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某教学楼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的预测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文章分析了大型建筑物内人员疏散的特点,结合某幢教学楼的设定火灾场景人员的安全疏散,对该建筑物火灾中人员疏散的设计方案做出了初步评价,得出了一种在人流密度较大的建筑物内,火灾中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和疏散过程中瓶颈现象的处理方法,并提出采用距离控制疏散过程和瓶颈控制疏散过程来分析和计算建筑物的人员疏散。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单洞双线铁路隧道火灾人员疏散安全性,基于单洞双线铁路隧道结构特点,分析不同火灾场景下人员疏散模式,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建立隧道火灾模型,分别研究火源位于车头和列车中部车厢内时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利用Pathfinder软件,模拟人员折返路线与不同疏散口间距下人员疏散过程,分析必需安全疏散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与火源位置有关,必需安全疏散时间受疏散总人数、疏散口选择、疏散口间距等因素影响很大。在设计隧道疏散系统时,可通过减小疏散口间距和设置明显的疏散设施指示标识,减少人员疏散所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在人员聚集的大型建筑物中,一旦发生火灾,受困人员能否在安全疏散时间内撤离火区,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人员伤亡,一直是建筑火灾应急救援研究领域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以地下商业街为例,应用群集疏散行为模型,对人员疏散时间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通过火灾时期人员密度变化对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的影响分析研究,合理确定了地下商业街火灾风险控制人员密度临界值为0.7人/m2,其研究成果对大型建筑物中的人员疏散设计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站站台火灾中人员的安全疏散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笔者分析了地铁站台火灾时火灾临界危险条件和人员的疏散特点 ,提出了地铁站台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模型 ,确定了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 ;应用火灾模拟软件SMARTFIRE4 .0对某地铁站站台着火时温度和烟气浓度的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据此得到人员安全疏散可利用的时间 ;结合该站台着火时的具体情况 ,计算了人员安全疏散所需要的时间。研究与计算结果表明 :该地铁站火灾时 ,站台至站厅的楼梯是整个疏散过程的瓶颈 ,而楼梯的疏散能力主要受人员流量和楼梯的有效宽度所制约 ,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郭惠  韦晓璐 《安全》2021,42(1):21-24
为准确计算火灾人员疏散时间,本文基于计算机模拟火灾人员疏散时间的优势,运用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模拟大型建筑物火灾疏散时间,并与传统工程算法的疏散时间以及实际疏散演习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比传统工程算法得出的疏散时间更接近实际,为消防监督人员和建设单位估算模拟疏散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国内某高校学生宿舍楼火灾应急疏散演习为调查研究对象,使用火灾模拟软件FDS研究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考虑在最不利火灾场景下,火灾对安全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火灾应急疏散演练所得到的安全疏散时间是可靠的,其中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因素是烟气扩散导致楼道内烟气层高度降低,影响疏散需要的能见度,该学生宿舍楼设计能够满足火灾条件下人员逃生的需要,建议增加防排烟设施。同时针对目前广泛开展的疏散演练,提出相应的疏散演习组织实施办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地铁站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升地铁站火灾疏散能力,减少灾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地铁应急预案的制定。分别从研究手段和研究对象方面对国内外近年来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地铁站火灾疏散中的烟雾特点、人员应急行为特征和心理反应、疏散中的瓶颈和疏散路径。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地铁站火灾疏散的因素,比较了不同学者地铁站火灾疏散中存在的差异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从改善地铁设计管理方面和提升人员疏散能力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宾馆火灾烟气扩散和人员疏散过程进行了计算模拟.首先基于客房的火灾可燃物分析,设定了火灾增长功率曲线.利用大涡火灾模型,计算了火灾发生后,起火房间、疏散通道及疏散出口内的影响人员疏散的温度、有毒气体浓度以及能见度发展趋势,给出火灾条件下可用安全疏散时间.通过精细网格人员疏散模拟,分析了人员所需安全疏散时间及安全疏散行为方式,研究表明人员可以安全疏散.该方法可作为宾馆火灾安全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9.
火灾时人员疏散行为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从着火的建筑物疏散出来,是应急救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了发生火灾后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得出人员在不同疏散行为下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人员疏散行为不同时,疏散到安全场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刘晓娟  吕品 《安全》2008,29(10):11-13
人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从着火的建筑物疏散出来是应急救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发生火灾后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得出人员在不同疏散行为下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人员疏散行为不同时,疏散到安全场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现代职业安全》2009,(1):93-93
日前,天津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大学教授通过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的复杂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高层建筑传统的疏散方式存在的问题。几位教授结合火灾发展的规律、火灾初期电梯疏散的原理,建立了高层建筑在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模型。针对火灾时使用电梯的主要危害,提出从电梯及电梯井本身的安全、送风、电梯分区及提供电保障4方面的改进措施,并对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安全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地铁火灾安全特别是大型复合地铁车站的火灾安全得到了广泛关注,合理有效的车站人员疏散方案设计是保障地铁车站火灾时人员安全的关键所在.针对地铁车站人员疏散特点,以人员安全疏散准则和现行地铁设计规范为基础,融合了火灾安全工程学的性能化人员疏散设计思路,分别将事故疏散时间和烟控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划分为三个等级,综合形成了四类人员疏散安全等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框架性的基于安全等级的地铁车站火灾人员安全疏散方案设计流程.该流程着重采用了自动扶梯反转及列车辅助疏散等措施提高人员的安全性,并结合某大型复合地铁车站的工程案例验证了该疏散方案的可行性.该文的研究工作可为地铁车站人员疏散设计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概述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的复杂性,指明了高层建筑传统的疏散方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火灾发展的规律、火灾初期电梯疏散的原理,建立了高层建筑在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模型。针对火灾时使用电梯的主要危害,提出从电梯及电梯井本身的安全、送风、电梯分区及供电保障4方面的改进措施,并对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安全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卢尧  金龙哲 《安全》2015,36(3):24-26
基于现实存在的消防疏散设施和楼宇的基本条件,通过现场实测、理论推导、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校园建筑火灾时期烟气扩散与人员疏散的关联性及其有效安全容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北京科技大学土木环境楼为背景,具体分析了在现有消防设施条件下,发生火灾时,烟气扩散规律及其人员疏散的安全容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尤方立 《安全》2008,29(5):5-8
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火灾与疏散的组合模拟程序FDS+EVAC,以一狭长空间为例,进行了火灾烟气作用时的人员疏散仿真研究,分析了通风排烟设备对火灾烟气运动和人员疏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火灾烟气环境下的人员疏散问题,分析人员密度以及烟气能见度对疏散速度以及最佳疏散路径的影响。首先,得到烟气及人员密度对疏散速度的修正函数,并将该函数同蚁群算法的启发式信息函数进行耦合;其次,改进蚁群算法求解最佳路径的局限性,建立1种基于蚁群算法的人员疏散路径算法模型;最后,将算法模型应用于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可较好地优化人员疏散路径,并进一步提高人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地铁车站人员安全疏散可靠度,可为其安全疏散设施设置方案提供参考.运用FDS和Pathfinder软件,对某地铁站进行火灾模拟,得到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和必需安全疏散时间,通过SPSS软件对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计算人员疏散可靠度.结果表明:地铁车站不同火灾类型中,站台列车火灾的人员疏散可靠度最低,开启通风排烟系统可大幅提高;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域火灾人员疏散可靠度较高,现有疏散设施可基本满足人员安全疏散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体育馆人员常态下的疏散特征,采用疏散实验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分别研究常态下人员的疏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常态下实验测得的疏散时间是182 s,计算机模拟火灾时疏散时间为147s.通过疏散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对比得出,常态条件下,整个疏散过程流量系数基本保持恒定,疏散实验流量系数小于软件模拟时流量系数;火灾时数值模拟疏散时间小于常态下观测实验的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体育馆人员常态下的疏散特征,采用疏散实验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分别研究常态下人员的疏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常态下实验测得的疏散时间是182 s,计算机模拟火灾时疏散时间为147s。通过疏散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对比得出,常态条件下,整个疏散过程流量系数基本保持恒定,疏散实验流量系数小于软件模拟时流量系数;火灾时数值模拟疏散时间小于常态下观测实验的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20.
火灾中人员的疏散行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受到众多外界刺激的干扰。通过对某真实火灾监控视频中人员疏散行为的统计分析,还原了火灾现场部分人员从发现火灾、观望等待、准备撤离到安全疏散全过程的心理状态,以及疏散过程中典型外界刺激对人员疏散心理状态的改变,提出火灾中听觉刺激对人员产生的心理冲击最为强烈,直接影响了人员疏散行为的实施。疏散过程中样本人群还表现出典型的羊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