些数据用来表示马达加斯加在不同方面对森林开发和利用.基于本文研究的目的,我们定义了主要开发用法,譬如非法木材业,灌木火,耕种和燃料采伐.结果表明,那些测量的数据非常重要以致于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而且数据表明在今后几年中森林砍伐量将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森林旅游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较晚,但近几十年来发展迅猛,森林旅游业的开发有利于改善林业的产业结构,推动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资金投入与回收是林业行业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关键问题,是制约森林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资金问题是发展森林旅游业的保障所在.  相似文献   

19.
北方和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蒸腾耗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方和温带森林地处气候变化敏感的中高纬度地区,认识其蒸腾耗水过程的时卒动态及其控制因子是评价和预测森林在气候系统中作用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北方和温带森林蒸腾耗水的近期研究结果,从叶片、个体和林分3个尺度综合分析了树木蒸腾耗水的变异性及其影响因子,并探讨了其中的尺度转换问题.主要结论如下:尽管相同生活型树木的蒸腾耗水量变异性较大,但针叶树的平均蒸腾耗水量在叶片和个体尺度上显著低于阔叶树,而在林分尺度上针叶林和阔叶林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尺度上的蒸腾作用均受太阳辐射、蒸汽压亏缺、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且存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但主导控制因子因时空尺度而异.单株树木蒸腾量与胸径、边材面积和树高均呈显著正相关;林分日蒸腾量最大值与叶面积指数相关显著,而生长季日蒸腾量平均值则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呈正相关.这些蒸腾速率与生物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和不同空间尺度之间的联系是目前森林蒸腾过程尺度转换的基础.本文还讨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