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环境保护》2013,(Z1):2
2013年2月12日,我国近邻朝鲜进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试验,为确保我国境内辐射环境安全,国务院进行了统一部署,环境保护部立即启动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响应预案,实时发布全国环境辐射监测结果,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问题,对避免恐慌心理、消除群众疑虑、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核辐射,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核老虎",一旦失控,将如猛虎下山,吞噬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然而,比核辐射更加可怕的,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3,41(3)
2013年2月12日,我国近邻朝鲜进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试验,为确保我国境内辐射环境安全,国务院进行了统一部署,环境保护部立即启动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响应预案,实时发布全国环境辐射监测结果,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问题,对避免恐慌心理、消除群众疑虑、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核辐射,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核老虎",一旦失控,将如猛虎下山,吞噬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然而,比核辐射更加可怕的,是笼罩在公众心中的"核恐惧"阴云.2009年,河南杞县利民辐照厂发生卡源事故,数千群众离家外逃,上演现实版"杞人忧天".  相似文献   

3.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引起核辐射后48 h内,500 hPa气压场、850 hPa气压场、地面风场,从气象条件分析日本核辐射对我国地区的影响可能。分析表明,核泄漏扩散地区的地形不利于核辐射向我国地区传播。我国东部至日本福岛之间的地区高空受暖脊的影响,地面至低空受辐散下沉气流的影响,核电站泄漏后18 h,辐散气流吹向我国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4.
陈志 《世界环境》2014,(3):46-47
<正>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沿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停堆,几个机组发生了失去冷却剂事故。3月12日下午,一号机组发生了爆炸。3月14日,三号机组发生了两次爆炸。这几次爆炸的发生,改写了世界核安全历史,从而又一次触动了老百姓恐"核"的神经。核辐射究竟是什么?核辐射真的很可怕吗?一、人类所受核辐射的来源本文所说的辐射指核电离辐射。人类所受照射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天然辐射,另一个是人工辐射,其中天  相似文献   

5.
在白俄罗斯的明斯克医院和索韦托、里奥等地的医院里,都有一、两名滑稽医生,他们为了减轻生病小孩的痛苦,装扮成滑稽的小丑,在孩子的病床前表演各种滑稽可笑的动作,以逗乐孩子,配合治疗。十年前发生的切尔诺贝里核电站事故,核辐射给白俄罗斯部分地区造成了极大危害。当时,有的孩子刚呱呱落地,甚至尚在母亲腹中,便成了核辐射的受害者。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在切尔诺贝里核电站附近地方,已有700多名罹患甲状腺癌的孩子。此外,还有许多白血病以及呼吸道、消化道癌  相似文献   

6.
本期话题: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欧洲民众再次走上街头抗议建设核电站:德国本已延长核电站运营的计划被迫暂停;瑞士第一个站出来声明停止核准核电站;几乎所有的拥有核电站的国家都在进行安全检查……中国的反应也是自从建设核电站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态度甚至远远超过20多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这一次,中国"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对核设施进行全面安检"。而此前,中国正在研究修订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计划大量增加核电的投入。同时,在日本核电站出现泄漏之后,3月11-17日,与核电相关的上市公司如东方电气、中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教训     
Robert Knoth 《世界环境》2006,(1):F0002-F0002
1986年4月26日.位于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剥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酿成了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场大悲剧。[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陈志岳  柯文仲 《环境》2001,(12):40-40
主要威胁是核辐射核电站的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是核辐射:来自不稳定原子核自发放出的α、β、γ射线。α射线是能量很高、速度很大的氦核粒子流,它带有两个正电菏,质量约为氢核的4倍。由于带正电且质量大,容易和物质发生碰撞而停下来,所以它的穿透能力小,在物质中的射程很短,一张纸就可以挡住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首座冰区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的建成,冰区核电的冷源安全保障技术受到管理者和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核电站冬季冰期海水利用工程安全保障的监测需求,分析了雷达在取水口近岸海域监测浮冰的优势,并以雷达技术为核心设计了面向冰区核电站的雷达海冰监测系统,介绍了系统在红沿河核电站中的应用。系统实时提供的海冰信息,可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服传统环境核辐射监测的局限性,设计一种搭载GM计数管的固定翼无人机进行高空远距离环境核辐射剂量率监测的系统。方法系统通过编程简单、拓展强等开发特点的Arduino单片机完成探测器的硬件设计,同时利用LabVIEW的强大VISA通讯模块实现地面站的设计,最后借助无人机自驾仪Pixhack以实现对无人机稳定可靠控制。结果系统地面站操作界面简洁,测量数据图表直观。探测器对于放射源具有较好的计数响应。Pixhack对飞行平台有良好的稳定和控制作用。结论系统借助GM计数管作为辐射探测器探头,能够完成高空远程辐射监测任务,在结构设计仍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可满足日常环境核辐射本底剂量率普查,以及核应急、大范围辐射监测、远程辐射监测等任务。  相似文献   

11.
浦公甫 《沿海环境》2000,(12):18-20
1999年9月30日上午10点多钟,位于离日本东京160公里的茨城县突然响起了紧急广播:“特别警告!特别警告!全体居民注意了,由于核电站发生事故,本县已遭受核辐射的严重污染,要求全体居民留在家中关上门窗,学校让学生呆在教室里,不要轻举妄动!”在资源稀缺的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能源的需求,核电为日本提供了三分之一的电力,同时也使日本置身于核电事故的危险之中。这次茨城县东海村的核泄漏是日本有史以来的最大核电事故,3名受严重核辐射的工人当场瘫倒在地,工厂里的辐射量是正常量的10000倍,泄漏的放射性气体逸入茨城县上空。美…  相似文献   

12.
刘书田 《环境保护》1990,(11):21-24
核电站的辐射监测是核环境科学中的一个应用性课题,该课题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鉴于国外核动力堆运行已有4000多堆年,积累了较丰富的辐射监测资料和经验。借鉴国外核电站的辐射监测经验,无疑对我国的核能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核电站环境辐射监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07,(2):9-9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建立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核电站安全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根据国家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标准的要求,核电站在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质量保证大纲,各阶段的每一项具体活动都要有专门的质量保证程序,确保核电站的设备质量高,人员素质好.  相似文献   

14.
福岛核事故对中国核电站厂址选择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福岛核事故源于两个直接因素--地震和海啸,以及两因素的叠加,并导致放射性泄漏对周围居民产生重大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中国大陆核电站厂址的地震发生概率、海啸发生概率和人口分布因素,由此评价我国核电站厂址选择的安全性。结果证明:我国大陆核电站远离地震带;沿海不会发生特大海啸;核电站周围人口分布密度符合安全标准,我国核电站具有较高的固有安全性。同时,此次福岛事故也是对我国核电发展的警示,要求不可忽视小概率的超基准设计事故以及多个超基准设计事故叠加的情况;要重新审查中国抗震和海啸等极限事故的标准;要考虑人口密度;要避免两个核电站建设过密的情况。目前,我国已经采取安全检查等措施确保核电站的安全性。这次福岛事故对我国乃至世界核电的发展都是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9,(9)
<正>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关于邓小平,人们有说不尽的话题。他倡导"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影响了世界;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而在核电领域,邓小平同志支持并推动了我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顺利建设。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07,(6):6-6
5月17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北京分别与沈阳东管电力物资经贸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签订供货协议,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属下的岭澳核电站二期将成为我国首座完全使用由国内企业制造、并在国内预制常规岛管道管件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这标志着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建设国产化迈出了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是政府相关部门促使排污者执行排放标准,实现"达标排放"的过程.中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实现了"初步达标排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保护技术进步;但还存在排放监测方案不足以判定"连续达标排放",实施手段的保障性不强,实施效率较低,缺乏评估和更新机制等问题.建议设计匹配的监测方案以促进污染源"连续达标...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16,(10)
正这个夏天,来自重庆大学的研究生张永超成为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第50万名参观者。在大亚湾畔,张永超和一些公众参观者与往日"神秘"的核电基地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自1987年8月7日中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核电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为了让公众对核电有一个科学的认知,中广核从核与辐射信息公开、常态化新闻发布、大规模公众  相似文献   

19.
<正>25年前的今天,随着大亚湾2号机组建成投产,大亚湾核电站全面投入商运,成为我国大陆首个百万千瓦级商用核电站。自1978年邓小平宣布引进法国技术在中国建设大型核电站以来,以大亚湾核电站高起点起步,中广核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电自主发展之路,探索出了一条安全、经济、科学的核电专业化运营方案,有力推动了我国核电技术、管理的持续创新,打造出了国家名片"华龙一号",使中国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缺乏常规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火电比重已经过大,加快核电发展,是我省电力发展的必然选择。继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之后,浙江省第二座核电站三门核电站的两台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技术机组也即将在2015年投入运营。加速核电建设不仅保证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而且能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省核电建设应通过加强核电站的安全检查、设计建设中安全措施保障、解决核电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和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等,促进浙江省的核电建设与环境安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