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环境试验及其标准综述(二)典型温度试验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试验一般包括高、低温贮存试验,高、低温工作和短时工作试验,温度冲击试验和温度变化试验。GJB 150/150A、HB 6167/6167A、GB/T 2423等系列环境试验标准中的主要温度试验程序如表1所示。上述三个系列标准对应的国外标准是810C/810F,RTCA DO160B/160F和IEC 68号出版物。表1中还说明了各种试验程序的目的和模拟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对MIL-STD-810D/E中冲击与振动等效的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耀昌 《环境技术》2010,28(1):44-48
本文提供了扩大应用MIL-STD-810D/E(以下简称810D/E)中,方法516.3/516.4I-3.3节程序I(功能冲击)规定的冲击与振动等效分析的方法。程序I规定的等效仅适用于在规定频率范围内振动响应谱(VRS)超过冲击响应谱(SRS)的情况。本文用冲击响应谱超过振动响应谱时估计等效可能性的分析程序对810D/E进行了补充。使用Miner假设,将3σ极限以上的振动循环的潜在疲劳损伤与每个轴向冲击脉冲的潜在疲劳损伤进行了比较。文中还提供了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3.
金月 《环境技术》2003,21(6):8-13,20
分析了湿热环境对装备的影响及机理,介绍了美国军标810C/D/E/F各版本中湿热试验程序的特点,分析了这些程序的变化过程及其对GJBl50/150A湿热试验程序的影响,指出了810F/CJBl50A的湿热试验的目的仅是用以加速发现装备湿热问题,不再模拟寿命期遇到的复杂的温湿度环境,实际上是一种加速试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国内环境应力筛选相关的标准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产品的试验验证两个维度对环境应力筛选进行了优化.结合我单位电路板的实际情况,研究了组件级别温度冲击中温度保持时间,温变率,温度循环次数等因素.通过对几组电路板组件温度冲击筛选度的计算,提出了最优温度循环次数的试验设计方法.通过两箱法对我公司的通信电子产品进行...  相似文献   

5.
浅析国军标GJB150与美军标MIL-STD-810F盐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MIL-STD-810C编制的GJB150于1986年发布,从发布至今一直是国内环境适应性设计工作主要的参考标准。2000年MIL—STD-810F发布,其中盐雾试验方法与GJB150不同。为了比较两种试验方法对样品失效的激发程度是否有区别,本文对21种样品分别按照两种方法进行试验。同时本文对盐雾腐蚀机理和盐雾腐蚀防护措施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商业现货(COTS)器件以其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点,在航天领域应用越来越广。目前国内还没有公开的COTS器件可靠性保证标准规范,通常是按照军用标准做升级筛选后使用,试验时间长、成本高,并且还存在欠试验和过试验的风险。本文针对元器件评估试验中的温度循环项目,结合加速试验和序贯概率比试验,形成COTS器件序贯加速温度循环评估试验方法。首先分析比较国外COTS器件温度循环评估规范,其次介绍指数分布场合序贯试验方案,再次提出序贯加速温度循环评估方法,最后对某型DC/DC变换器开展了温度循环评估试验,对其可靠性指标进行了验证,说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文摘     
文摘《温度循环试验的加速性问题》──《矢崎技》,1993,(18)81~86(日):近年电子部件的寿命正在延长,因此,对它的试验也需时很长。温度循环试验(热冲击试验)便成为所期望的快速加速试验法之一。因此,以典型的电子部件对温度循环试验的加速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IEC,MIL—STD—810C中冲击试验方法中冲击波形及容差,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美国军标发展起来的对产品应用温度循环和随机振动的高效强应力筛选试验方法,可有效地消除产品的早期失效,提高使用的可靠性。对这种筛选试验方法的含义、发展过程、基本组成、基本参数及应用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可供我国有关军标和民用标准制订者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可满足GJB 150及MIL-STD-810F等军用标准的大型防水试验设备的设计要求以及试验设备的主要组成。重点分析了出水喷嘴的优化设计、喷嘴点阵的空间布置和试验用水循环系统流程设计等,提出了喷嘴压力实时测量、试验台自动升降等动态闭环控制方法。该试验系统研制成功,为考核装备的环境适应性和产品可靠性提供了科学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