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案例135岁,男性,在厨房烧菜时,油烟导致咳嗽不止,突然感到撕裂性胸痛,继而胸闷气短,呼吸加重。急救人员追问病史,发现无特殊疾病。送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自发性气胸"。案例240岁,男性,卡车驾驶员,在一起车辆追尾的交通事故中,胸部受伤,可见流血伤口,伤口内见到气泡溢出。伤员感到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目击者打了120电话报警。急救人员赶到现场,  相似文献   

2.
<正>在欧洲和美国,每年有1 500万~2 000万人因为胸痛而送入急诊部就诊。在我国,胸痛作为急诊患者常见主要症状,约占就诊总数的5%,其病因可大可小。通过了解胸痛的病因及早期表现,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发病原因胸痛是指颈与胸廓下缘之间疼痛,主要由胸部疾病引起,少数由其他部位病变所致,疼痛性质可呈多种,是常见症状之一。因痛域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烧烫伤烧烫伤的现场急救非常重要,正确的早期处理可以缓解烧烫伤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错误的现场处置方式,有可能会导致烧烫伤加重,给入院后的救治带来诸多困难。涂抹牙膏、蜂蜜、酱油等方法都是错误的,不仅不能降温、减缓损伤,还会引起创面感染。  相似文献   

4.
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但在送往医院前,要科学地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以争取时间防止恶化。下面价绍几种常见的意外伤病事故急救常识:骨折的现场急救发生骨折后,骨折部位有疼痛感、压痛感,并伴有肿胀、瘀斑和畸形。患处活动受限,不能负重。如果骨折使神经、肌住重要血管和脏器受损,还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很容易诱发休克、出血、感染、内脏损伤等。骨折现场急救的目的在于抢救患者生命,使其减少痛苦,防止再损伤或再污染,并为安全运转创造条件。首先要使患者平卧,了解外伤受力情况,检查伤口,密切观察患…  相似文献   

5.
所谓绿色通道,是指外伤和急重病人由现场转送到急诊科,融分诊、抢救、手术或送入ICU监测等于一体的快捷有效的急救服务通道。  相似文献   

6.
<正>包扎是对外伤进行救护时必须掌握的急救技术。可以协助止血、覆盖伤口、防止感染、减轻肿胀、间接止痛,还可以起到固定骨折,减轻骨折的肿痛和移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压触电事故,在各用电部门时有发生,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患者往往迅即进入"假死"状态(心跳、呼吸停止),若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所以系统地分析影响触电危险程序的因素,熟练掌握正确的现场急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触电者的现场急救,一是要争分夺秒;二是救治方法要得当;三是医生诊断为死亡之前,救治必须坚持不间断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工矿企业、交通运输等部门,腹部创伤较常见,以日益增多的交通事故与工业外伤为例,腹部创伤约占1/3。腹部创伤对伤员的生命可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现场的恰当的急救处置,早期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腹部创伤死亡率的关键。 对腹部创伤的现场急救应是:制止外出血,减少失血量,避免腹腔感染,防止创伤性休克。对腹部开放性损伤,应立即用纱布或洁净布类填塞包扎伤口。对有腹膜破裂,已有内  相似文献   

9.
被塌方掩埋怎么办 修水利、建桥梁、挖窑洞,由于泥土石头突然塌陷,常使人被松土松石埋住。人被埋以后,一定要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否则往往因为窒息、缺氧或呼吸停止而死亡。抢救方法如下: 当人全部被泥土埋后,首要的任务是将人救出。在挖刨被压者时,要先确旦发现呼吸、心跳停止,迅速清除口鼻内的淤泥,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部心脏按摩术。待呼吸、心跳恢复后再送医院急救处理。 由于石头塌方被掩埋往往导致严重的外伤,如颅脑、内脏损伤或骨折,必须出尽全力奋力抢救。在搬弄石头时,特别要倍加小心注意石头滚动而造成生命危险,当伤员抢救出  相似文献   

10.
《安全》1995,(5)
在车祸、工业外伤、触电、中毒、溺水等意外事故中,可能引起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发现心跳骤停的病人或伤员,最重要的是在心跳骤停的第一分钟内,进行一次心前区捶击,如果及时且方法得当,可能使心跳恢复。 方法是:急救者用拳头底部多肉部分,在  相似文献   

11.
由于社会安全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原因,海外欠发达地区油田项目在医疗健康卫生方面往往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例如,当项目中有人出现“心源性猝死”(SCD),常由于专业急救人员无法及时赶到,而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导致抢救成功率非常低。而如果在专业急救人员到来之前,现场第一时间有人能够采取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正确方法进行急救,则可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12.
手外伤的处理及预防谭西顺手是灵巧的劳动器官,人们从事各种劳动,一刻也离不开手。在广泛接触各种物质,使用多种工具进行各种生产操作时,手容易发生外伤。据对天津市某厂的调查,手外伤占工伤事故的82.35%。为此,掌握手外伤的急救方法和预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与急救张少成,李春忠医院急诊的外伤,特别是手外伤,大部分是机械伤害。研究机械伤害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从事故发生的过程来看,预防的根本方法,是要消除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下面谈谈机械伤害的预防与急救。一、...  相似文献   

14.
心跳骤停的早期抢救在车祸、工业外伤、触电、中毒、溺水等意外事故中,可能引起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心跳骤停前常有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表现,确切的征象是用耳朵直接贴在左胸部听不到心音。发现心跳骤厚的病人或伤员,最重要的是在心跳骤停的第一分钟内,进行一次心...  相似文献   

15.
刘金山 《劳动保护》2006,(12):72-73
触电急救指的是对触电人员实施的现场抢救。人体触电后,常会发生心脏停跳、呼吸停止、失去知觉,从外观上呈现出死亡的征象。实践证明,由于电流对人体作用的能量较小,多数情况下不能对内脏器官造成严重的器质性损坏,这时人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一种“假死”状态。如果能够进行及时、正确的急救,绝大多数触电者是可以“死”而复生的。触电急救的主要原则触电事故是比较特殊的事故。因此,触电急救必须掌握3项原则,否则,不但达不到救人的目的,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原则之一:迅速切断电源触电急救的前提就是要迅速切断电源。一方面,通电时间越…  相似文献   

16.
低压触电事故,在各用电部门时有发生,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患者往往迅即进入“假死”状态(心跳、呼吸停止),若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所以系统地分析影响触电危险程序的因素,熟练掌握正确的现场急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触电者的现场急救,一是要争分夺秒;二是救治方法要得当;三是医生诊断为死亡之前,救治必须坚持不间断地进行。一、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触电的危险程度同很多因素有关:①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②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③电流通过人体的不同途径;④电流的种类与频率的高低;⑤人体电阻的高低。其中,以电流的大小和触电…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的特点】 1、情况紧急 伤员病情紧急,要求医护人员马上反应。要求接到呼救,医护人员应立即出动,以最短的时间到达出事现场,根据伤情采取有效、恰当的急救或监护措施。 2、急救环境差 交通事故现场大多条件较差,如夜间光线暗不易分辨,街头围观群众多不利于听诊及检查伤情;若现场险情尚未解除,可能危及救护人员,都会给现场急救带来  相似文献   

18.
施倚 《劳动保护》2021,(2):97-97
主持人,你好!2021年1月7日18时,石家庄市某街道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在核酸检测点进行人员信息登记和现场秩序维护工作。这段时间石家庄市特别寒冷,最低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社区工作人员是采用每两小时换岗的方式在一线值守,在组织群众进行全员核酸检測工作当中,该工作人员突感身体不适晕倒,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对其进行现场救护,同时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第一时间将其送医抢救,约2小时后,该工作人员因抢救无效去世。请问这种情况是否可以认定工伤?  相似文献   

19.
应尽快让病人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病情稳定后,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争取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安全文化网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  相似文献   

20.
儿童天生好奇爱动,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而当意外伤害发生时.家长往往惊慌失措.有的则采取种种错误的做法,结果事与愿违,增加了孩子的痛苦,甚至导致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家长学习和掌握一些现场急救方法是颇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