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浙江省火电行业主要污染物减排环境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环保局开发的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对2010 年浙江省大气污染物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SO2、NO2 和PM10 等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odels-3 系统能较好地反映浙江省的大气污染情况,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模式能较好地进行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研究。为定量分析电力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之间的定量关系,评估不同控制情景下的环境质量效益,应用CMAQ 空气质量模型分别对2010 年基准排放情景和火电行业主要污染物(SO2、NOx 和烟尘)的三套减排控制情景,评价环境空气污染物SO2、NOx、PM2.5 和PM10 状况进行模拟,评价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效益。三套方案下PM2.5 浓度下降比例分别为0.53%、0.55% 和0.57%,其中重点区域浓度下降比例分别为4.36%、4.38%和5.9%;PM10 浓度下降比例分别为0.40%、0.42% 和0.65%,重点区域下降比例分别为3.42%、5.82% 和8.16%;NOx 浓度下降比例分别为12.4% 和13.3%,重点区域下降比例分别为13.8% 和16.9%;SO2 下降比例平均为11.24%,其中重点区域下降比例为14.4%。SO2、NOx 和烟(粉)尘协同减排对于浙江地区特别是重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有着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区域之一,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CO2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一个重要挑战。本研究基于2007年与2012年长三角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省市间贸易引致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转移特征和变化趋势。同时,运用产业关联系数法,从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双重视角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减缓CO2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键行业。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的SO2、PM2.5排放总量表现为消费端大于生产端,CO2、NOx排放总量表现为生产端大于消费端。安徽省总体呈现为长三角地区贸易的SO2、NOx与PM2.5排放净调出地,而上海与浙江表现为多数污染物排放净调入地。CO2与大气污染物协同前向减排的关键行业为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安徽省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可以通过生产端技术革新和能源结构优化来促进减排;CO2与大气污染物后向协同减排的关键行业为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建筑业等,对于这些行业,调整消费结构是有效的减排措施。为更好地制定长三角地区减排与污染防治政策,应当综合考虑行业减排、协同减排等,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达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深圳市8 个监测站点2013 年的逐日PM10 和PM2.5 浓度监测数据、气象数据,统计风向、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等,利用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模式,由实测的浓度值反推出污染物的产生量或排放量的方法,重点分析龙华新区PM10 和PM2.5 的污染特征,并依据环境目标值,估算该区域剩余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龙华新区全年盛行东风、南风,其风频分别为16.7%、13.2%,风速约为1.6m/s,PM10、PM2.5 浓度均呈现出季节性变化,秋、冬季浓度值较高,尤其在10 月到次年1 月份,其排放强度主要受本地污染源的影响。除此以外,其西、北部的污染源对其污染物浓度有一定的影响。新区PM10 和PM2.5 的剩余环境容量均呈现负值,尤其以PM2.5 最为突出,须大力加强减排控制,以达到环境目标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数次大范围雾霾天气,北京等多个城市更是遭遇连续雾霾。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PM2.5又称细颗粒物。为了进一步治理北京雾霾,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须了解北京地区PM2.5的来源。本文基于后向轨迹模式并结合PM2.5浓度计算了2015年9月1日0:00至2016年8月31日23:00以北京为起始点,向后推算48小时的轨迹,并结合轨迹聚类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等,探讨北京地区PM2.5的来源。结果表明:模拟的后向轨迹经过聚类分析可分为6类,其中来自内蒙古西部的轨迹最多,来自西北、北西北方向的轨迹次之,来自西西北方向且在京津冀地区停留一段时间的轨迹占比最小,来自河北、山东、河南的交接地区及河北的沿海地区的轨迹占比也较小。其中来自内蒙古西部地区及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地区的两类轨迹对北京的空气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是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潜在源区;来自北西北方向及河北的沿海地区两类轨迹的气团最为清洁,为北京带来良好的天气;来自西北及西西北方向的部分轨迹对应的PM2.5浓度严重超标,说明来自此方向的气团对北京的空气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21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2021)》,在国际上引起了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2021版相较于2005版的主要更新内容,以及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之间的差异。基于我国2017年以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比较了使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对我国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差异。同时,分析了全球不同国家空气质量现状和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要求的差距,以及我国空气质量在全球国家中的位次。评价结果显示:如果将2021版指导值作为评价标准,则2021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日评价值达标比例仅为19.8%,所有城市的年评价指标均不能达标;我国PM2.5和O3暴露水平在全球203个国家中均处于世界中后水平。本文建议结合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的新要点,适时启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及相关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制度的研究工作,引导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6.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健康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空气质量改善进程,2013 年国家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本文基于空气污染与健康效益评估模型(BenMAP),对人口分布资料、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等进行了本土化修正,采用“支付意愿法”与“疾病成本法”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评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PM2.5 污染变化引起的环境健康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M2.5 环境浓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如果《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空气质量目标全面实现,可以避免城镇8.9 万居民的过早死亡,减少12 万人次住院治疗以及941 万人次的门诊和急诊病例,实现的全国健康效益约为867 亿元/ 年,说明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的健康有益性。本文对政府部门开展污染损失评估及制定环境健康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温室气体减排能否降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大气污染控制是收益递减还是复合收益——以NOX 和O3 控制为例《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经济萧条期成为企业污染控制的偷懒期《环境与资源经济学》(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大气污染控制是收益递减还是复合收益——以NOX 和O3 控制为例《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北京限行政策可否缓解大气污染?《公共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日益成为公众表达对重污染天气等环境问题关注的工具。本研究以微博为例,探讨了社交媒体反映的环境关注对城市PM2.5浓度水平的影响以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微博上环境关注的空间分布显示出向高等级和高污染城市聚集的倾向,PM2.5浓度水平高的地区集中在煤炭资源或重工业集聚的地区。空间回归模型的结果证实了社交媒体的环境关注能显著降低PM2.5浓度水平,层级较高的城市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能够更好地回应社交媒体的环境关注,并有效降低城市的PM2.5浓度水平。本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环境关注已经成为环境治理中的一种重要力量,在分析环境问题时应该充分考虑新兴社交媒体平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大气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成渝地区环境统计基表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自查报告的详细数据,对成渝地区"大气十条"实施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本、健康效益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得出如下结论:①成渝地区"大气十条"实施的环境健康效益大于其治理成本,成渝地区"大气十条"实施成本为376.3亿元,环境健康效益为670亿元,环境健康效益比实施成本高78%。②重点工业行业是成渝地区"大气十条"治理的重点,其治理成本为309.3亿元;其次是机动车治理成本,为50.1亿元。③成渝地区"大气十条"实施的环保投资为746亿元,对GDP拉动效应为1004.7亿元,增加就业5.24万人,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拉动效益。④成渝地区PM2.5降低1μg/m3需花费8.2亿元,其中,四川省PM2.5降低1μg/m3成本为10.4亿元,重庆市为6.0亿元。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我国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形势严峻,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不明、来源贡献不清,难以精确定位污染排放的关键行业和重点地区。精细化区域大气污染源-受体关系对高效应对和解决我国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改善空气环境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分析雾霾/光化学烟雾形成机制、控制污染源全过程以及建立污染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为量化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发展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技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调研对比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本文对2013—2018年全国主要城市的空气PM2.5浓度及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采用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三年滑动均值作为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是国际通行做法;2013—2018年我国大部分城市PM2.5浓度受气象等相关因素影响,年均值波动较大,采用PM2.5浓度三年滑动均值变化曲线更为平滑,且采用前两年及当年的年均值进行计算更切合实际需求;采用EMI指数法量化分析气象因素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表明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的年际变化具有波动性且各重点区域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建议引进三年滑动均值作为PM2.5长期变化的考核依据之一,使空气质量评价考核方式更为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2.
美日臭氧污染问题及治理经验借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臭氧(O_3)为主要成分的"光化学氧化剂"是光化学烟雾的真身。臭氧污染受臭氧前体物排放及其复杂的相互转化关系控制,导致臭氧污染问题在治理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反复性,甚至成为全球性环境难题。我国城市群臭氧污染问题继PM2.5污染后日趋突出,本文探讨和总结了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等大都市在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以期为我国构建更加全面、科学、系统的治理体系推进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陆楠  魏斌  朱琦  刘定  杨毅 《中国环境管理》2015,7(6):66-70,83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系统是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规划的国家级信息系统之一)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求进行了分析,系统针对大尺度的区域性大气环境质量问题,紧密结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要求,开展数据调度与综合分析等功能的建设,旨在通过数据分析提高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成因的评估能力,通过情景模拟与模型运算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制定与动态调整提供定量化数据支持.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将有望成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基础工程,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有了显著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的快速增长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碳排放水平日益提高,已成为全球最大排放国。为了更好地管控碳排放,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外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1995—2011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FDI、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动态效应分析发现,FDI与进出口水平的提升均有利于降低我国碳排放的水平,“污染天堂”假说在我国并未得到证实。同时,本文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存在,证实了我国的碳排放水平与人均GDP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炭消费对PM2.5污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制定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然而煤炭消费对PM_(2.5)污染的贡献到底多大,这是当前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为定量分析煤炭消费对我国PM_(2.5)污染的影响,本研究首先计算了2012年煤炭消费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量,然后利用CAMx空气质量模型,分别采用组分分析法和情景模拟法两种方法研究了煤炭消费对全国PM_(2.5)污染的影响。组分分析法研究表明,煤炭消费对全国PM_(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约为61%,其中煤炭直接燃烧、煤炭相关行业的贡献率分别约为37%、24%;情景模拟法研究表明,煤炭消费对全国PM_(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约为56%。因此,我国由于煤炭消费对全国PM_(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为56%~61%。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6—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不同部门因能源消费而产生的典型污染物排放量,然后利用LMDI模型,对空气污染进行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CO_2、SO_2、PM_(2.5)与PM_(10)等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均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缓慢减少的趋势,排放的峰值多出现在了2013年,而NO_x则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其中,电力与工业部门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但对排放量贡献呈减少趋势,生活部门与交通部门污染物排放量则逐步增长,尤其是对PM_(2.5)与PM_(10)排放量的贡献不可忽视。人口与经济增长对污染物排放量起到了正向拉动作用,经济因素的驱动作用最为明显,其效应值呈现先小幅增加后大幅下降的趋势,能源效率与能源结构有抑制作用,其对污染物排放的效应值仅次于经济因素,而能源结构变化的效应很小。  相似文献   

17.
长沙市空气自动站周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沙市空气自动站周边3 km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年鉴和实地调查,获得了该地区2015年储存运输源、废弃物处理源、工艺过程源、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农业源、生物质燃烧源、扬尘源、移动源8个源类的活动水平数据。以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为依据,建立了2015年长沙市空气自动站周边3 km区域NH_3、NO_x、PM_(10)、PM_(2.5)、SO_2、VOCs等6项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5年长沙空气自动站周边3 km内,8类大气污染源排放的NH_3、NO_x、PM_(2.5)、PM_(10)、SO_2、VOCs总量分别为53.65t、4 899.35t、1 846.09t、6 257.75t、989.49t、4 383.31t。NH_3、NO_x、PM_(2.5)、PM_(10)、SO_2、VOCs排放量最大的源分别是农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扬尘源、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98.45%、84.24%、60.82%、85.90%、97.33%、49.88%。优化道路交通、减少燃煤、减少建筑工地扬尘排放可促进长沙市空气自动站周边空气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8.
控制汽柴油消费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燃油税和碳税是中国近期两种主要的已经或可能施加于燃油的税收政策.以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为核心,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燃油税和碳税的区域能源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利用模型估计了我国的燃油需求价格弹性,测算了燃油需求响应,计算了在相同CO2减排目标下,提高汽油消费税、提高柴油消费税、引入碳税三种政策情景下各省份预计产生的节能效应、减排效应和税收效益.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CO2减排目标下,第一,在不同情景下,各省份节能程度差异均有限,但节能数量均体现出区域匹配性,燃油消费越多的省份,节能数量一般越多,且提高汽油消费税的全国节能总量最大;第二,在引入碳税情景下,各省份CO2减排比例差异最小;第三,在全国层面,三种政策情景中空气污染物(PM2.5和NOx和SO2)减排数量均为提高汽油消费税>引入碳税>提高柴油消费税,但在提高柴油消费税情景下,有4/5的省份预计PM2.5排放减少程度超过14%.除此之外,提高汽油消费税的税收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