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具有北方半干旱山区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隋家窝铺小流域为例,在简要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根椐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了退化小流域生态系统重建与农业资源开发的原则、方向、途径及措施。通过5a的实践,在生态经济沟、防护林体系、人工草地、抗旱农田和高产栽培示范区等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建立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是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实现黄土高原山川秀美的目标。论文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林草覆盖度、基本农田面积、土壤抗冲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农业产投比、粮食单产、人均纯收入和综合治理减沙效率等反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评价指标,定量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安塞纸坊沟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中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研究表明,该小流域经过近20年治理,经历了起始恢复、稳定发展阶段,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其健康指数由1985年的0.178增加到1999年的0.707。研究中首次引入土壤抗冲性和有机质指标,并在评价中对生态系统恢复不同阶段给予各指标不同权重值,对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3.
在杞麓胡小流域内通过建立起草林复合生态系统合理的生态群结构,并逐级修建拦沙坝,达到分级治理,缓解流域内水土流失危害,减少湖泊,库塘淤积、生产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的直接上位指导性规划,基于小流域尺度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可以为黄土高原地区县域生态修复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以汾河上游为例,首先,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地形特征的方法确定了89个小流域单元,进而定量评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食物供给四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5个生态功能分区;然后,以生态功能分区内生态群落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生态群落的生态功能统计比较,划分12个生态修复分区;最后,将小流域合并得到沟域生态系统单元,进而划分了25个生态修复工程分区统筹后期工程项目实施,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本文提出新的生态修复分区思路,以期为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新时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项新举措。笔者通过灵台县东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作实践,深切看到了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显著成效和重大意义,有了一些真切体会和启迪,在此总结提出以与广大水保工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6.
赖力  余红 《环保科技》2002,8(1):26-30
通过从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三方面对喀斯特地区小流域的特点进行分析 ,指出了喀斯特小流域是大范围生态恶化的根本源头 ,揭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喀斯特地区生态重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及作用 ,提出了小流域实现综合治理的总体设想 ,并探讨了喀斯特地区小流域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成熟,也逐步暴露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系列重要部署,对城市水土治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各城市小流域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虽逐步推进,但受到诸多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实践调查法,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先简要阐述了城市小流域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与原则,而后指出当前城市小流域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常见不足,最终回归实际针对不足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从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三方面对喀斯特地区小流域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了喀斯特小流域是大范围生态恶化的根本源头,揭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喀斯特地区生态重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及作用,提出了小流域实现综合治理的总体设想,并探讨了喀斯特地区小流域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西沙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文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监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划定了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并以西沙珊瑚礁生态监控区为研究案例,对我国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评估,进一步探讨了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扭转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提高其生态承载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保护中国大江大河源头区及水源补给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生态系统状况指数为指标,通过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了2000-2010年中国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变化态势。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为主。2000-2010年,三江源区和若尔盖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好转,甘南区、祁连山区和南岭山地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基本稳定大小兴安岭区、长白山区和阿尔泰山地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轻度退化。大小兴安岭区退化面积占该区面积的比例最大,为42.54%;三江源区和祁连山区退化面积比例较小,分别为6.26%和6.93%。大小兴安岭区、长白山区和南岭山地区以轻度和中度退化为主,阿尔泰山地区以中度和重度退化为主,甘南区以轻度退化为主。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沟壑区森林和草地小流域水文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森林小流域和自然草地小流域的水文效应,并利用实测资料和模型计算结果比较了两流域的水循环特点,结果发现在郁闭度相同的情况下,森林小流域较自然草地小流域有较小的径流量、较大的蒸散量和较低的3m土层平均含水量,也就是说森林的覆盖增强了水分小循环,削弱了水文大循环,并导致土壤含水量降低。同时也发现森林的上述水文效应仅当其郁闭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表现出来。通过比较两类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土壤水分环境条件和水分利用率,认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在大力发展林业时应以沟谷为主  相似文献   

12.
北运河上游流域(沙河水库以上)地处山区源头和城乡结合部过渡区,面临着农业和村镇面源污染风险、河沟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其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是北运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环节.本专栏是"北运河项目"中"北运河上游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综合示范"课题团队近年来的代表性科研成果,遵循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  相似文献   

13.
环境生物学     
之一。长期以来,生态退化的研究主要以土壤退化、植被退化、土地退化(实际上仍以土壤退化为核心)的单要家研究为主,而很少从生态系统的层次上加以研究.而且在研究方法上多以定性和半定量研究为主,因而不能很好地揭示生态退化的本质规律。目前,退化生态系统和脆弱生态环境的研究在国内外还刚刚起步,对于生态退化的概念与内涵尚无统一的认识,其研究内容也不明确,生态退化的研究方法和体系还不完善.基于此.该文对土壤退化、土地退化等生态退化的前期研究内容作了简要回顾,对生态退化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了剖析,并对生态退化的层次和范围加以探…  相似文献   

14.
郭曼曼  路旭  马青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2884-2897
为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增长的需求,丰富国土空间研究的自然生态视角,以辽宁省庄河市为例,研究小流域地区生态价值核算及经济补偿问题。在坚持生态完整和划清事权原则下,通过叠加小流域区和行政区边界,构建“县域—小流域—次小流域—微流域+村域”分层级分单元的空间体系。在生态完整的小流域及次小流域单元尺度上,通过生态—经济相对优先模型计算单元间的生态补偿关系;在“微流域+村域”的基础单元尺度上,以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评价为基础,通过分单元分类管控的方式,确保生态补偿的实施和落地。通过构建生态—经济价值评估体系,探索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平衡发展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兴元  冯琦胜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2):3152-3160
藏北高寒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然而,高寒草地退化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生态服务价值降低,不仅严重影响了藏北高原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而且直接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及东亚水资源安全.因此,本研究在综合考虑草地生态系统的地域差异性、空间异质性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的基础上,选择了贡献率较高的12项指标,对藏北那曲不同类型和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藏北那曲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年总生态服务价值为1199.07亿元,其中,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62.9%、1.5%、8.0%和28.1%.从退化程度上看,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草地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54.9%、29.3%、11.0%和4.8%.  相似文献   

16.
以位于喀斯特高原区的王家寨小流域为例,运用SPOT5影像(空间分辨率2.5米)、ASTER影像(空间分辨率15米)、TM影像(空间分辨率30米)为基本数据源,深入分析空间分辨率的变化对土地覆盖分类结果的影响。随着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增加,三种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的土地覆盖分类信息的变化归纳为三种类型:增加型(灌木丛、农村居民点、裸岩裸土),减少型(旱地、稀疏林地),波动型(水田、有林地)。尤以能反映生态质量的裸岩裸土和低被草地斑块的变化较大,高分辨率影像显然能更多的识别出对流域生态质量有影响的生态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17.
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恢复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红树林是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系统 ,对退化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是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分析了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退化状况 ,提出生态恢复的目标 ,并从水污染控制、红树植物引种驯化、丰富食物链和景观规划的角度提出生态恢复的措施 ,最后讨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芦山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尤其是地形条件极其复杂的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更加严重。由于地震而引发的次生灾害对于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非常显著。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约束因素,震后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面临威胁。因此,修复生态系统,实施生态补偿是震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文章分析了芦山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及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提出了震后生态补偿的思路、重难点和对策建议,以供雅安灾后生态重建借鉴。  相似文献   

19.
保持水土资源,维持水土平衡,是控制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任务。小流域营养状况分析研究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本文是以位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的坞泥河为研究对像,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研究山区小流域营养状况,同时提出科学的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试图真实反映艾比湖周边居民对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认知及对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保护意识的强弱.结果表明:(1)艾比湖周边居民对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危害有较为清晰地认识,99%被调查者意识到了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对周边环境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78.2%调查对象认为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信息不够通畅;(2)调查对象对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情况持有较高的关注度,但支持度不高,85.6%的被调查者对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有支付意愿;(3)65.5%调查对象对艾比湖湿地生态恢复有信心,但对当地政府宣传和保护艾比湖湿地的力度满意度不高,因此政府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艾比湖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