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材料用蒸压釜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因其苛刻的工作环境,易损坏,操作繁琐,导致现实中多数设备上该装置长期处于不作为状态.泄压操作中,作业人员仅凭表压指示为零来判定釜体内蒸汽是否排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在压力联锁的基础上,依据饱和蒸汽压和温度间对应关系再增加温度联锁功能双重保护,进一步确保了蒸压釜安全联锁装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参考HG20582-1998《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整体相连的齿啮式卡箍连接设计和计算。在蒸压釜的定期检验和制造过程监督检验中,最常见的缺陷为釜圈、釜盖的啮合齿根部出现裂纹,尤其是在用的管桩厂蒸压釜,裂纹沿齿根部多条或单条分布,最深达12mm。  相似文献   

3.
蒸压釜是一种体积庞大、重量较重,采用快开门结构的大型压力容器,如果使用不当,极易发生运行事故。本文主要对近年来蒸压釜发生的事故进行了介绍,并对原因分析进行了总结,进而探讨我国在蒸压釜相关标准和规程中对安全联锁装置的要求,同时对釜体和釜盖的连接部件门轴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蒸压釜,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行业,是对建筑材料制品进行蒸压养护的关键设备.由于该类压力容器频繁开启和关闭的使用特点,以及快开门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的使用操作不规范易发生事故。从近三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来看,该类设备在使用环节的事故率较高.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较大,造成社会负面影响:针对此类问题国家质检总局、省市局多次发文,要求实施安全监察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使用。笔者在检验机构工作多年,现把该类容器的检验重点以及使用单位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的一点体会和大家分享交流,为确保该类设备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蒸压釜为低周疲劳压力容器,也是加气混凝土生产的关键设备,蒸压釜支座的安装直接影响蒸压釜的正常生产和使用安全。本文主要探讨蒸压釜支座安装对蒸压釜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针对双开门结构在用蒸压釜两次全面检验,总结了在用蒸压釜运行特点和在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分述如下:1在用蒸压釜的受力特点及可能发生的缺陷蒸压釜为间歇操作,釜内需加压、加热,灰砂等经常出入蒸压釜,这种运行方式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疲劳裂纹。同时蒸压釜内介质多含碱性、在拉应力下可能产生应力腐蚀裂纹。  相似文献   

7.
2020年7月,某地一建材企业发生一起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15.98万元。4个多月后,当地发布了这起事故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对事故直接原因的描述缺少技术分析支撑,发生事故的设备有没有安全联锁装置或者安全联锁装置是否有效等情况,在事故调查报告中均未见描述,也未见这方面事故致因的技术分析,包括“导致蒸压釜釜门处于未锁死状态”的技术原因,并没有论述清楚。显然,该事故调查报告在技术分析方面存在缺失。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蒸压釜铸钢釜环及盖缘啮合齿齿根裂纹焊接修复,介绍铸钢裂纹处理的具体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9.
浅谈光气及光气化生产装置安全和防护措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了国内外光气及光气化生产装置光气事故特征,指出事故主要原因是人为失误、设计缺陷和设备及管道腐蚀。结合在国内最大的光气发生及光气化生产装置多年生产实践,分析了可导致光气泄漏的直接危险因素是工艺设计条件、光气滞留量以及装置设计缺陷,包括设备、管道、仪表、自控、联锁等;分析了对光气安全监测和泄漏防护不当,或没有设计二级减缓措施,导致事故一旦发生,不能快速有效监测和得到控制;认为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和培训机制,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同样可导致事故的发生。上述因素可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严格装置设计条件,增加快速高效的在线监测,切实可行的减缓措施和健全有效的光气安全生产管理5个层次,对光气及光气化生产装置的安全及其防护,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0.
蒸压釜作为一种压力容器,操作压力一般为1.6MPa,压力虽不高,但体积大,如发生爆炸威力甚大;同时又是快开门式的设备,比一般的压力容器在操作上要求更严格,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大的多。通过几年的检验。本人认为蒸压釜的检验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企业物态本质安全文化建设要求在与企业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推广先进安全科学技术,检测与监控技术,消除隐患,实现生产本质安全化.实现本质安全化要求凡需要人操作的设备、系统,在人操作失误后,应能自动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例如设计各种联锁装置、程序控制系统等.即使人操作失误,设备应拒绝执行.此外要求设备(系统)应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即当故障发生时,能自动切除故障部分,切入备用部分或安全地停止运转,并发生警报,以便操作人员及时发现与维修.  相似文献   

12.
一台蒸压釜在首次定期检验时发现筒体内壁表面裂纹,在跟踪检验期间筒体内壁原缺陷区域反复出现表面裂纹,根据损伤模式、风险水平和进一步的检测结果,确定该缺陷不危及容器安全,不会造成设备产生灾难性危害。放弃了补焊维修,对设备采取安全有效的保留、监控方案;在真实、精准、有效的追踪检验和监控措施下,在监控期内实现了平稳可控地消除缺陷,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蒸压釜是广泛应用于建材、林业和机械等行业的大型压力容器,国内已研制出直径为2.85米、长26米的蒸压釜。由于这种设备的工作条件恶劣、装卸物料频繁,操作人员素质低等原因,极易发生事故,其事故率远远高于压力容器平均事故率,属于频发事故设备。 在影响蒸压釜安全的诸因素中,凝结水是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工艺特点,在这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在底部存有凝结水。如不及时排出,将导致蒸压釜出现过大的上拱变形,或使釜体底部的金属受到腐蚀,从而影响制品质量。 基于这些原因,国家建材工业局和劳动部于1989年提出要求,从1991年起,凡是役…  相似文献   

14.
已移装的压力容器由于长期使用、拆装和运输过程保护不当等原因,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压力容器移装检验可以及时发现隐患。本文介绍了压力容器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内关于移装检验的要求,通过阐述加氢裂化反应器、蒸压釜、烘缸等几种典型压力容器的移装检验案例来分析移装检验的重点,并且从安全状况评估和安装质量两方面对移装压力容器的检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危险工艺装置设置安全联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危险工艺装置设置安全联锁系统(SIS)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在装置建设和改造中,应合理设置独立的SIS,并根据生产装置的安全度等级选择合适的联锁回路,并具有一定的冗余能力,以避免由于硬件随机失效或系统故障时造成联锁功能无法执行;指出SIS在设计时应遵循独立原则、故障安全型原则、共享原则、可靠性原则等。研究结果表明:SIS可提高化工装置的本质安全度,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过程失控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我国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阐述这类设备安全联锁装置的技术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联锁装置没有量化标准和公认的检验检测手段。提出在国家新法规实施之际,组织力量尽快制订行业或国家层面上的相关通用技术要求的建议,并就进一步完善其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的常见型式及其工作原理。为解决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无法判定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问题,预防和减少因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失效而可能引起的事故隐患,本文通过采用模拟运行的在线试验方法,为较典型的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一套具体的在线运行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紧固件在炼化装置中的合理应用,不仅关系装置开工运行中的安全稳定,更影响装置停工检修时设备与管道的安全打开。通过讨论设备与管道的法兰接头在使用中紧固件的锈蚀问题,认为紧固件使用中的锈蚀不容忽视,紧固件的防腐应从相关标准、设备与管道设计、制造安装及使用管理等环节进行控制,以保证炼化装置的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本质安全目标的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套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方法,以实现布局的本质安全化.简要阐述了本质安全的理念及其在布局设计中的应用,发现引导词限制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多米诺效应的存在影响布局的本质安全性,因此重点提出了用初始设备多米诺危险指数与目标设备多米诺危险指数来评估布局的本质安全性,指数考虑了初始设备发生不同事故时对不同目标设备的本质安全距离.对指标值较大的设备采取本质安全与被动安全并用的方法,以有效提高布局的本质安全性.实例分析表明,建立的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和面机的安全操作问题,北京羊绒衫厂、北京毛线厂食堂,在北京炊事机械厂生产的75公斤和面机上,安装了AS-84-01型安全联锁装置。通过使用,证明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维修方便等特点。针对食堂环境潮湿的特点,这种安全联锁装置采用安全电压控制,可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它的主要控制转换元件,选用抗干扰性强的永久磁铁和干簧管,以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根据食堂内声音噪杂的情况,该装置安装有信号指示装置,可显示和面机工作位置状态,以随时提醒操作者和便于监督机器的运行,增加安全操作的可靠性。该装置还设有电锁控制开关,为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