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中合成麝香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麝香广泛分布于环境中,难降解,易生物富集,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均呈现一定的生物毒性.综述了合成麝香在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和分布特点,以及在水生生物和人体中的生物富集作用,并对合成麝香污染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洪泽湖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洪泽湖水质、底泥及水生生物样品10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浓度进行了测定,水样中总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含量在0.179~5.17μg/L,北部湖区和南部湖区的总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浓度较高,其中成河北(S7)的浓度最高。底泥中的含量在0.137~4.50μg/kg,北部湖区及出湖口附近形成一个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污染带,其中成河东(S6)的浓度最高。水生生物体内的总硝基苯含量按鲫鱼、白鱼、泥鳅、龙虾、河蚌、螺蛳依次升高。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水环境中合成酚类抗氧化剂(SPAs)及其代谢产物,SPAs对鱼类的急性毒性效应、发育毒性效应及机制、内分泌干扰毒性效应和机制,以及代谢过程和产物毒性预测。指出,为准确实现对SPAs及其代谢物的化学品管理及生态风险评估,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对合成酚类抗氧化剂及其代谢物在水生生物体内的分布及浓度检测,为该类化合物的生物富集和生物转化研究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开展对SPAs潜在毒性分子机制的研究,并建立起分子水平上的毒理学效应与个体乃至种群水平上的不良后果之间的联系;探究并完善SPAs的代谢机制,并对现已明确的代谢产物(如BHT-Q)开展毒性效应评价。  相似文献   

4.
生物监测可以系统反映污染物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迁移,在水环境监测与生态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工业废水治理和排放问题仍旧突出.为进一步保障工业废水出水及受纳水体水质安全,迫切需要在工业废水监测中引入生物监测技术.对传统微生物群落监测法、水生生物毒...  相似文献   

5.
黑碳(BC)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残留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土壤和大气中,目前对于BC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效应研究还十分有限。通过燃烧煤油获得BC,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式生物,研究了质量浓度分别为0,0.05,0.5和5 mg/L的BC悬浮溶液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生长发育毒性。结果表明,煤油源BC对斑马鱼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BC暴露明显增加了斑马鱼的死亡率和心率,显著降低了孵化率和体长,导致斑马鱼形态畸形并且畸形率呈浓度依赖性。5mg/L的BC对斑马鱼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影响并非是最大的,可能与BC颗粒在水溶液中的聚集有关。该研究为BC在水生环境中的危害识别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环境中双壳类、鱼类及节肢类等水生生物为对象,介绍了其对微塑料的累积与清除,重点分析了微塑料特性、生物特性和食物等因素对微塑料生物累积与清除的影响,并进一步概述了微塑料沿水生食物链的传递效应,阐述了其对复合污染物食物链传递的影响过程。结果发现,微塑料在水生生物中的累积、清除与其自身尺寸、形态和聚合物类型等密切相关,水生生物的结构特异性是干扰微塑料从生物体内排泄的重要因素,有无食物的环境条件是调节双壳类和节肢类生物对微塑料累积与清除的重要路径;微塑料虽然可以通过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但不一定会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微塑料的载体效应导致其复合污染物的食物链传递过程发生改变,共存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释放和吸收时间是调控微塑料复合污染物食物链传递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持续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潜在的生态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源及残留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抗生素在水生生物体内的累积规律给予了评述,同时对抗生素的生态毒理效应进行了探讨。鉴于我国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建议未来加强环境相关浓度下抗生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与转化、食物链迁移与放大,以及多种抗生素联合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环境中合成麝香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合成麝香的分类与生物毒性,综述了环境中合成麝香的分离富集技术及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指出合成麝香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能力和一定的毒副作用,我国应对环境中合成麝香的污染状况开展监测和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9.
合成麝香是一类近十多年才引起人们关注的有机污染物.合成麝香广泛分布于环境中.难降解,易生物富集,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均呈现一定的生物毒性.文章对某一化妆品厂生产车闯内、外及工厂外的上、下风向大气中多环麝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ATⅡ之外,大气中检测出了五种多环麝香,其中作为对照点的上风向多环麝香总浓度为5.43ng/m3,而工厂室内、外及下风向的多环麝香浓度范围为17.25~5543.4ng/m3;气固分配实验研究发现,超过68.43%的多环麝香分布于气相中.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黄河、海河和辽河中3种常用除草剂 MCPA、2,4-D 和 Bentazone 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除 Bentazone在黄河水体中未检出外,其余均有检出。季节和空间分析表明,大部分目标物丰水期质量浓度高于枯水期,可能与夏季农作物除草剂使用量较大有关;从上游到下游化合物质量浓度逐渐升高,可能是河岸面源污染引起。水生态风险初步分析显示,3种除草剂对研究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均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11.
环境污染物可以通过饮水、食物、空气以及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在体内畜积并引起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为评价这种危害的程度及提供制订有关环境保护对策的依据,我国北京市和江苏省,选择试验点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组织的人体暴评价点规划(HEALSPROGRAMME).根据规划要求,于1990年在无锡市进行人体有机氯化合物暴露评价点规划(HEAL PROGRAMME).根据规划要求,于1990年在无锡市进行人体有机氯化合物暴露分析及其体负荷的研究.本次研究目标为: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在水环境中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和对比了典型PPCPs在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和鱼类)体内的累积规律,并阐述了PPCPs在鱼体内的代谢转化途径和机理.提出未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加强对个人护理品生物累积和食物链传递的研究,深入探索PPCPs在食物链上的传递和累积规律,开展实际水体中PPCPs的代谢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淡水水生生物对硝基酚基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对硝基酚对中国淡水水生生物毒性效应,包括15个属18个物种的33个急性毒性数据和大型溞(Daphnia magna)与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的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慢性数据。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推导了我国的淡水水生生物对硝基酚基准最大浓度为163.47μg/L,基准连续浓度为36.01μg/L。与我国水体中对硝基酚的浓度相比,对硝基酚尚未对水生系统产生影响,其潜在风险不大。研究结果为我国的对硝基酚水质标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生生态系统的汞污染及其引发的甲基汞在生物体内聚集是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汞污染的主要机理是大气汞的迁移,研究冰川中总汞的质量浓度,能很好地揭示大气汞沉降的历史记录。对怀俄明州(Wyoming)弗里蒙特冰川上游(the UpperFremont Glacier,UFG)冰芯的研究,显示了近270年自然源与人为源的大气汞释放。  相似文献   

15.
PGEs及其化合物是一类高发生率的致敏物,部分PGEs化合物还具有致癌效应.PGEs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国际环境问题研究热点之一,但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足够重视,相关报道较少.本文从PGEs在环境中的富集特征、分布规律与来源、迁移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等方面对国内外城市环境PGEs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总结,并...  相似文献   

16.
于2018年1,7和11月对苏北灌河口典型介质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水样、沉积物、植株和生物样品中16种PAHs富集组成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相,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PAHs平均值均为枯季(1 998 ng/L, 2 987 ng/g, 1 056 ng/g)高于洪季(1 698 ng/L, 630 ng/g, 558 ng/g);不同季节水相、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均以2+3环PAHs为主;水相中苯并[a]蒽(BaA)、[艹屈](CHR)、苯并[b+k]荧蒽(B[b+k]FA)质量浓度高于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水质量标准,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芴(FL)和菲(PHE)对水生生物可能存在不利影响;互花米草和芦苇的落叶效应使得沉积物中PAHs质量分数高于光滩;芦苇根系沉积物和互花米草根系沉积物中PAHs的组成差异较大;成熟期(11月)蟹体内PAHs平均质量分数远高于生长期(7月),蟹体内更易富集低环数(2+3环)PAHs。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选择密云水库、昆明湖、福海和北运河水系河流等9个典型水体,利用基于不同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开展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所指示的水生态状况分别对应轻污染~中污染和中污染~重污染等级,而结合生境、水质和水生生物指标的两项综合指数反映出的水生...  相似文献   

18.
1980年国际标准组织(ISO)拟定了有关水生生物(如大型(氵蚤) 、斑马鱼)毒性试验标准法.美国和日本的环境管理部门或有关学术团体也制定了关于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标准方法,并在不断加以完善.我国目前关于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尚处于试行阶段,对试验生物的选择、稀释水的水质、温度、致毒时间、观察指标及试验状态等至今还未统一,以致各种毒性试验可比性差.根据毒性试验工作中所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分析化学家不断开发出检测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新方法,人们发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种类还在不断增加。在欧洲和美国的水体中常能检测出环境荷尔蒙、类固醇类、抗生素类,大量的处方药物和非处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还不仅是这些医药产品,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香料、杀虫剂、阻燃剂、增塑剂等都在水环境中被发现,且往往浓度较高。 这些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浓度水平一般较低,其生物影响和毒性目前人们了解甚少,因此很难预测对人类和水生生物的健康影响。美国EPA拉斯维加斯暴露实验室化学部主任克里丝蒂·道顿这样指出:“…  相似文献   

20.
注入一定浓度的生物必须的微量元素,是给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将热电站中排出的一定温度的水用于鱼类养殖,会明显感到锌铜离子的不足。 现介绍几种在水中添加微量元素的方式,在电极的电溶解过程中的水含有锌铜离子,对这种水中锌铜离子的浓度须进行仔细、经常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