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苕溪支流锦溪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运用灰色聚类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等级聚类法就南苕溪支流锦溪近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锦溪入青山水库断面水质2005—2009年逐年改善,2007年后达到灰色聚类等级Ⅲ类水质要求;2009年秋季至2010年夏季期间秋、冬两季的污染程度高于春、夏季节;枯水期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但TN、TP污染分指数在丰水期最高,表明污染源中面源污染已占相当比例。空间变化方面从玲珑桥到江桥锦溪水质的综合污染指数不断提升,到江桥时达到极值13.25,锦溪末端三眼桥断面水质较江桥断面有所改善;SPSS空间聚类分析可分为轻污染区(从玲珑桥到冬韵桥)、重污染区(从群利桥到江桥)和中度污染区(从江桥到三眼桥)。锦溪上游农业区对河水中的COD、TN和TP的贡献率分别为66%、54%和49%,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锦溪水质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厂原水水质在线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再生水原水水质在线预警系统能够为再生水工艺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保障.以中国北方T市某再生水厂为例,分析再生水厂进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变化规律,根据再生水厂的MBR处理工艺特征及要求,确定6项预警指标为pH、COD、TN、NH3-N、TP和SS.在原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方法.结合实际运行情...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基于流域水质目标的入河排污口排放标准与排污许可的实施路径,以北京清河为例,通过入河排污口实地摸排,确定了22个入河排污口和5个河道断面,并于2019年3—10月对27个采样点进行12次水样采集,对水样COD、氨氮、TN和TP进行检测。基于研究河段实测数据,应用MIKE11模型构建流域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3种情景组合的截污纳管方案(方案1)、截污减排方案(方案2)对河段水质的改善效果,以及减排方案在雨期、非雨期对河段水质的污染影响。结果表明:(1)与方案1相比,方案2下研究河段水质状况明显改善,下游出水断面(Q5断面)的COD、氨氮、TN和TP模拟值分别降低49.08%、61.27%、65.80%、63.86%;COD、氨氮、TN和TP排放总量分别削减了541.95、46.13、216.79、8.30t/a。(2)雨期雨水汇入河段后,各污染物达标情况反而恶化,因此应做好入河排污口的污染管控,科学控制入河排污口雨期污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苏州市水环境中营养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于苏州市城区、城郊和郊区共设置16个采样点,并对全年水样和沉积物样进行各形态碳、氮、磷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水体中春季溶解性有机质(DOC)极显著低于秋、冬季,TN季节性差异不显著,春、夏季TP极显著高于秋、冬季。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TN和TP均在冬季最高、春季最低。(2)空间尺度上,水体中城区TP高于城郊和郊区。沉积物中TOC、TP均呈现城区郊区城郊的分布特征。(3)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表明,1个采样点为极富营养级,11个为重富营养级,4个为富营养级,春、夏两季富营养化风险高。(4)苏州市整体有机氮污染较严重,城区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性磷最高,对上覆水的磷释放风险最高。(5)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中TP、无机磷和铁铝磷来源可能相同。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苏州市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实施方案》实施以来阳澄湖的水质变化趋势,结合季节性Kendall检验与重标极差分析(R/S)法,对2013—2018年阳澄湖及其6条主要入湖河道的主要水质指标——高锰酸盐指数(IMn)、氨氮(AN)、总磷(TP)、总氮(TN)过去和未来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阳澄湖除TP无显著升降趋势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主要入湖河道的TN均无显著升降趋势,其余指标的改善效果较明显;(3)未来阳澄湖及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总体将会持续改善,但有个别监测点位的TP浓度未来仍有可能会上升。可见,近年来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卓有成效,但TP已成为影响水质达标的最大制约因素,还需进一步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进水水质特征,以江苏省20个村庄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1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设施进水水质呈季节性变化规律,污染物浓度1月份最高,7月份最低。进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分布规律为:春夏秋冬四季化学需氧量(COD)低浓度范畴(COD≤100 mg·L~(-1))占样本总数的比例最大,分别为66.7%、68.4%、77.8%和40.9%;总磷(TP)浓度低于3 mg·L~(-1)的样本数占总数比例最大,分别为春季53.3%、夏季63.2%、秋季66.7%和冬季36.4%。总氮(TN)与NH_4~+A随季节变化规律相同,夏季处理设施进水中低浓度范帱(TN≤20mg·L~(-1)、NH_4~+-N≤15 mg·L~(-1))占总数比例最大,分别为42.1%、44.7%。冬季处理设施进水TN、NH_4~+-N浓度主要变化范围分别是40~85mg·L~(-1)和35~70mg·L~(-1),属中高浓度范畴,占样本总数的36.4%和54.5%。设施进水C/N偏低,年均值为3.9;NH_4~+-N占TN比例较高,年均值为68.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应以设施进水端水质为基准,以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和防止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7.
生物/生态技术协同修复城市景观水体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武汉动物园鹤岛水体的污染状况,结合景观建设,采用生物滤罐和生态型岸边带相结合的生物/生态技术对该水体进行循环净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净化系统对鹤岛水体水质有很大的改善作用,解决了以前水体混浊、夏季水体中藻类浓度高的问题,景观功能明显提高。该系统中生物滤罐起主要作用,夏季净化效果较好,对于总氮(TN)、总磷(TP)、COD、溶解态氮、氨态氮都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冬季效果略差,以过滤作用为主,对溶解态污染物去除作用微弱。岸边带在冬季基本没有净化效果,夏季则净化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6年洪湖8个常规监测点的8项水质指标进行数据分析,识别洪湖主要污染因子,判别洪湖水质的时空差异性,揭示洪湖水质与污染源的内在联系,分析污染成因。结果表明,2016年洪湖8个监测点均出现超标现象,且入湖断面水质浓度大于出湖断面水质浓度,超标因子主要为COD、TP、TN、氨氮,超标最严重的监测点位为蓝田。丰水期有机污染严重,污染源主要为洪湖内水产围网养殖;枯水期氮磷超标严重,污染主要来源于洪湖流域农业种植及畜禽养殖等;平水期湖体内外源污染都占较大比重。因此,为提高洪湖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应拆除洪湖内围网,并加强对外源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蚯蚓生态滤池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深度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利用多级蚯蚓生态滤池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季节蚯蚓生态滤池对COD、TN、NH4+-N和TP的去除效果,同时利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季节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夏季COD、TN、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6.05%、89.02%、98.48%和99.1%;出水浓度17.86、4.96、0.605和0.047 mg/L。冬季COD、TN、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3.29%、93.26%、96.96%和92.7%;出水浓度22.68、2.63、1.02和0.37 mg/L。不同季节出水水质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蚯蚓生态滤池内的微生物多样性冬季的要比夏季的丰富,且冬季滤池内微生物种类从上至下逐渐增加,符合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水质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松花江干流11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按照不同水期进行分析,研究了各水质参数的相关性并对污染来源及不同水期内反映水质的重要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水中可生物降解污染物对水体DO有一定的影响,水体温度是控制耗氧性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因素.枯水期NH3-N与生活污水排放有重要关系,且在TN中占有较高比例.丰水期NH3-N与挥发酚相关性增加,这可能与汛期内煤化工类企业排放不达标有关;平水期,NH3-N与NO3-N相关性增加,可能平水期的污染来源及负荷与其他水期有差别.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在不同水期有不同的水质参数影响水质,枯水期大肠杆菌、TP是反映水质的重要参数;丰水期NH3-N、TP、石油类、pH为影响水质的主要水质参数;平水期DO、TN、电导率是反映松花江水质状况的重要水质参数,应当针对不同水期的污染负荷构成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水体时 ,会导致地面水体严重污染。受污染水体的水质恢复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它们能控制水体外源性和内源性污染物的排入量、人工强化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 ,以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溶解氧浓度 ,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扬水曝气技术在水源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扬水曝气技术是新开发的水质改善技术,用于混合上下水层、控制藻类生长、增加水体溶解氧、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将该技术应用于某水源地,其提水效率达到同类设备--同温层曝气器的两倍;控制了水体表层的藻类数量,抑制了藻类的生长,将藻类叶绿素a含量降低了13.96%.扬水曝气技术的适用条件:用于控制藻类生长时,水深应不小于10 m;用于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时,水体应存在溶解氧小于1~2 mg/L的厌氧条件.  相似文献   

13.
黄莉  何强  彭述娟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1):2453-2458
由于小型景观水体的体量和再生水补水措施的施行,其水质随环境和入水水质的变化和富营养化过程较大型水体快。由EFDC模型和WASP模型耦合建立小型浅水景观湖生态动力学模型,用实测水质数据进行参数率定与验证,可实现小型景观水体水质变化趋势的模拟,为水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在此基础上,对民主湖在几种水质保障方案下1年的水质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和对比,结果表明,作为富营养化程度表征的叶绿素a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均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夏季由于温度升高,叶绿素a浓度较高,说明藻类等浮游植物迅速增殖,是水质恶化水华暴发的高发期,而采取加大湖水水力循环和改善入口水质的控制方案,可使水质得到良好保障。  相似文献   

14.
模糊综合评价在天然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影响较大的代表性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根据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特点,确定了8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评价因素矩阵,计算出影响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水质级别,证明该河网地区的污染物主要是氮、磷和有机物。  相似文献   

15.
A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using water hyacinth for nutrient removal was performed in Baishan Bay of a large shallow eutrophic lake, Lake Dianchi in China. In the present study, a systematic survey of water quality, macrozoobenthos and zooplankton inside (IWH), around (AWH) and far away (FWH) water hyacinth mats was conducted in Baishan Bay from August to October 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AWH area.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re lower and transparency was higher at AWH area than those in IWH and FWH areas. Total densities, dominant species densities, and biodiversity indexes of macrozoobenthos and cladocerans as well as copepods did not differ (P > 0.05) among each other in all three areas. It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different for those of rotifers at IWH area compared to those in AWH and FWH areas. The results might suggest a tremendous potential for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hyacinth in the eutrophic lake like Lake Dianchi for nutrients removal.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水质达标的处理站回注水在注水管线流动的过程中水质逐渐变差的原因,通过现场实际运行过程,分别获取了水处理站、注水站和注水井底各段的水样,进而测定了各水样的相关水质指标,并且分析了水中悬浮物的元素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回注水在注水管线中引起管线腐蚀,腐蚀产生的Fe2+、Fe3+进一步导致溶解性油含量和悬浮固体的增加,最终得出管线的腐蚀是引起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不同工艺再生水补给对景观湖水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杨建  常江  甘一萍  吕刚 《环境工程学报》2012,6(4):1276-1280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过程中,为了比较不同再生水工艺对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以"二级出水+BAF+O3+GFH"和"二级出水+O3"作为再生水处理工艺,以岸滤(bank filtration,BF)作为水质维持工艺,进行再生水景观水体水质保障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出水+O3"出水流量较大,水力流动快,每天运行24 h,平均出水流量25.5 m3/d,氮磷含量偏高;"二级出水+BAF+O3+GFH"出水的氮磷指标控制在较低水平,GFH出水流量8~14 m3/d,水力流动较缓,湖中出现蓝藻。2套系统中BF对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30.5%和20.8%。"二级出水+O3+BF"系统中人工湖进水TN平均浓度24.309 mg/L,TP平均浓度0.583 mg/L,N/P=41,适宜水网藻生长,对湖中N(主要是NH4+-N)、P有较强的去除能力;"二级出水+BAF+O3+GFH+BF"系统中人工湖进水TP<0.05 mg/L,适宜蓝藻生长。  相似文献   

18.
基于聚类分析和水质标识指数的水质评价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一种适用于大尺度、多断面和长时间的水质评价方法,用层次聚类分析将2006~2008年海河5个监测断面的165个水质样本分为20组,并用方差分析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表示水质样本的综合特征,与单因子评价法相比,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最差水质因子的影响,避免了单因子评价法以偏概全的缺陷,且分辨率高。将评价结果分解到各断面,结果表明: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和于桥水库的水质处于II~III类水之间,可满足作为饮用水水源水的要求,三岔口断面大部分时间为IV~V类水,张家口八号桥断面全年有6个月以上水质属于劣V类。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管网中水质变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管网中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管道的循环流动研究了水质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水力流动6 h的条件下,因管道沉积和管内微生物作用,城市污水中的TCOD(总有机物)去除率为10.79%,其中,沉积和生物降解作用对TCOD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68.85%和31.15%。而管道中的氮类污染物的去除率为11.15%,管道沉积与生物降解作用各占约50%,其中生物降解引起的氮类污染物的变化主要是水中有机氮转化为NH3-N(NH3-N由35.51 mg/L升至38.38mg/L),以及反硝化作用造成的NO3-N转变(NO3-N由2.36 mg/L降至0.84 mg/L)。总磷的变化相对较小,与管道内相对稳定的缺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的人工湿地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设计规模、水质标准、湿地平面和堤坝设计、进水方式以及防渗结构和湿地植物等方面,介绍了用于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的人工湿地系统及设计方案。以西北地区某园区为例,根据天然地势设计了5级阶梯式人工湿地,确保出水水质作为景观水水源,并参与城市人工河湖系统的水循环系统的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