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早晨,我像往常一样驾驶着的士出发了。出门没多远,就有人拦车,还是个年轻美貌的姑娘,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声音也很好听:“师傅,麻烦您,去汽车站。”可刚到汽车站,姑娘却改变了主意。“师傅,对不起,还是送我去银都宾馆吧。”到了宾馆门前,姑娘付了钱就下车。  相似文献   

2.
长期担任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干的我,经历的大小事故不算少,直接参加现场抢救伤员也有好些次。我第一次救人行动,就挨了厂长一顿骂。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文革”的后期,我大学毕业刚分配到化工厂工作。那时候没有人迷信什么文凭,大学生进厂就是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轮流到各个车间拜工人为师,学习岗位生产操作。我到合成氨岗位学习,我的师傅是全厂最漂亮的姑娘,一位年轻的“老”工人——梅英。我们交往很不错,于是厂里传开不少我们的笑话。都还没成婚的我们不得不在公众面前保持一段“距离”,以免“影响”不好。有一天我俩上白班。我到…  相似文献   

3.
蹊跷车费     
近日,出租车司机老吴师傅碰到一件蹊跷事。 几天前,年轻的交警小钟带着一位漂亮的姑娘一同乘他的车,等到达目的地不但没有付钱,还跟老朋友似的说:“谢谢、谢谢了!”老吴自己不知该说什么好。虽然“现官不如现管”,可坐车不付钱,小钟还是  相似文献   

4.
一位主管安全监察的领导,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有关人员向他汇报时,他摇摇头说:“让我到车间、工地走走,先听听工人师傅的意见。”笔者不禁为之叫好! “先听听工人师傅的意见”,实乃领导的明智之举。工人师傅是生产的实践者,单位安全生产搞得如何,设备存在什么事故隐患,劳动保护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他们心里最明白。  相似文献   

5.
写检查     
全纪律也能忘?──回去换手套,下午下班时写个检讨交安检员值班室,安检员值班室今天我当班!”小陈心里有话想说出来,但见师傅满脸的严肃,听师傅满口的严厉,他不便再说了,于是点头应诺,佯装要去换手套的样子。斜眼见师傅离去走远后,小陈又悄悄回到操作位上让机床继续运作起来。小陈心想,工作手套丢在了媒娘家,去换来回半条街,半个小时──下午四点半的约会就会泡汤,管他的,赶进度要紧,师傅走远了,这下放心了…… 下午四点半,小陈没有请早退假去约会,什么原因,媒娘不知道,那位水灵姑娘更不知道。经打听,有人说小陈下午…  相似文献   

6.
我的师傅相西秦,是我4年前的领导,也是我安全生产工作的人门师傅。师傅当兵出身,在他身上,能够明显地看出军人的影子——个子不高,但很壮实,说话高声大气,走起路来英姿飒爽。师傅教给我的东西很多,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安全确认”这4个字。这要从一起未遂的安全事故说起。  相似文献   

7.
学车趣事     
晓霞 《安全与健康》2005,(12):43-43
回想当年学车的情景,至今还是记忆犹新。2000年秋天,我和同事一起学车,同一辆车,同一个师傅,这样也好有个照应。上车的前几天练揉库,哥姐几个都极有兴趣,都抢着练,生怕自己考试过不去。练揉库就是累,因为我们练的可是吉普车。到了吃午饭时,一个个就象民工一样,专挑肥肉吃,记得二姐最爱吃鸡蛋,每次都朝我饭碗里“抢”蛋吃,以后每次吃饭时我都主动把蛋送到二姐碗里,到现在每逢遇到二姐时,还跟她开玩笑:“每顿二蛋”!  相似文献   

8.
据报载,近日西安“的哥”赵师傅开车途中,因未看明交警指挥手势,误闯信号,被站前一交警拦下。交警听完解释后也没说要罚款,而是让他抄写300遍“我错了”。赵师傅跑了四家小卖部终于弄到纸和笔.趴在柜台上写完交警交给的“作业”。最后,赵师傅用满满两张的“作业”换回了驾照。“没开罚单,也没罚款,但这样的处罚有些伤人自尊。”赵师傅感到郁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畅怀东山岛     
东山岛,与台湾遥遥相望,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彩蝶,静静地安卧在茫茫无垠的大海上。我三次去东山,那里的木麻黄,那里的“八尺门”,那里的风动石,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一到东山,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在宾馆的窗前,无论走在大海的边上,还是在小岛的周围,最早向人招手的,是木麻黄,最后向你告别的,还是木麻黄。一条条以木麻黄为主体的“绿色长城”、“绿色大厦”,已经成为东山极富魅力也别有情趣的一个景观。更令人欣喜的是,与木麻黄结伴为伍的,又增添了法国梧桐、日本银桦、美国湿地松以及闽南土生土长的枇杷、香蕉、柑桔、荔枝……眼下的东山,成了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大花园、大果园。  相似文献   

10.
因为处理A变着火事故,下班时已是华灯初上,让我躲过了人流高峰。 静静地骑行在回家的路上,初春的夜风吹过我的脸颊,刺骨的感觉唤起清晰的记忆: ——“师傅!师傅!A变着火了!”刚刚巡视回来的徒弟惊恐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由于昨晚与邻居打了一宿的牌,整个白天都是迷迷糊糊的),我下意识地让徒弟立即通知调度和班长,自己到现场确认火...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到常熟市出差,晚上住在旅馆里,和我住在同一个房间的.是一位来自江西南昌的小伙子。他问我:“常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到沙家浜去吧!”他有点惊奇:“为什么叫沙家浜?”我看见他困惑的表情,也有点惊讶:“你连沙家浜都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千里传音。千里之外发音,闻之如在耳畔,并且还是点对点发射,噪声绝对不扰民。这门功夫乃是挤公交的根本,当公交车已徐徐发动,将要离站之时,你一边狂奔,一边运用千里传音之法喊道:“师傅,请等我一下!”  相似文献   

13.
小王     
小王是电工,比谁他都“能”:上班不穿工作服,一身儿满干净;“空前绝后”的皮凉鞋兢在脚上蹬;雪白的长袖衫,还是个小硬领儿;脑袋抹得锃亮,也不知叫嘛发型。他干活吹着口哨,要不就乱哼哼:什么姑娘辫子长,什么花儿红:拿起报纸就找戏目,看演嘛电影;一心找对象,可就是找不成。闹得他六神无主,一个劲地瞎折腾。师傅劝说他,他当耳旁风。组长跟他谈,他脑袋一拨楞。安全员提意见,他把眼一瞪:“什么安全不安全,我心虽有准星,跟改锥钳子打交道,我是两年工龄。先拉闸,后操作,哪样我不懂?我看你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甭跟我瞎念经。” **就有那么一天,…  相似文献   

14.
话说唐僧师徒开着宝马车前往西天取经,悟空开着车,时速达到了260公里,吓得唐僧不停地说:“慢点,慢点,注意安全!”沙僧说:“大师兄,《道路交通法》刚刚颁布,你还是慢点,当心被拍照,还是限制在100公里安全。”司空被说烦了:“好吧,好吧,我慢点就是了”。车速刚降了下来,突然感到一阵燥热,唐僧说:“悟空,快开空调,热死我了”八戒也喊道:“哎呀,猪毛都快烧着了,猴歌,你快看看怎么了。”司空急忙将车停在路边,一个跟头翻在空中查看,突然看见前方5公里处有一座山横在眼前,山上正燃烧着熊熊大火。悟空回到车边,“师傅,前方有座山发生了森林火灾,我们过不去了。”唐僧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这便如何是好?”悟空道:“师傅切莫着急,待我打探打探。”  相似文献   

15.
“好大妈,求求你将那个姑娘的联系方式给我吧.我已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了。”放着那么漂亮的美眉不谈.岂不傻冒?看见那个中年妇女拉着她的闺女走了,马大哈只得厚着脸皮,一脸苦相,一副诚心.一把鼻涕地求着工地上的那位替他介绍的大妈。  相似文献   

16.
师傅,您听我说。在山村的时候,妈妈说我任性,笨头傻脑。后来到了工厂,您收我作徒弟,跟您学电工。厂里对新工人开展三级安全教育,我根本没往心里去,一心只想学点技术。探家返回时,村长王伯伯摸着我的头说;“尕娃,咱村也要送电了,到工厂多学点技术,探家时好为咱村出点力。”我双手攥紧他的一只手,激动不已。 师傅,刚来时我总觉得电新奇,看又看不见,甚至产生了摸一摸的念头。您告诉我电是危险的,给我讲电气知识、安技规程。我听起电气知识津津有味,对安全规程却心不在焉。学了一知半解,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有一次,您带我值班,厂房里一台电动…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江西氨厂机修车间发生了一起天车吊装备件时砸伤人的事故。事后车间召开了一次事故分析会,认为是“好心”出了事故。 会上,工段长先介绍事故发生的经过。他说。当时天车工不在,为了把备件吊装好,技术员出于“好心”就叫铆工师傅去开天车。这个铆工也是为了工作,才答应去开,但因对天车操作方法不熟练而出了事故。铆工发言说:“我不是天车工,技术员叫我开,我就上去开了。这事我有责任。”最后厂长说:为了工作,大家都是出于“好心”,谁愿意出事呢?问题是我们的同志没有按章办事。技术员叫铆工去开天车是违章指挥,非天车工去开天车是违章…  相似文献   

18.
学车趣事     
回想当年学车的情景,至今还是记忆犹新。 2000年秋天,我和同事一起学车,同一辆车, 同一个师傅,这样也好有个照应。上车的前几天练 揉库,哥姐几个都极有兴趣,都抢着练,生怕自己 考试过不去。练揉库就是累,因为我们练的可是吉 普车。到了吃午饭时,一个个就象民工一样,专挑 肥肉吃,记得二姐最爱吃鸡蛋,每次都朝我饭碗里 “抢”蛋吃,以后每次吃饭时我都主动把蛋送到二 姐碗里,到现在每逢遇到二姐时,还跟她开玩笑: “每顿二蛋”!  相似文献   

19.
进厂学徒时,记得当时我的师傅是全厂最有名的吊车司机。看着师傅那沉稳、准确、娴熟的一招一式操作,真是一种艺术享受。一班活儿下来,常有下面的人朝师傅伸大拇。同行也对师傅推崇有加,有位姓李的师兄就对我说,甭论夜班还是白班,那点活儿,都在你师傅的心里装着呢,闭着一只眼干也没娄子。我心晨为师傅骄傲,连忙把话告诉了师傅。谁知师傅听了却不以为然,摇摇头道:别听小李子瞎说,我瞪大了两眼还越干越胆小呢。我闻言一愣,努力从师傅的脸上寻觅谦逊的美德,可分明是满脸的认真。  相似文献   

20.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参加工作已经有八个年头。这期间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堂现场“安全课”。它时刻提醒着我:安全生产非同儿戏,需慎之又慎!1977年10月的一天,我刚刚分到养路工区见习,所在的工班正在车站维修保养道岔。我和汪师傅一组,主要是负责测量道岔轨距、水平。我紧紧跟着汪师傅身后,目不转晴地注视着师傅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不知不觉“学”了两个多小时。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