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废水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机理及工艺.重点介绍了反硝化聚磷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和除磷特性,以及不同种类的反硝化除磷工艺,并对反硝化除磷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黄靓  郭海燕  刘小芳 《化工环保》2019,39(2):158-162
采用SBR反应器驯化培养反硝化聚磷菌,考察了厌氧-缺氧-好氧和厌氧-缺氧运行模式下反硝化聚磷菌的增殖情况、反应器的脱氮除磷特性及胞内聚合物聚β-羟基丁酸(PHB)和糖原的合成消耗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2 d(288个周期)的驯化培养,SBR反应器内反硝化聚磷菌的数量约占全部聚磷菌的84.5%;厌氧-缺氧培养方式下,反硝化聚磷菌的释磷速率为34.5 mg/(L·h),缺氧吸磷速率为23.0 mg/(L·h),缺氧阶段每降解1.0 mg/L的PO_4~(3-)-P需要消耗1.0 mg/L的NO_3~--N;每消耗6.3 mg/L的COD生成1 mg/g的PHB,每降解1 mol的PHB约生成0.73 mol的糖原。  相似文献   

3.
氨氮废水生物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杨春  邓旭 《化工环保》2004,24(Z1):141-144
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氨氮废水脱氮方法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同时硝化-反硝化都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具有能耗低、运行时间短、氮去除效率高等特点.结合国内外废水生物脱氮的研究现状,系统综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同时硝化-反硝化两种新工艺的研究进展, 并深入讨论了短程硝化-反硝化中亚硝酸盐累积问题.  相似文献   

4.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新兴的污水高效处理工艺,其脱氮效能优化和污泥特性也是相关研究热点之一。研究采用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提高一体式MBR的脱氮效率,并考察了不同工况下活性污泥浓度及脱氮酶活性,结果表明,间歇曝气有效地强化了MBR的反硝化作用,显著地增强了其脱氮效能,而NH_4~+-N及COD的去除几乎未受影响;活性污泥浓度增长缓慢平稳,脱氢酶活性因污泥龄的延长有小幅下降,间歇曝气未显著影响污泥特性。  相似文献   

5.
《化工环保》2006,26(5):381-381
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活性污泥缺氧聚磷生物膜硝化同步除磷脱氮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废水首先进入接触池,与沉淀池回流的富含聚磷菌的活性污泥短暂混合,控制水力停留时间5—10min,将污泥中携带的少量硝酸盐迅速反硝化;接触池出水进入厌氧池,在厌氧池中反硝化聚磷菌吸收大量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以聚-β-羟基烷酸酯形式贮存在体内,同时释放磷;含有氨氮、磷、少量剩余有机物和已释放磷的聚磷菌的泥水混合液进入缺氧池,与沉淀后回流的含有硝酸盐的上层清液混合,反硝化聚磷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聚磷;缺氧池出水进入固定安装有半软性填料的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式好氧池中,  相似文献   

6.
高氮低碳废水生物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在处理高氨氮、低碳源废水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短程硝化一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两种生物脱氮新技术,初步探讨了影响亚硝酸盐积累和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因素。介绍了半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原理和特征,为高氨氮、低碳源废水生物脱氮工艺的没计提供 全新的理论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昂  刘锋  陈天羽  冯震 《化工环保》2012,40(5):494-500
采用基于固态碳源的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脱氮工艺处理高氮低碳的金属热处理废水。通过接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絮状污泥,研究了以固态碳源(3-羟基丁酸脂和3-羟基戊酸脂共聚物,PHBV)和沸石为组合填料的分区式耦合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特性。经过76 d的运行,耦合反应器的总氮去除速率达1.05 kg/(m3·d),且具有良好的出水COD稳定性。废水经过反应器沸石区后,氨氮去除率达97%,亚硝态氮去除率达81%,而硝态氮去除率几乎为零;经过PHBV区后,硝态氮去除率达76%,亚硝态氮去除率达99%,氨氮去除率达97%。沸石区主要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PHBV区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功能分区明确,耦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膜法A/O生物脱氮技术处理化肥厂含氮工艺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化肥厂工艺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氨氮和尿素氮,并含有镍、氰化物等毒物。在采用软性填料三段好氧硝化试验和应用碎红砖填料升流式滤池的反硝化试验均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了AO_2回流工艺和O_sA无回流工艺的膜法生物脱氮技术,对COD、TKN、TN都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其中AO_2回流工艺的COD、TKN、TN去除率分别为93.5%、94.8%、17.9%,相应的容积去除负荷为1.115、0.3770.310公斤/米~3·日。同时,对尿素在好氧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生物水解规律,在生物脱氮过程中镍和氰化物的影响及去除情况作了探讨。为国内同类型高浓度含氮废水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通过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对高浓度氨氮低碳废水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的研究.在生物驯化过程中考察亚硝酸盐氮的积累,并验证短程硝化即亚硝化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满足高氨氮低碳废水的生物脱氮要求,亚硝化率达到98.0%以上.采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系统中的硝化菌群进行分析,发现系统中主要存在将氨氧化成亚硝酸根的氨氧化菌(AOB)及亚硝酸盐还原菌.  相似文献   

10.
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协同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处理模拟城市污水,在厌氧--好氧运行方式下,考察了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协同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O的变化对该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影响不显著,当DO为1.5~2.0 mg/L时,TN及TP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并可以应用pH曲线拐点来判断系统硝化过程是否完成.  相似文献   

11.
电厂燃煤过程中汞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燃煤电厂汞控制技术分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脱汞,燃烧后脱汞技术为主要汞控制排放工艺,其中吸附剂吸附方法的研究较为广泛。基于国内外近几年燃煤电厂烟气脱汞技术的研究,综述了汞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曝气-过滤一体化装置将生物反应器与过滤机理有机结合,较好地维持了反应器中的高污泥浓度,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HRT)与污泥停留时间的分离。采用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对该装置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HRT为8h,运行方式为曝气2h、停曝2h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95.55%,NH3-N未检出,TN为84.90%,TP为93.69%,出水各项指标都达到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厂原水水质情况,对4种不同混凝剂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不同混凝剂用于水厂原水处理的混凝效果.为优化后续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砷化镓生产废水含有磷酸盐、氟化物、砷化物以及难沉降亚微米级悬浮物的处理难点,首先采用催化臭氧氧化—好氧生化深度预处理废水,再采用RO膜分离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催化臭氧氧化法使废水中亚微米级悬浮物脱稳,有利于悬浮物的混凝沉降,并优化了膜分离阶段的分离环境,可延长膜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经过膜分离后,出水砷质量浓度为0.01 mg/L,氟质量浓度为1.0 mg/L,COD、TP、TN和ρ(NH3-N)为10,0.01,0.50,0.50 mg/L,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脱除烟气中SO2和NOx的新技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陈理 《化工环保》1997,17(6):336-341
综述了近年来新开发的脱除烟气中SO2及NOx的新技术,包括膜技术、电化学技术及结合化学反应的高能辐射技术(电子束照射、等离子体电晕放电等),经过不断改进,其中有些技术已处于中试阶段,显示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纯SO2及燃煤电厂烟气作实验气,利用积分法固定床CFB方式进行了DS-Ⅰ型催化剂与活性炭催化性能的对比试验,对不同还进行了不同烟气温度、SO2浓度、湿度、烟气流速等工艺参数对DS-Ⅰ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对不同催化剂进行优化组合,可在除尘器后直接脱硫、脱氮,其脱硫率达86%、脱氮率达68%。催化剂经再生,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铁合金厂矿热电炉运行工况及其烟尘特性的基础上。对矿热电炉除尘工艺的选择原则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国电邯郸热电厂9号、10号炉的电除尘器存在除尘效率不够、烟尘排放超标的现象,为此,电厂引进韩国先进的除尘技术,对9号、10号炉的电除尘器进行了技术改造,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污水除磷的迫切性及传统的污水除磷工艺原理与特点,阐述了污水除磷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0.
导流电解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赵丽丽  张惠欣 《化工环保》2001,21(4):187-191
阐述了电解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通过试验确定了用该法处理含酚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出水的酚浓度、pH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法工艺过程简单,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经济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处理含酚废水的费用低于传统的电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